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水利工程论文

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探讨

2015-10-08 10:0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我国多数城市面临着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的双重困扰,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已经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从循环经济理念与可持续发展观出发指导城市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研究已迫在眉睫。本文从可持续发展观与循环经济理念出发,提出了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原则,分析了目前非常规水源利用的技术经济情况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模式。从技术经济、环境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个方面进行了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措施综合效益评价。

关键词:非常规水源;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综合效益评价
0前言
  21世纪是“城市的时代”,目前,全世界一半的人口生活在不到全球面积4%的城市中[1],城市水资源系统与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世界各国的大城市普遍缺水。城市的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全球水资源危机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妥善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是城市、区域、国家健康发展,人类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城市水资源缺乏问题尤为严重。主要表现在:缺水与用水效率低下同时并存;过度开发水资源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城市水污染严重;城市防洪能力低下。除此之外,人为的不合理开发与利用方式也加剧了城市水资源匮乏与生态环境的恶化。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与人们对资源的认识、对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认识有关,是受传统的发展观与传统的经济增长观影响。正是这种不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观念导致了水资源开发利用行为与结果的不可持续性。反映环境资源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反映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循环经济理念将指导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走出误区,缓解城市水资源问题。
1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原则
  水资源的定义和内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发展而变化。从可持续发展观与循环经济理念出发,根据城市特殊的水文循环、用水特点,拓展与明确城市水资源内涵,对于引导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水资源良性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
  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内涵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要满足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二要保障水资源的良性循环;三是城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剥夺其它地区发展用水的机会、不能破坏其它地区生态环境。所以,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是在天然水资源再生极限内,合理地开发利用常规水源、非常规水源,慎重开发客地水源,满足城市人群清洁的生活用水需求和经济发展需求、城市生态系统良性发展需求,保证城市水资源系统良性循环,同时不造成对城市周边和其它地区生态系统和水环境的破坏,既要满足城市自身的需求,又不能剥夺其他地区的需求,是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资源效益的统一。
2非常规水源利用模式
2.1城市污水回用模式
  城市污水回用符合循环经济理念的资源化原则,是解决缺水与水污染问题、促进城市水资源良性循环、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目前的处理技术已能把城市污水处理为适合各种回用途径的水,这无疑为解决城市的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然而,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与再生水厂的一次性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对我国而言,无法在短期内建设足够的城市污水厂与再生水厂来减少污水排放量与增加回用水量。而且,以回用为目标的污水处理规模未必越大越经济,小规模的污水处理与回用系统由于减少了水的输送距离,具有一次性投资小、建设周期短与见效快等优点,污水的分散处理,就地处理就地回用已得到广泛的关注[2、3]。对于我国,小区污水回用与楼宇回用是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回用的必要补充。
2.2海水利用模式
  目前,在我国北方一些沿海城市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与此同时,浩瀚无穷的大海也为沿海城市提供了利用海水的便利条件。海水作为非常规水源,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海水的利用量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都依然有限,这不仅与海水利用的技术经济有关,而且涉及到生态环境的问题。从技术经济、生态环境角度综合考虑海水利用模式,对于解决我国沿海城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海水的浩瀚提供了无限的水资源潜力,但海水利用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限制了海水的利用量与利用方式,在利用海水的同时,要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充分发挥和利用经济热源、减少能源费用,妥善处理盐水污染问题。
2.3城市雨水利用模式
  雨水利用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2000年,中东地区就有雨水利用的范例。我国也在很早就开始了雨水利用[4]。由于降雨的随机性,雨水提供给城市的可利用量较小且保障度低,对于多数城市,雨水利用更多的体现为城市的社会与环境效益,因此,结合城市生态建设的雨水入渗利用模式是经济的适宜性广泛的雨水利用模式;雨水中水利用模式对于缺水城市也是一种较经济的开源措施;雨水饮用水利用模式则适宜于那些极度缺水的城市;雨水回灌模式对于不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且因超采地下水已使地面沉降,甚至海水倒灌的城市是一种适宜的模式,而对于利用地下水作饮用水的城市则应谨慎考虑。
3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措施综合效益评价
  随着城市水源的日趋多样化,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措施表现为多样性,各种水资源开发利用措施原水的水质、可提供水量、成本、能耗、对环境的影响差别很大,在常规水源开发模式下形成的评价方法已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应建立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措施综合效益评价模型。
  以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说,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效益的顺序一般是:节水>雨水/污水回用>海水淡化/长距离调水,但特殊的地理与水资源条件另当别论。各城市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是多种措施的组合,但无论是哪种组合形式,都应是建立在高度节水的水平上,尤其我国城市节水水平普遍较低,通过节水可以缓解很多城市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问题。海水淡化与长距离调水的投资与成本很高,而且生态环境资源效益比其它措施差,尤其是长距离调水易造成社会不公,应在节水、雨水利用与污水回用的潜力均已挖掘以后再考虑采用。沿海城市在海水淡化与长距离调水的决策时应做详细的综合效益比较。
4结论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于多数的城市,单一水源的开发利用无法解决城市日趋突出的水资源问题,把非常规水源纳入城市水资源中的多水源综合开发利用已成为城市水资 源开发利用规划的必然趋势。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各种水资源,有机组合各种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使得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不仅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且维持生态系统与水资源系统良性循环,是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急需解决的问题。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是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资源效益的统一,因此,可持续的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是一个多目标规划问题,应建立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优化模型,使得在众多的开发利用方案中能够优选出节能、环境友好、成本低廉的方案,使城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真正实现社会、环境、资源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第三届世界水论坛讨论热点.国外科技动态.2003,4:8~9.
[2]褚俊英,陈吉宁,邹骥等.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规模与效率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4,20(5):35~38
[3]任晓鲲,徐伟朴.城市污水中水回用的分散与集中处理对比研究[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22(1):65~67.
[4]牟海省.国内外雨水利用的历史、现状和趋势[M].中国雨水利用研究文集.江苏: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44~5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