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水利工程论文

深圳市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

2015-12-14 13:3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水利是一项基础设施和基础性工作,其基本作用在于为经济和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城市水利是指开展一系列与城市各项功能正常运转有关的水事活动,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城市居民,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城市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生态、水管理等有关城市与水之间和谐运作的活动。

关键词:水利工程;规划;防洪
正文:
一.城市水安全
  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城市用水易污染,易扩散,且一旦扩散,后果不可估量。因此开展城市水利工作应首先摸清城市的人口,产业结构,污水排放量和处理能力。同时,还要建立城市防洪防涝体系,制定城市涝水的标准,划分承泄区、滞水区、排水区,合理布局排水系统和排水方式。城市水利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就是解决城市水安全问题。
二.水环境
  水利工程将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配,使之满足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而水也是维持自然生态环境最重要的环境要素,如果在水资源重新分配中,忽视生态环境对水的需求,超过环境承受能力,环境问题就必然发生。水利既能改善环境,如防洪、除涝工程能够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灌溉、城市供水工程能够为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水资源保障;水电工程可提供大量清洁能源,减轻大气污染;具有调节性能的水库,通过调节在枯水期增加下泄流量,可提高下游水体的自净能力,有利
于改善水质。水利工程对水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水资源方面,水资源条件的改变可能使局部地区河道断流,湖泊萎缩,下游绿洲消失,土地退化,水土资源开发不当会使生态退化,此外,工程施工和移民活动也会对当地周边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在开展水利工程建设时,要尽量发挥其改善水质的功能,减少对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水资源
  水利工程规划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社会经济,水资源,生态环境组成的复合系统。在这个复合系统中,社会经济,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社会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生态环境系统和水资源系统,二者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提供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社会经济系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消耗资源,排放废物,对生态环境造成连续不断的破坏,使其承载能力不断下降,同时又通过环境治理和水利工程,补偿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破坏,提高其承载能力。水资源系统一方面靠流域水文循环过程实现其物质性,另一方面靠水利工程设施实现其资源性,它既处于生态系统中,是组成和影响生态系统的重要因子,同时又是人工和自然的复合系统,在三大系统中起纽带作用,连接了社会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一面表现为,水利设施的建设可以减少下游遭受的洪水威胁,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和生产条件,水利发电可以避免火力发电造成的环境污染,可以美化环境,调节气候。不利的方面表现为,造成库区淹没损失,严重影响库区生态环境。因此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时,应强调合理开发利用而不是充分利用。
四.深圳市水利工程回顾与展望
  2008 年水务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北线引水、东江水源二期、大鹏半岛水源工程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新建、扩建自来水厂3座,改造供水管网480公里。特区外130项防洪排涝应急工程建成,沙井河、燕罗、公明等大型排涝泵站工程已开工建设。观澜河干流治污工程全面开工,清湖段生态治理工程基本完工;深圳河河口治理一期工程完工; 58 项重点治污工程已开工建设,全市新建成污水干管220公里,新增污泥处理规模780 吨/天。
  2009 年深圳市全市水利投资25.7亿元,同比增长35%;全市原水供应量达18.5 亿立方
米,同比增加4900万方;自来水供应量达15.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77%;制配水规模670万吨/天,同比提高5.5%;万元GDP 水耗23.7立方米,同比下降1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5%,同比上升4.5个百分点;水土流失总面积减少8.77平方公里,降到55.76 平方公里。未来的水务工作应在此基础上遵循以下原则,再接再厉,努力完善:
推动水资源综合管理。加快建设境外引水和本地调蓄的干支线工程,加快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推动28 家村级小水厂整合及供水管线改造;建设水资源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小型水库管理等六大示范工程。
全面加强防灾减灾综合体系建设。努力做到“两个完善”:完善三防预案和信息预警机制。“两个强化”:强化工程措施,全面修复水毁工程,加快低洼区域排涝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三防物资仓库;强化非工程措施,建立科学高效、便捷实用的三防指挥决策信息体系。(三)推进水污染治理工作。完58项重点治污工程年度建设。推动排水监管体制建设,  
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四)加强水务行政执法能力建设。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全面提升水务行政执法能力。
(五)全力抓好水务安全生产。努力做到“三个加强”:加强水库大坝的安全管理,加强工程
施工安全管理,加强水资源和供水安全管理。
(六)加快水务科技信息化建设。建设“数字水务”,以水务信息化带动水务现代化。
(七)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完善水务规划体系;加快项目报批和项目储备工作力度;加强部门预算管理;加强基础调研,完善水务基础数据库。
  河流是流动的生命线,也是流域内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命脉。近年来,深圳大规模启动了河流综合治理工作,特区内外主要河流的综合治理工程全面铺开,首先解决防洪排涝问题,以此为基础,同步推进水质改善和生态修复工作,逐步还河流以自然生态。在省里的统筹协调下,进一步加强与东莞、惠州两市沟通协作,全力推进界河治理工作,重点解决跨市跨界河流上下游防洪标准不统一、污水处理水平不一致的问题,保证上下游同步治理、系统治理。目前,茅洲河、观澜河、龙岗河、坪山河四个跨界河流的治理工作已全面启动,总投资约97 亿元,四条河流的干流整治将在2010年见到效果。其次,加强与相邻兄弟城市的沟通合作,推动建立三大工作机制:一是推动创新雨水资源利用理念,建立珠三角雨水利用长效机制;二是推动建立珠三角水资源共享与突发事件应对机制;三是推动建立东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协作联动机制,减轻对东江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使东江水资源实现永续利用。此外,还将强化工 作措施,不断提高水务建设与社会管理水平,增强水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保障能力。
五.水利工程规划
  首先是明确水利规划的任务,水利规划不论是综合规划,还是专业规划,都有其特定的目的,也就是规划任务,这是规划工作的主攻方向。规划任务必须符合规划地区的基本特点(包括水文、地貌、经济、社会等),还要考虑到规划地区内各行业各地方对水利规划提出的要求,满足他们发展或智力的需要。综合考虑,分析论证,确定规划任务和其主次关系,这是水利规划所首先要做的关键工作。要根据区域水文环境,协调好近期任务和远期任务的关系,当然,近、远期任务也可能出现矛盾,一方面在确定远期任务时,不应因远期任务而影响近期任务的落实,妨碍近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另一方面在考虑近期任务时,应尽量为远期任务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其次要明确水利规划的内容。水利规划所涉及的江河湖泊的主要任务有防洪,除涝,防水,发电,水运,水土保持等。要根据各地区的不同特点和对国计民生的影响,确定各个任务的主次关系。例如,对平原和丘陵地区,防洪是影响国计民生的首要大事,因此在这些地区应把防洪作为水利规划的主要任务。而对于山区河流,若对下游平原无洪水危害性,则应把发电和水运作为水利规划的主要目标。
  此外,要合理安排各项规划任务。各地区和各地方政府都会根据自己对防洪,水运,供水,发电等的需要,提出各项目标。因此,要根据河流和水文,环境特点初步确定各要求的现实可能性。通过对方案的比较分析,找出最佳方案,这也是水利规划的重点之一。水利规划涉及的问题复杂,涉及面广,方案不可能很快完成,而且在方案比较过程中,要及时的针对比较出的新问题进行研究。水利规划方案多,方案间千差万别,但方案比较要在同一基础上进行,保证比较的等价性,这样才能分辨出真正的最佳方案。
六,应对未来的用水危机
随着城市数量、面积、人口的增加,工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城市用水量不断扩大,城市缺水现象逐年严重。近年来,国内外逐步开始研究如何利用雨水应对城市  水危机。雨水是城市低水质用水的理想水源。目前国内很多城市对待雨水仍然是“雨污分流”的观念,把雨水视为和污水一个级别,以排除为主。雨水利用还停留在建筑小区内的小规模利用,还未形成城市大规模的利用。随着雨水利用研究的进展,雨水必将成为未来城市面对水资源短缺和用水危机的主要解决手段。但目前的城市规划还未将这种需求考虑在内,因此,在现在的水利规划当中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充分发挥水利规划的引导可控制作用,在水利规划中进行雨水利用规划,以应对未来可能的城市用水危机。
参考文献:
[1]徐向阳,刘翔,张磊.论中国城市水利规划[J],建设和管理 城市道桥与防洪 第1 期 2004年1月.
[2]周奕梅.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的环境影响评价[J],水利规划设计 2002年第三期 49-52.
[3]刘小梅,浅谈城市水利工程规划的特点[J],山西水利科技 2002年5月 15-17.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