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水利工程论文

浅析水利工程建设中混凝土质量的控制

2015-11-04 10:1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混凝土是水利工程建设中很重要的材料,使用种类繁多,也需要在各种各样复杂的环境条件下发挥作用和确保工程正常运行。文章分析水利工程建设中混凝土质量常见的问题,探讨水利工程建设中混凝土质量的控制要点。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混凝土;质量控制
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优劣,是工程能否安全.可靠运行,发挥工程效益,达到预期投资目的的关键因素。因此,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一个工程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
    一、水利工程建设中混凝土质量常见的问题
    1.出现缝隙.夹层
    混凝土在浇筑的过程中,由于混凝土施工本身.变形以及约束等的问题,导致硬化成型后的混凝土之间存在许多微小的空隙或者是裂缝。混凝土内还容易存在一些水平或者垂直的松散混凝土夹层。
    2.空洞露筋现象
    在使用混凝土时未进行振捣;下料过多,使振捣器振动不到或者混凝土内掉入杂物,混凝土被卡住;导致混凝土的构件有空洞,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那么大,但可将手或杆棒等伸入,这种可以通过物件的现象,被称作是空洞。有时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者箍筋的局部未被混凝土包裹而裸露在外面,这时会出现露筋现象。
    3.蜂窝麻面现象
    水利工程混凝土在拆模后,结构表面往往会出现混凝土松酥,石子多,砂浆少,使得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许多蜂窝形状的窟窿;如果混凝土的局部缺浆,出现小凹坑,甚至麻点表面粗糙,虽不会有钢筋外漏的现象发生,但仍会对工程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4.表面凹凸不平.缺棱掉角
    混凝土模板拆除后,混凝土的表面模板接缝处会出现超过一定规范要求的错台,使得表面凹凸不平或者是板面厚薄不一。在结构或者构件的边角上,混凝土的局部可能掉落,使得表面不规则,棱角出现缺陷。
    5.水利工程混凝土的渗漏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缺陷,最终引起混凝土的渗漏,长此以往,会产生钢筋锈蚀以及混凝土的冻融破坏等情况,在漏水较大时,可能会导致工程建筑物的沉陷垮塌以及输水量受到损失等严重的后果。
    6.地基变形
    地基是工程建设时最重要的一部分,在打地基时混凝土发挥重要的作用。如果混凝土建筑物的地基条件不佳.软硬不均匀或者是温差过大导致强冻胀现象发生,或者是由于渗水而造成局部地基产生不均匀的沉陷,使得建筑物的结构变形,将严重影响到混凝土建筑物的安全运行。
  二、水利工程建设中混凝土质量的控制要点
  1.建筑物外形尺寸控制
    在水利工程各项施工测量工作开始之前,应熟悉设汁图纸,了解有关规范.标准及合同文件规定的测量技术要求;选择合理的作业方法,制定测量的实施方案,使测量误差在控制范围内。准确的放样建筑物的外形尺寸,是保证工程施工达标的前提条件。
    2.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
   (1)水泥。水泥作为混凝土中最重要的原材料,和水一起形成水泥浆,起胶结作用。在混凝土工程开始前,对所使用的水泥必须先进行原材料试验.相容性试验及按规范分批(每200t~400t)检验其标号.凝结时间和安定性。经检验不合格的水泥,不能使用。
    (2)砂。砂作为混凝土工程中的细骨料,按每600t或400m抽取一定数量的试样进行检验,必须符合用砂规定。
    (3)粗骨料。按照《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规定,碎石质量麻符合下列要求:① 最大粒径不应超过钢筋净问距的2/3.构件断面最小边长的1/4及素混凝土板厚的1/2;对少筋或无筋结构,应选用较大的粗骨料;② 应严格控制各级骨料的超.逊径含量,以原孔筛检验,标准为:超径<5%,逊径<10%。③ 不同粒级的碎石廊分开堆放,严禁混杂。
    (4)外加剂。目前混凝土中使用的外加剂种类有很多。在选择外加剂时,要选用正规生产厂生产的外加剂,并与水泥.骨料作相容性试验,符合要求才能选用;外加剂在使用时,必须严格按照混凝土配合比的掺量进行严格控制,否则会造成混凝土不凝.裂缝或低强度等质量问题。
    3.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工程中最主要的是控制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其施工工艺过程包括混凝土的配料.拌制.运输.平仓振捣.养护和保温等。
    (1)混凝土的配料。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确定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并根据具体施下部位适当调整混凝土的水灰比及坍落度。因此对混凝土的水灰比进行较严格的控制。不论是设计推荐的配合比还是试验室做 的混凝土配合比,在混凝土工程开始施工前,都必须进行工地现场生产性复核试验,以形成适合该工程所需的混凝土配合比。
    (2)混凝土的拌制。目前,一般工程项目混凝土的拌制常采用自动拌和方式,混凝土的拌和质量控制主要是对自动控制拌和站的计时系统按时进行校核和厘定。在混凝土拌和生产中应随时对各种原材料的配料称量系统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一般每8h不应少于2次检查。在以往的工程施工中,由于对拌和站计量系统校验不及时出现混凝土质量不合格事故的事例也时有发生,因此应对混凝土的拌制全过程进行严格监控。
    (3)混凝土的运输。由于一般闸坝工程施工线路较长,因此拌和站的设置距工作面较远。为提高施工效率,施工中往往采用自卸汽车进行混凝土的场内运输,但此种运输方式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装料的厚度>40cm,特别是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混凝土运输机具需设置遮盖或保温设施。
    (4)混凝土的浇筑。在水利工程中,尤其是在闸坝工程中,混凝土的分仓分块是按闸室和闸墩进行的,混凝土的铺料要求为:① 将来料均匀平铺成30cm~50cm厚;② 平仓时要分散过度集中的大骨料。振捣是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的重要工序,振捣时要避免漏振和欠振。振捣时将振捣棒(组)快速捕人至下层混凝土表面振至混凝土不继续下沉且表面明显返浆无大气泡排出时,将振捣棒匀速缓慢提 混凝土,避免形成棒孔。
    (5)混凝土的养护。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需用水进行养护,养护范围包括浇筑块的顶面及侧面。顶面养护从混凝土完全初凝后开始,由人工进行频繁洒水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尤其是高温天气条件下要求不问断洒水;侧面混凝土在拆模后开始养护。除被上一层混凝土覆盖外,混凝土表面养护要求在28d龄期内连续进行,以防止混凝土产生干缩裂缝。
    4.混凝土的强度检验
    通过混凝土拌和站出机口取样形成标准试件并按标准天数进行养护后,测定其弹模.抗压.抗拉.抗折强度以及抗渗等指标,评定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机口取样只能反映混凝土机前各个施工环节的控制水平,不足之处是不能反映 混凝土出机后一系列施工操作,包括运输.浇筑.振捣和养护所引起的质量差异。
    5.混凝土缺陷处理与质量检查
    根据项目管理的组织目标.组织内容和组织结构模式,建立统一指挥系统,确定质量目标.施 质量控制点;建立施工项目施工质量体系,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和质量监督制度,落实施工质量控制责任,并制定相关技术.经济合同保证措施和制度。对混凝土表面缺陷检查与修补表面缺陷是指对混凝土表面结垢.斑点.蜂窝.麻面以及不平整的部位进行例行的检查和缺陷修整,主要检查范围包括建筑物表面.溢流面等。对检查的缺陷部位要拟定修复方法及确定修复材料,经修复后的混凝土要保持正常养护,完成修复的部位经检查应无干缩裂缝和空洞鼓声.外观颜色与周围混凝土要保持一致。
    三、结语
    实践证明,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中,严格按设计要求,对混凝土工程的以上要点抓好质量控制,对延长水工混凝土使用寿命,节省工程费用,实现经济.安全.高效的工程建设管理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邢艳.中小型水利施工中对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年01期
    [2]鲁艳秋.水利施工中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23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