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通信论文

一“中心”三“完善”提高通信安全管理水平

2016-07-14 16:1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随着电网的改革和发展,通信所承担的任务愈来愈重,对通信安全工作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按照一中心、三完善”(安全为一个中心,完善传输网、业务网、支撑网三张网络)的管理策略,通过规范管理、固化流程,提高了通信安全管理水平,使通信安全管理向精益化、规范化、标准化迈进。

 

  1 一个中心”——以安全为中心

 

  首先,认真、深刻地去领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及考核力度,有针对性地对所有职员工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培训,让员工能够深切体会到出现安全事故之后,不但会给公司带来一定的财产损失,而且也会给他自己带来心灵的创伤,给他的家庭和亲人也会蒙上一层沉痛的阴影。

 

  其次,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的监督和检查力度,认真治理和整改安全事故隐患,把安全生产纳入到公司各班组,各岗位的综合考核指标中,加大公司安全生产的奖励与处罚力度,切实增强抓好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最后,危险点的分析查找及安全性评价。危险点是客观存在于整个通信网中的,它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

 

  (1)现场巡视。通信运行检修人员在日常现场巡视过程中, 可以发现通信设备的运行状况是否异常、 光缆线路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机房环境是否符合运行要求,找出运行设备存在的危险点。

 

  (2)归纳分析。根据历年来在通信运行和检修记录中统计出的设备故障分类、 发生原因、时间分布、违章现象、违章原因等数据,提出危险点查找的方向和重点。

 

  (3)专项检查排查。结合年度春冬季安全大检查、迎峰度夏和重大节日保供电安全检查等活动开展专项检查排查,找出通信网存在的危险点。

 

  (4)安全性评价。按照安全性评价标准,全面、系统地评价通信系统的安全生产水平,及时发现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并采取切实措施予以解决。

 

  2 完善三张网络——完善传输网、业务网、支撑网三张网络

 

  随着电网的发展,通信数据量将越来越大,现有通信传输带宽不能满足未来网络发展的 ,应在现有网络的基础上,评估网络的发展需求,增强网络的扩展能力和业务的接入能力,完善三张网络。

 

一“中心”三“完善”提高通信安全管理水平


  完善传输网

 

  (1)完善一张网:完善现有地区SDH/MTSP传输网络,实现35千伏变电站全覆盖,支撑调度数据专网等电网实时业务全接入和稳步增长需要,推进市县一体化SDH/MTSP传输网络建设。

 

  (2)新建一张网:新建地区PTN传输网络,实现乡所全覆盖,支撑综合信息网等生产经营管理业务全接入和IP业务快速增长需要,推进市县一体化PTN传输网络建设。

 

  (3)优化构建分层汇聚的网络结构,合理调配网络业务流量,增强网络的扩展能力和业务的接入能力,提升网络节点的成环率和可靠性。

 

  (4)优化构建双汇聚、双上联的容灾架构,支撑电网备调体系建设和信息灾备体系建设的需要。

 

  3.1 完善业务网

 

  (1)调度交换网。完善一张网:完善现有电路交换方式的调度交换网,实现市县互联组网和统一编号,实现35千伏及以上站点全覆盖,满足市县调控一体化业务的需要。

 

  研究一张网:开展省市县一体化调度软交换网可行性研究,支撑调度监控多媒体、多业务需要,实现IP软交换与电路交换互联互备,满足调度交换网容灾建设要求。

 

  (2)调度数据网。根据调度管辖和监控范围,构建分层分域的调度数据网,省级骨干双平面和接入网覆盖220千伏及以上站点,支撑省调调控一体化业务需要,建设地县一体化调度数据接入网,延伸覆盖35千伏站点,支撑地调、配调和县调调控一体化业务需要。

 

  (3)行政交换网。完善一张网:完善现有电路交换方式的行政交换网,实现市县系统互联组网和统一编号,延伸行政交换网覆盖范围,满足公司管理的语音业务需要。

 

  研究一张网:开展省市县一体化行政软交换网可行性研究,试点企业统一号码薄、统一通信平台、桌面视频会议等业务应用研究,满足公司管理的多媒体业务需要。

 

  3.2  完善支撑网

 

  (1)通信理系统。按照国网公司SG-TMS通信管理系统建设统一要求,构建两级部署、三级应用一体化通信管理系统平台,逐步实现各级传输网、业务网和支撑网的省级集中监控、集中维护和集中管理,持续推进系统标准化、智能化和实用化建设,不断提高集约化运维管理水平。构建省市县一体化通信资源管理平台,建立统一通信资源数据库,不断提高通信资源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水平。

 

  (2)通信电源。220kV及以上变电站通信电源应满足N-1可靠性要求,双交流切换,双电源供电,远端有效监控。

 

  作者:王秀欣 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1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