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水利工程论文

水利工程管理风险控制探析

2015-08-26 13:4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水利工程项目中的风险贯穿于整个项目建设周期中,小到影响工程建设进度,大到导致整个工程项目失败,因此研究水利工程管理风险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水利工程管理风险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提高对水利工程管理风险的控制能力。

关键词:风险控制;水利工程;工程管理
水利工程区别于一般建设工程在于水利工程环境变量大,环境不可控因素高,同时由于水利工程一般项目庞大、建设周期长、施工技术要求高,因此施工管理中存在比一般建设工程更多的风险因素[1]。为尽量减小水利工程管理风险因素,及时预测、控制、避免工程施工中面临的风险因素,提高水利工程管理风险控制的能力尤为重要。
  1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风险
  水利工程一般项目庞大、建设周期长、施工技术要求高,水利工程环境变量大,环境不可控因素高。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各个参建单位,包括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供货单位都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都不可完全规避风险。以下从自然风险和非自然风险两方面探讨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风险:
  1.1水利工程中的自然风险
  水利工程的自然风险指因自然条件变化而导致水利工程施工风险,项目实施期间可能因地震、水灾、火灾、风灾、雹灾、冻灾、旱灾等自然现象导致工程面临损失甚至工程失败。自然风险因其形成的不可控性和周期性,以及事故引起后果的共沾性,导致对自然风险的评估判断比较难,控制力不强,风险发生后涉及面较广。
  (1)由于水利工程施工的特殊性,所以水利施工工地的流动性较强,施工场所要随水利建设需要而变化,并且具体施工对象也在不断变化之中。经常变换的水利施工条件,导致工程建设过程的风险系数增大,风险类型增多,风险变化强,风险可控性低。
  (2)水利工程施工的性质多变,施工类型多样化。不同的水利工程从设计、供货、施工、验收都存在一定差别,不同工地的施工条件不同,同一工地在不同时间段内施工条件也随之变化,同时地形、地质、水文条件也关系着水利工程施工的施工方式和工序,甚至选择施工材料也与地质水文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区别[2]。
  (3)水利工程施工还有一个特点是全露天作业,这相对一般的施工工程,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就更为突出,自然气候中的温度、湿度、风雨、雷电、冰雪、霜冻等都严重影响水利工程施工的施工质量、施工安全、和施工进度。
  1.2水利工程中的非自然风险
  水利工程建设中除了要面对不可抗的自然风险外,还须面对多样化的非自然风险,非自然风险又可称人为风险,主要有经济状况变化带来的风险、因违反职业道德带来的工程风险、技术失误或技术缺陷导致的工程风险、因体制不完善导致施工评审、评价等障碍、因材料供应缺陷导致的材料风险、因承包商不能完全履约造成的工期、质量等风险、因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高造成的安全风险、其它还有设计失误风险、监理失职风险、业主决策风险等等。以下从施工负责各方分析各自存在的风险因素。
  (1)业主在工程建设期间面临的政治经济风险,此风险大部分分解到施工单位、承包商、和材料供应商上面。
  (2)监理在工程建设期间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承包商、业主了工程监理需要。
  (3)此外由于水利工程周期长、见效慢,上级主管部门对工期的要求往往打乱了施工计划,可能导致工程产生质量风险或是使工程的工期安排不合理,工序安排不科学,从而影响了工程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甚至有导致工程返工、工程失败的风险。
  总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风险具有多样性,无论是自然风险还是非自然风险都对工程建设影响巨大,因此制定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进行科学的风险控制是水利工程建设的有效保障。
  2我国水利工程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水利项目管理系统科学化研究发展于近代,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发展也得到一定促进。但是,同世界先进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相比,我们的水利工程管理还比较落后,尤其是水利工程风险管理方面与发达国家水利工程建设的水平仍存在差距,并且在发展的进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2.1水利工程建设缺乏风险管理意识
  建国初期,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由计划经济主导,在风险管理上几乎无人重视,工程管理者的计划意识强,风险意识弱,工程管理者面对风险和回避风险的意识差,大多数管理者认为在计划经济制度下,由于风险导致的工程失败责任不在自己身上,他们只是照计划行事,这就造成了权责不明,风险发生的频率得不到有效控制,加之管理者对风险预测的认识和能力都比较缺乏,无法真正实现规避风险 [3]。
  2.2水利工程项目未将风险控制贯穿于整个周期
  由于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设计、监理对工程项目的风险预计不足或出现前紧后松的现象也是导致风险因素增大的原因,同时某些阶段中,风险控制机制流于形式,未能真正起到风险控制的作用。
  2.3项目风险管理机构管理失位
  当前,水利工程建设中对项目风险管理的机构设置不多,重视不够,即使设置了风险管理机构,却往往因制度和管理原因难以真正发挥监督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自然风险。尤其是非自然风险,如社会经济风险、材料风险、技术风险等等。
  2.4水利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措施缺乏
  我国目前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对风险的只能从表象认知,而非进行科学、准确的定性分析,这种凭借表象感知容易因管理者经验不足或错误经验带来了新的管理风险。加之,在风险发生后,对已产生的项目风险的控制手段单一,不能有效阻止风险的继续产生,使风险控制效率降低[4]。
  3水利工程项目管理风险控制策略
  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风险管理应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建设周期中,这就需要在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中对风险进行科学管理,从而提高项目单位对风险的规避能力。
  3.1项目管理者应当提高风险管理意识
  当前,水利工程在风险管理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工程管理者的计划意识强,风险意识弱,工程管理者回避风险的意识差,管理者机械地照计划行事,这就导致了权责不明现象发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水利工程建设必须加强风险管理意识,从思想上提高管理者自身的风险管理理念和学习多样化的风险管理方法,用前瞻性的眼光预测风险,科学的方法规避风险,理性地阻止风险扩大,减少 损失。
  3.2加强对材料风险的控制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材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材料供应是保证工期的重要指标,提高对材料风险的控制应加强对材料的出厂检验、入场检验,业主、施工单位、监理各方应对每批次入场的材料进行检验,检验材料的出厂合格证、权威部门的检测报告,及材料的质量,钢材等关键材料还应检验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检验过程应形成检验记录,各方人员签字确认后材料方可在工程项目中使用。部分材料由于数量庞大,逐一检查可操作性不强,可采取抽样检测检查的方式,监理人员应在各方监督下,随机抽样检查,并形成检查记录,对不符合标准的材料坚决不予使用。
  3.3提高施工技术风险控制水平
  水利工程施工中,施工技术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重要技术保障,只有在正确的施工技术指导下,按照科学的施工工序、施工方法才能保证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将水利工程风险降低。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应当熟悉从施工设计、绘制施工图、编写施工方案、制定施工工艺的各个环节,遵照施工图、施工方案、施工工艺进行施工,同时在设计编制图纸和施工方案、工艺时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提出有效建议意见,以使设计方案更合理。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应当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制定技术措施,有效保障施工进度,确保施工质量,对于特殊部位和隐蔽工程,应当及时与监理、业主代表沟通,进行技术交底,经常组织例行检查[4]。同时应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确保在人员安全下施工安全、质量安全。
  3.4控制施工质量风险
  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是由质量战略宏观控制和质量方针微观指导两方面控制的,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完整的质量体系,全面评估施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质量风险,通过质量战略组织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降低施工质量风险,并根据市场和技术变革,及时调整施工质量战略,更新、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前瞻性地控制施工中新的质量风险。
  4结论
  总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的风险小到影响工程建设进度,大到导致整个工程项目失败,水利工程项目中的风险贯穿于整个项目建设周期中,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我们应当提高风险控制意识,从材料、技术、施工质量等各个方面全面控制水利工程管理风险,并且应根据具体项目中的应用而改进相应的风险控制方法。
参考文献:
[1]陈鹏.风险估计方法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0(04):12-13.
[2]田林钢,吴迪.水利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 2008(02):24-25.
[3]江和侦,周孝德,李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分析[J].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1(02):8-10.
[4]高俊.浅谈水利工程管理风险控制[J].内蒙古水利,2012(1):45-4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