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软件开发论文

浅谈C++程序设计语言教学

2015-08-05 09:0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摘要:C++程序设计语言是许多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体系中一门重要的课程。C++作为一门难学的计算机语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存在枯燥、难懂等问题。在这篇文章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浅谈了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主动学习而采用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关键词:C++ ;教学方法;系统化程序设计思想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面向对象是当前计算机界关心的重点,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是吸收了软件工程领域有益的概念和有效的方法而发展起来的。它集抽象性、封装性、继承性和多态性于一体,可以帮助人们开发出模块化、数据抽象程度高的,体现信息隐蔽、可复用、易修改、易扩充等特性的程序。C++是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是一门既有难度又有深度的课程。学生要学好它,自己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固然重要,但教师好的教学方法尤为关键。好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学习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这里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谈谈通过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主动的学习。
1.良好的开端
  精心准备第一堂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C++程序设计语言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课程,很多内容只可体会,很难言传。在学习过程中感觉会比较枯燥、难懂,没有一定的毅力很难坚持下去。这需要将学生很好地引入门,要让学生认知该课程的重要性与实用性,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信心去学好它。为此在第一堂课上教师可从不同专业角度为学生介绍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往届学生的C++课程设计、数学建模、程序竞赛等作品是教师第一节课的最好素材。
2.学生为主体

  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使用多种教学媒体给出学习资源,讲解重点、解释难点、解惑疑点。充分利用多种媒体资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有多少人掌握和掌握的程度等。从而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确定应重点讲解和辅导的知识点,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环节,这样才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防止他们因难懂、不懂而产生畏惧情绪,中途退出。
3.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增强教学效果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精心制作课件,可通过示例类比(如:在讲解调用的不同执行方式时,举例:经理将“自己要到外地出差”的消息告诉他身边的人(妻子、下属、秘书)?妻子:准备行李;下属:准备出差的资料;秘书:安排车票和住宿)、动画演示等方法来简化学习难度,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
  在上次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遗留问题要尽量在下次课的课件上能体现出来,避免不同授课老师,不同授课时段,不同授课班级课件一尘不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广播平台演示操作过程,集中学生注意力,再通过角色转换,由学生演示自己或所在小组的作品并进行解说和点评,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授课教师应开发课程网上教学平台和网上讨论和答疑系统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网络环境,这不仅是一个有效的师生互动平台,同时也为学生提供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视频等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环境。
4.学生系统化程序设计思想的培养
  C++是一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而面向对象编程方法的出现,实际上是程序设计方法发展的一个返璞归真的过程。从本质上讲,软件开发就是对软件所要处理的问题域进行正确的认识,并把这种认识正确地描述出来。
  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一般是以程序设计语言自身的体系为脉络展开,存在注重语句、语法教学的特点。许多学生在学习C++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时,觉得听得懂,但学过之后不能用其来解决实际问题。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虽然学到了一定的程序设计知识,但编程能力较差,部分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无从下手。系统化程序设计思想培养模式从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使教师在教授学生程序设计课程、提高学生编程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系统化程序设计思想,这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计算机编程,而且要教学生如何去思考问题。系统化的程序设计思想,不仅可以解决学生在程序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还可使学生的逻辑思维更加严密,这对一个学计算机的大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系统化的程序设计思想的培养过程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使学生自主去探索问题、并对它进行研究和创新,从而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一直保持学习的兴趣。
5.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操作
  C++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特点决定了上机实践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学习C++程序设计语言的过程中要不断练习、不断实践。因此,如何加强上机实践,提高实际操作的能力,并以此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要使学生熟练使用C++程序设计语言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问题引导、问题说明,问题解决,项目驱动”的教学流程,把知识点融入到实际项目的开发过程中,通过项目的不断扩展引入新的知识点。做到引(教)、探(学)、做(实践)相结合,通过编写、编译、调试、运行、剖析和讨论一些实例程序去主动地探索、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本课程的内容是通过多媒体讲授、学生课后搜索相关资料,安排平时的作业训练等环节组成的,各环节应紧密配合。为使教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坚持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重的原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合理分配上机时数;第二,上机内容要有趣味性和针对性,教师应多花心思去精心准备上机操作的内容;第三,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要学生多写程序,不能只听不练;最后,要检查学生的实训结果,保证上机操作达到预期效果。
6.换位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不提问,不要认为学生没有问题,而是他们有问题不知道如何提出。这时教师需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可能会存在的问题,然后由教师提出,让学生自己来解答,如果学生答不上来,教师再为学生解答。教师备课时不仅仅只是准备自己要讲授的内容,还要思考学生会遇到什么难点,需要向学生提什么、解答什么问题,这种模式可 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7.综合评价体系
  期末考核评价包括:理论成绩、实验结果、案例设计成果、项目进度、完成质量、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考勤情况等。各项指标采用加权评分和突出能力评价两种方式。案例设计采用“自我实现,自我管理”的理念进行开放式管理,学期最后一个月学生可自由分组选择某个案例。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引下,自发形成研发项目组,通过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整个项目设计。要求设计成果与案例库比较要具有新意,从而拓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活动.现代课堂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的主体意识。教师作为主导者,要科学地组织双边活动,尽管教无定法,但要教学有法,教学得法。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在保证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按照他们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并为适应新知识而进行教学改革,以培养出更多的符合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人才,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钱能.C++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何文孝 钟琪.《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现代计算机,2009(7)
[3].刘怀亮.C++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研究出版社,2008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