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通信论文

关于航海保障岸台通信发展的思考

2016-07-19 15:2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本文针对海岸电台的通信发展,结合国内外海上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用户的需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思考并提出了海岸电台发展及改造的建设意见。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海运事业的迅速发展,海上船只数量随之不断增多,交通运输量迅速增长,船舶吨位的增大,船舶速度的提高,使海上交通安全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海上安全通信作为国家海上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海上运输安全、海上安全监管和高效救助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海岸电台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海岸电台是专为船岸提供通信的电台,多年来,船岸通信一直延续点对点的通信模式。随着无线通信、卫星通信、互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海岸电台现用的通信技术和通信模式已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为改变目前海岸电台的落后状况,适应海上通信技术的发展,海岸电台必须以全新的船岸通信模式来满足船舶用户的需求。

 

  2.我国岸台通信发展历程

 

  2. 1航海保障通信发展历程

 

  海上船舶能否安全航行,关系到人命和货物财产安全与损失,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自1912年发生泰坦尼克号惨案后,国际上制定了船舶报务员定时收听遇险呼叫的制度以及一系列规定,从而推出了早期的海上遇险安全系统(Global Ma r it i me Dist ress a nd Sa fet y System,以下简称GMDSS)。早期的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受约束于 1974年的SOLAS公约(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f the safety of life at sea)经过长期使用证明这一规则存在很多局限性,不能满足现代海上航行安全性的要求,国际海事组织(IMO)认识到,必须改善现行的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以适应海上运输业的发展,1979年国际海事组织(IMO)召开了国际海上搜救大会,提出了建立未来的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交通运输部代表国家进行了我国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GMDSS的建设, GMDSS系统已于199921日在全球实施, 所有公约船均于此前安装了新的通信设备,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建设的岸基GMDSS设施,形成了覆盖全球的GMDSS系统。该系统主要由IN- MARSAT(海事卫星通信系统)COS.PAS/SARSAT(极轨道卫星搜救系统)、地面无线电通信系统以及海上安全信息播发系统三大部分构成。岸台负责地面无线电通信系统以及海上安全信息播发系统这两大部分。

 

  2.2我国GMDSS数选(DSC)值班岸台布局

 

  我国现属于海事管理的GMDSS数选(DSC)值班岸台有16座,分别是:大连、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上海 、宁波、福州、厦门、汕头、广州、湛江、北海、海口、八所、三亚。2006年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布局规划》确定:优化中高频海岸电台布局,将现有16座岸台逐步调整为渤海湾、长江口、台湾海峡、珠江口和三亚5;并对上海和广州两座高频海岸电台进行改造,全面改善目前设备老化、系统故障频发、基础设施残破的状况是极为必要的,这也是为保障海上船舶航行安全、交通海事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航运发展大局的重要体现。

 

  2.3我国岸台通信服务能力

 

  岸台业务包括公益服务和公众服务两部分。其中公益性业务:24小时为海上搜救应急报警与通信服务、以及海上安全信息广播服务。公众性业务:为海上船舶提供安全保障通信和商业通信服务。安全值守的GMDSS系统由甚高频(VHF)、中高频(MF/ HF)、微波频段组成,为了明确各子系统的使用,将船舶航行的海区分为了四个区域:A1海区、A2海区、A3海区、A4海区。A1海区由VHF岸台覆盖,A2海区由MF/HF岸台的无线电话覆盖,A3海区由Inmarsat海事卫星覆盖,A1海区、A2海区的海上安全保障通信由岸台负责,A3海区由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负责。

 

  据统计海事海难的80% 以上是在沿海和近洋(A1A2海区)发生的,而沿海船又分为公约船和非公约船两大类。对A1A2海区的公约船, 船东或小型船舶为节约投资还有部分没有装配INMARSAT船站。而对A1A2海区的非公约船, 现在部分也没有进行GMDSS改造,公约对这些船也没有强制要求,为这些A1A2海区的船舶遇险通信的需要, 必须建立VHFMF/HFDSC和语音通信网,利用非GMDSS系统的遇险值守,为这些船舶提供遇险通信。我国HF通信范围已覆盖了A1A2A3 的大部分海域, 这些海域与国内岸台通信通常无盲区盲时现象。

 

关于航海保障岸台通信发展的思考


  3.国内外岸台通信技术的发展

 

  (1)海岸电台从业务发展看,历经三个时代。第一代主要是莫尔斯电报和调幅电话时代,第二代是窄带直接印字电报和单边带无线电话时代,第三代是自适应网络通信时代。在第一、第二代时期,船舶配备了专业的无线电员,船岸通信严格遵照水运通信规则。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管理体制的变革,到了第二代中后期,船舶取消了无线电员,改由船长或大副兼任,与此同时,国内的专业院校也关闭了相关专业,停止了对专业无线电员的培养,这就要求岸台在通信技术、通信模式上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船舶用户的需求。

 

  (2)从通信模式发展看,随着数字通信、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国际上,以美国、澳大利亚、北约等为代表的国家,早已致力于短波通信数字化的研究,且均已建成短波网与其它网络组成的互连互通平台,并为海上短波移动用户提供信息传输服务。如美国的全球无线通信系统、澳大利亚的短波自适应通信系统。在国内,近年来,一些公司也陆续开展了MF/HF电台组网、智能播发和增值业务的研发和应用。基本实现了模拟定频到数字跳频、自适应技术、链路质量分析、最佳信道选择、自动链路建立等功能。如广州舟之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海上船舶远程无线交互系统平台已经在渔业等部门建成并陆续投入使用。

 

  4.海岸电台的发展趋势

 

  4. 1船岸用户的新需求

 

  在现代高新技术的带领下,短波通信、数字微波通信、卫星通信都得到了高速发展。船岸用户在使用目前最基本的船岸通信时,对海上通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在海上运输、海上作业的人来说,对岸上发出的信息已不能满足于传统的文字信息模式,他们更希望能象在陆地那样,操作手机就可以接收到如气象云图、天气预报、作业指挥等安全生产信息,并能随时与亲人互通短信等。作为陆地指挥人来说,更希望能利用电子海图,实时监视船舶的位置动态,并通过船上发回的图片,进一步掌握生产信息。

 

  4.2海岸电台发展趋势

 

  海岸电台是国家公用通信和交通专用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我国海上安全通信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海岸电台的发展首先必须从国家战略层面对全国海岸电台进行顶层设计,搭建总体框架,建立相关标准和规范。其次,在提高信道通信质量和可靠性前提下,必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符合全国海岸电台联网技术标准的通信业务平台,实现数字话音、短信、图片、监测和网络应用等业务功能,满足遇险安全通信、常规通信保障和船舶用户服务需要。

 

  5.海岸电台改造的建设原则

 

  (1)实用性:应满足海岸电台通信业务的需求。系统的使用及管理以易于操作、方便实用为准则,保证系统可管理性高,管理和维护成本低。

 

  (2)安全性:应确保通信数据的安全,具有数据加密、数据泄密检测及防篡改能力。

 

  (3)稳定性:应选择成熟、稳定、先进的技术,确保系统具备长期稳定、可靠工作的能力和容灾能力。

 

  (4)先进性:应立足先进的技术,构建先进的应用,要求系统着眼点要高,不仅能够满足当前要求,而且要符合信息化的最新发展方向。

 

  (5)扩展性:应既要满足当前的业务工作要求,又要兼容利旧设备,在设备选择及联网方案上要坚持开放性原则。

 

  作者:王桂格 来源:珠江水运 20161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