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通信论文

改革普通高校计算机通信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思考

2015-07-03 11:2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改革普通高校计算机通信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思考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网络应用的普及,普通高校学生对计算机通信知识的需求日益增加。高等院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主体,承担着人才培养输出的主要责任,但大部分计算机通信专业毕业生动手能力不足,缺乏实际应用开发经验。在计算机通信专业就业市场上,一方面企业急需大量的人才,却难以选择到满意的求职者;另一方面是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就业率持续走低。本文从普通高校计算机通信类课程的教学模式分析入手,对当前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建议。
  一、当前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和考核模式单一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计算机通信类课程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陈旧,主要采取灌输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单向交流,缺乏师生互动;课堂教学过于偏重理论教学,内容枯燥空洞,学生由听不懂到不愿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教材过于陈旧,无法及时展现最新的计算机通信理论与实践成果;考核模式相对单一,着重于课程知识的书面考试,实践考核所占分值比例较小。这种教学与考核模式只注重对学生理论的教授与考核,很难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真实水平,甚至导致学生重考试轻实践,缺乏创新精神,动手能力不强,为进一步的发展带来障碍。
  (二)学生学习缺乏动力
  学生掌握知识的效率及程度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决定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Www.lw881.com当前高校学生学习条件都有很大的改善,但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厚,明显缺乏动力。学习能力主要指接受能力、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计算机通信类课程在理论上是一类较为抽象的学科,它需要以与课程相关的一定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否则学习新课感到吃力,易产生畏难厌学情绪;同时它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无论是软件编程的上机调试,还是硬件设备的安装与维修,都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实践巩固,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经常碰壁而产生挫败感,容易放弃。
  (三)师资队伍力量薄弱,责任心不强
  在现有教学模式下,教师是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结合教师方面的具体因素,目前影响计算机类课程教学质量的问题主要是: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扎实,但由于要完成教学工作量这一考核指标,即使不熟悉某一类计算机通信课程,也勉为其难地“抢着”上课;有的新建专业或者新开课程,专业师资紧缺,就采取“轮流坐庄”的方式应付;有的院系把优秀师资主要投入社会成人教育用于创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部分教师的心态发生了巨大变化,有的教师专心于校外兼职和经营活动,对待学生缺乏耐心细致、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有得过且过、敷衍了事的倾向;有的教师专注于科研项目,而对本科生的教学工作投入不足,甚至出现教学上的“偷工减料”,在临近考试时划重点、圈范围,考试成绩尽量拔高,做到“皆大欢喜”。
  (四)高校给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不多
  高校是计算机通信类院系学生进行实践最好的平台,不少学生在本科前几年的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甚至在计算机通信类部分学科的领域内表现出相当的潜力,但高校普遍没有相应地给学生提供进一步提高和锻炼的机会,部分高校联系企业进行实习,但忽视专业的对口性;部分高校开设了就业前培训班,但指导老师大多为辅导员或兼职人员,本身缺乏实践经验,对学生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学生在学校接受不到真正的锻炼,使得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屡屡受挫。 论文联盟http://
  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教育空间网络化、教学交互化、教育内容数字化等。随着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深入,传统的单向灌输型教学方式已严重束缚计算机通信专业学生发展的空间,尤其是在需要大量实践的计算机通信领域。当前计算机通信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不是人才过剩,而是供需结构性失衡。近年来,虽然国内外教育机构和高校都在积极探索计算机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但由于受传统专业理论体系的影响,制订出新的专业教学计划仍然不能脱离原课程体系的框架,在兼顾教授学生较完整的理论基础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上陷入“两难”地步:一些理论深、难度大的课程在教学计划中仍占有较大的比重,而另一些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因种种客观原因在各高校难以普及。而在实际就业过程中,大多数it企业是以应用型项目和产品的研发为主要支撑业务。所以,大多数it企业基于企业自身利益,从低成本、高利润的角度出发,在择人时,项目开发经验和实践经验往往作为首要标准。所以,只有改革我国普通高校计算机通信类课程的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就业难的压力。
  三、改革计算机通信类课程教学模式的建议
  (一)改革考核制度
  通信专业归根结底是一门实践的学问,因此,有必要突破传统的闭卷考试模式,实施项目考核。项目考核可以让枯燥的、缺乏吸引力的课堂从抽象到具体,从无趣到有趣,从盲目的教与学到灵动的思考和判断,从充满挫败感到充满成就感。项目考核的前期准备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考核项目和教学范例的选择尤为重要,这需要课程组的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商讨确定,必要时对相关教师进行项目培训。
  专业点须重视课程组的教学活动,组织任课教师积极讨论考核项目和教学范例中融合的知识点,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才能在具体项目的指引下好好学习相关知识,达到本门课程的考核要求。
  通信专业课程中有一些关联紧密的课程,可以尝试把关联紧密的课程划分成一个模块,此模块中的课程考试都采用小项目进行考核,待这些课程学习完成后再采用一个大项目来考核。比如,基本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路可以归为一个模块,此模块可以用一个综合电子仿真与设计项目来考核;数字信号处理、现代通信原理和电磁场理论可以归为一个模块,此模块可用一个通信综合设计项目来考核。大的考核项目需要专业委员会衔接好各个课程组的负责人,制定出可行的考核方案。这种考核模式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强的层次感,学生的实战技能也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并且在项目考核的指引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同时,项目考核方式也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强化教师的实践技能,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师生之间的沟通变得顺畅,师生感情变得和谐,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二)创建学生实践平台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可以尝试在校内建设以项目为主导的重点实验室,让学生在学校有参与项目开发实践的机会,并力争使学生参与一个或多个实际应用项目的开发过程,从项目需求定义、项目设计、项目开发、项目测试运行到项目维护。项目的设计方式可以有两种:一种是将已经成功研发的科研课题交由学生进行重现式开发。通过这些重现式开发,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践技能和管理技术。这一内容主要面向低年级学生。另一种方式是积极吸纳学生到教师的科研队伍中来,从事科研课题的研究。一般而言,教师的科研活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学习许多新的知识和技术,这一内容主要面向高年级学生。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培养方式,学生在择业时,面对对实践能力和项目开发经验高度关注的it企业,无论在面试还是培训的过程中都能脱颖而出,更具有竞争力。笔者所在院系近两年创建了电子创新实验室,主要进行单片机和嵌入式系统的训练,吸引了部分有兴趣的学生前来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三)完善学生实训体系
  要提高学生的实战技能,促进就业,实训环节有待完善。实训体系应包括专业技术案例实训、职业素质演练、全真就业实训三个部分,这需要校企密切合作,按照公司化的模式进行实际应用技能训练,在实践能力上完成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在心态上完成由学生到职业经理人的转变,使学生毕业后能直接胜任优秀企业的工作要求。
  (四)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以项目为主的教学模式对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不仅具有理论教学的能力,而且还应具有较强的项目设计开发应用能力。双师型教师具备相关实际应用项目开发经验。在教授理论课程时,能够深入把握课程的要点,并结合具体应用实例进行讲解;在教授实践课程时,能将应用项目化整为零,从单个细节方面开始演示,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理论与实践知识,而且能够在专业技术上给予积极的支持与帮助。学校在建设双师型队伍过程中,可灵活采取多种形式,既可鼓励与支持理论型专业课教师参与学校课题项目的应用开发,使教师得到应用能力实践与提高的机会;也可招聘一线的开发应用人员到院校从事实践型课程的教学工作。近几年笔者所在院系从华为、国防科技大学引进了部分具有丰富项目开发经验和较强科研能力的通信专业人才补充到一线教师队伍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信课程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