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水利事业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水利事业不再是单独垄断的一个产业结构,而是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竞争,传统观念和管理方式的问题、管理体制的问题、运行管理机制的问题、运行管理经费的问题、人员管理的问题等势必将灌区的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摆在面前,要求必须转变以往固步自封的观念,更新认识,转变作风。抽黄灌区作为水资源管理和利用的集中区域,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保护和高效利用,具有客观必要性和现实紧迫性[1-2]。
1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灌区管理体制以及运行机制
在水利工程的不同的功能要素中,从总体上可划分为社会公益型和生产经营型两大类。在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中又分为中央管理和地方管理,既按行政管理区域划分又按流域(或灌区)划分。地方管理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行政管理权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业务管理权属地方灌区管理部门或跨行政区域的共同的上一级灌区管理部门。像陕西关中东雷抽黄灌区,灌溉业务管理权属管理局及管理站,但是行水人员的人事管理却属于地方管理处,由于行政主体和业务主体的分离,经常出现政事交叉、各自为阵、职责不清,出现有利益时大家争着管,有问题时互相推诿、谁都不愿意管的局面。因此,首先要重新对灌区进行定性和定权。灌区向用户提供具有商品性的水和灌溉服务,这种服务可以产生效益,理应得到合理的报酬和补偿。但灌区应成为区别于党政群机关及企业,受国家管理,并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社会公益性单位;主要以保政治、保社会稳定为大局,以服务的方式进行专业化的供水劳动,创造出的水商品服务于社会,在追求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谋求必要的单位经济利益,而因水费相对当前物价涨势偏低,单位不能自控而由物价部门控制水费的短缺部分政府理应买单补偿,所需经费靠财政差额拨款或全部自行解决[3]。wWW.lw881.com
2灌区工程产权、使用权、管理权和经营权按“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
一是国家可以利用不同方式转让所属产权,如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拍卖、租赁、出让、承包、兼并和资产重组等。使其归属到灌区管理单位、农民用水户协会或其他具有独立经营性质的主体。灌区工程和水资源的使用权、管理权和经营权既可以归属产权所有者,也可通过不同方式转让给具有经营管理和使用能力的主体。二是按照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建立灌区管理新体制,灌区是既具有事业性质又可按照企业办法进行经营管理的法人实体,可采用管理局+用水单位+用水户、管理局+公司+协会、专业管理单位+民主管理单位、公司+协会等不同模式建立新的管理体制。三是根据管理体制的要求,建立起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工程建设、管理和经营机制。专业管理队伍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和经济目标责任制,建立起竞争、发展、目标和利益导向机制。干渠以下所有工程全部实行产权制度改革,以租赁、出让、承包等方式由经营者管理或由农民用水者协会自主管理。实行企业化和市场化运作,专门负责水利工程设备、设施、渠系工程的养护维修,将水利工程管理和养护维修分离,既可精简水管单位人员,节约维修养护经费,又可以提高维修质量,缩短工期,充分发挥工程的运行效益。四是水商品价格机制化。水管单位的性质经历了“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生产型事业单位”的过程,长期实行“自收自支”、“以收抵支”的预算管理形式,没有进行科学、客观、合理、准确地定位[4]。水利工程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社会发展的基本保证,又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安定团结的基础。因此,理应得到国家的重点扶持和财力的支撑。由于水管单位管理的内容比较复杂,因此结合实际界定单位性质就非常必要。光靠水管单位的经营性收入来补偿公益性和经营性的支出是不合理的,也是补偿不了的。坚持水资源统一管理产业化经营;坚持成本补偿和合理收益;加快同政府部门的协商力度,争取政策支持,坚持小步快调,逐步实现按成本收费,并实现按效益和市场物价指数调节水价;坚持执行以预付水费为主的多种收费方式;坚持争取政府支持和政策法律保障。对高扬程泵站施行灌溉电价补贴政策,以实现对黄河水的高效开发利用。
3改革人事管理机制
一是按照机构能设能撤、管理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原则,加强人事管理。通过建立健全人才选择、使用、培养、考核、激励、约束、淘汰和保障机制,鼓励敬业忠诚和创新奉献精神,建立高素质的干部和职工队伍。让一部分人分流出来,使人尽其才,各有所用,打破以往用人的传统观念,却莫任人唯贤,要真正选拔有能力、有事业心、觉悟高、有知识的人才到领导位置上来。增强干部队伍的活力,他们是抽黄的动力,群众的向心力,单位的凝聚力。二是精简机构和引进人才。在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水管单位在精简机构,压缩非生产人员超编人员时,采取提前离岗休息、鼓励辞职、自谋职业、鼓励脱产学习等多种办法精减人员队伍,并配套相应的社会保障措施,使这批人员得到妥善安置。 另一方面按照定编、定员、定责、定岗、定薪的要求,吸收文化水平高、具有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到适当的岗位发挥他们的知识才干。做到人员能进能出、工资能高能低、职务能上能下。20多年中国的发展告诉人们,经济的发展,体制是关键,大锅饭只能使人们裹脚不前,责任制才是唯一出路,要全局上下实行责任制,包括各个方面,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原则。实行奖罚分明,公正无私,切实做到年初讲清楚,年底不商量,用效益带动工作,使人人感到有奔头,实行积分制与工资挂钩,一份汗水一份收获,真正达到领的应该、罚的心疼、奖的眼红。三是灌溉管理人员要突出管理重点。首先要制定用水计划。即依据灌区水资源管理目标和原则,统筹兼顾,周密计划,强化细化管理。建立健全支、斗口水量调配记录,严格落实支、斗口用水审批制度,进一步规范水账记载、计算,做到程序严格、记录完整、科学调配,坚决杜绝多放少记或少放多记现象。支斗口水量做到随开、随记、随签字,日清、日结、日报、日公布。提高供用水透明度,确保群众用上放心水、满意水。其次是协调关系。即调节灌区行水过程中站与站、站与段等各种内外关系,保证外部有水可引,内部高效使用。总之,既要协调好灌区水资源和宏观水资源的关系,又要协调好灌区内部农业、工业、城镇发展用水、生态用水等关系。
4规范协会运行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的积极性
一是充分引导群众自觉参与,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主体作用。按照指导而不干预、服务而不包办的原则,进一步提高协会管理水平和运行秩序。切实帮助协会解决实际问题。全面落实对协会的各项扶持政策,继续加大培训教育力度,加强对协会的自身能力建设。通过“互助合作、自我服务、民主管水”,有效解决长期以来灌区田间工程有人用、没人管、水资源浪费、工程设施破坏严重等问题。二是着力提高特色高效作物在种植业中的比重,依托丰富的光热资源和区域优势,发展阳光产业,不断扩大地膜覆盖、日光温棚和暖棚养殖规模,调整种植结构,逐渐改变过去单一的种植品种,增加了各类能节水、收效好的经济作物,有些地方形成了连片种植规模。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和科学用水,使农民科学种田的意识得到增强,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也提高了其用水的积极性。
5结语
通过以上几点措施,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农业灌溉用水的水价实现了政策倾斜上的“小步快跑” 电价补贴,在灌溉管理和水费的收缴机制上,不再完全依靠地方政府,单位实现精简机构和引进人才;在维修养护机制上,建立专业养护队伍,充分发挥工程的运行效益。总之,调动农民用水协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定能使水资源得以科学高效的利用。
6参考文献
[1] 周耀武.铁山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j].湖南水利水电,2008(3):47-47,50.
[2] 滹沱河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对策研究[j].海河水利,2008(1):7-9.
[3] 宋红.山西省井渠结合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j].太原科技,2009(5):70-71,74.
[4] 王文静.峪道河灌区水资源利用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山西水利,2007,23(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