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计算机应用论文

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中高职听障生计算思维的策

2015-08-01 09:4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0 引言
  计算机基础教学不仅是现代学校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学生用计算机技术和手段解决相关问题,成为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基础性教育。从小学、初中到高中都开设有信息课程,对计算机基础都有了比较多的了解,因而到了高职,有许多学生或老师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就有许多片面的认识,即认为“计算机会用即可”“学习计算机基础意义不大”“只要有计算机有关课程就可以取代计算机基础教学”“我是搞艺术的,没有必要学习计算机基础”等,从而导致了计算机基础教学学时被压缩,资源得不到充分配置,甚至让学生产生计算机基础课程可有可无的误区。另一方面,计算机基础知识构成庞杂,内容更新快,从而造成计算机基础教学相对有限的学时和完成教学目标之间的矛盾。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对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改革。
  首先提升对计算机基础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即计算机不仅为我们解决专业领域问题提供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而且还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计算机及互联网极其丰富的信息和知识资源,为终生学习提供了广阔而良好的学习工具;善于使用互联网和办公软件是培养良好的交流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基础;在信息社会里,计算机使用者的道德规范与社会责任是培养良好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内容,因此需要构建相对稳定、体现计算机学科思想和方法的核心内容。其次,基于多数学生对计算机基础都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因此对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需要更加突出思维方法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应对教学改革的压力和不断更新的技术,才能摆脱以“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造成的“危机”,才能更好地诠释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的目标,培养出更多创新型人才。
  1 高职听障生的现状及思维特点
  1.1 高职听障生的现状
  1)学习成绩不够好,学习动机不明确。
  听障高职生由于自身的缺陷特点和缺少社会认同感,使他们对今后的生活、工作感到悲观失望,导致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标不明确,思想上不求进取,缺乏学习动力,得过且过。有些家长甚至把学校当作托儿所,让听障生到学校有个照应或找个朋友,从而造成听障生主观意识上的学习动机不明确。
  2)基础能力差,意志薄弱,耐挫力不强。
  由于听障学生来自于随班就读或普通聋校,一直以来都处于学习的落后分子或社会的边缘。在学习中积累的问题比较多,学习能力差,失败的挫折刺激着他们的自尊,最终学习热情不断降低。
  3)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方法。
  特殊高职学院的学生没有升学的压力,从而导致高职听障生的学习动力不足,惰性大,依赖性强的特点,而且高职听障生知识面比较狭窄,因此让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就成为了空话。
  1.2 听障生的思维特点
  听障生由于自身的生理缺陷,导致他们的思维以直观形象的事物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迟缓,难以对现实进行高度概括,对信息处理也往往达不到提示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深度和广度。听障生分析问题与事物比较粗略,很难找出问题或事物的各种属性之间的关系。他们更倾向于把物体彼此区分开来,从而找出事物之间的差异,而为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共同点,也不能够同时谈论物体的异同,更是难于对事物进行抽象和概括。他们对于一般认识的具体的特殊的事物更是缺乏分析。因此,听障生的思维特点是分析能力优于综合能力,直观形象感优于抽象事物的综合,头脑里感性的成分多于理性的成分。
  2 听障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计算思维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周以真教授在美国计算机权威期刊Communational of the ACM上提出的。她给出的定义为: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计算思维是一种科学思维,与理论思维、实验思维起构成了人类的三大思维。
  在特殊教育中,接受知识的对象是残疾人,特别是聋哑人,由于自身的缺陷及其思维特点,使他们更喜欢动手实践的直接操作,对理论这种概括性的知识比较缺乏兴趣和理解。当教学完成以后,他们走向工作岗位,遇到新的知识时,就会感到比较困惑,甚至无以适从,从而导致无法适应社会生活,无法融入社会,无法得到社会更多的尊重和理解。
  计算思维就是把一个看似困难的问题重新阐释成一个我们知道怎样解决的问题的思维过程。计算思维是通过计算机这个载体,可以具体地实现自己想法的思维方式,真实地体现整个求解过程,这正是符合听障生的思维特点,从而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分析比较不同的方案,验证方案,最后得出答案的计算思维过程,这不仅提高听障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也使他们解决各方面问题的能力大大提升,因此提升他们生活的自信心,使社会更加和谐。
  3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中培养听障生的计算思维
  计算机基础教学要达到4个方面的能力培养目标,即:对计算机的认知能力、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网络的学习能力、依托信息技术的共处能力。因此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以真设计科学的教学内容,引入计算思维方式十分必要。
  3.1 计算机基础教材改革为听障生计算思维的培养提供基础依据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只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实施各项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首先必须是教材的改革。对于特殊类型的听障生而言,没有专门的教材,而一般性的计算机基础教材都是按照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操作系统、Office软件以及Internet网的应用、职业道德观等次序排序的,这完全不符合听障生的思维特点。因此在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中,首先对教材讲义进行改革,即先讲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内容,如操作系统、Office软件,再讲上网的相关知识及职业道德规范,最后再讲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相关知识。这样做的优点有:提升听障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的动机,符合听障生的思维特点,有利于计算思维的培养。
  3.2 以项目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改革为听障生计算思维的培养建立良好的训练方式
  高职教育的培养 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改革就十分必要了。例如,北京实行职业分级培养,上海进行中高职的衔接培养,深圳实现现代职教体系培养,宁波则进行产学合作的培养。无论哪种方式都突出了高职教育的特点,即技能的培养。要怎样才能达到这种目的,这就要求高职学生“从做中学”。“从做中学”不仅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使知识的增长、智力的提高达到同步或基本同步的要求,而且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它为学生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提供了桥梁。听障生的思维都是具体的,即他们进行思考时,都离不开具体的事物或感性经验。他们还不能离开这些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因此,训练听障生学会抽象思维,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这个任务解决不好,学校就无法培养出高质量的听障人才。因此,需要寻找一种适当的教学方法,既能适应听障生原来的思维习惯,又有助于他们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这种教学方法就是项目教学法。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引进项目教学法,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技能的掌握,更为重要的是进行一种计算思维的培养。要在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中进行听障生计算思维的培养,就要计划好每一步。基于项目的计算思维培养的教学设计总体思路如图1所示。
  根据图1的设计思路,现在以Internet的教学为例进行阐述。在Internet教学中,给出高职听障生“网上购买火车票”这个项目,提出上网需要什么设备,你采用什么方式上网,如何上网,怎样找到购买火车票的网站,怎样注册,怎样买票和付款,完成后应该收到什么信息和怎样拿到票,最后完成购买火车票等多个任务。这样不仅将生活中的实际情况与Internet教学任务相结合了,而且还教会了听障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到结果的计算思维训练方法。在这个任务的计算思维训练中,他们要选择最佳方法,如在拿火车票的过程中,就有多种方法:在售票点取票,路线近,但要交5元钱。在火车站取票不要钱,有两种方法,特意去拿要花公交路费;开车前2小时去拿,可以与回家一举两得等。这些都可以充分训练听障生的思维能力,从而真正使他们学以致用,不仅能掌握好计算机相关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为听障生独立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3 以考核评价机制改革为听障生计算思维的培养提供实施路径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考核都是以“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来衡量学生的总体水平,而进行考核评价机制改革后,以计算思维培养为目标的考核方式由“考勤+平时表现+项目完成+期末考试”组成,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平时表现和项目完成占厂整个总成绩的60%,可以说对成绩的影响至关重要。平时表现是指写出完成项目的整个过程的报告,包括课堂表现、上台演示、团队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等方面;而项目完成则是需要这个项目的最终结果。例如,在Internet项目教学中的最终结果是你的手机上有拿票通知短信或真正地拿到票。这样的考核方式大大加强了听障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反复的训练可以不断地强化、提高听障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真正培养他们的计算思维。
  4 结语
  在今后的教学教育工作中,在注重技术与应用教学的同时,还要加强“思想的教学”,进行计算思维的教学,从战略高度上认识计算思维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追根到底就是一种问题求解的能力,这是听障学生十分缺乏的一种能力。我们现在的教育不仅要教会他们谋生,而且还要他们生活得更好,更好地融入社会,得到社会更多的尊重和理解。作为特殊教育教师,还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教学课堂,结合各类专业背景,共享教学资源,强化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因为思维是无意的,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设计中,要加强学生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分析比较不同的方案,验证方案,最后得出答案的计算思维过程培养,使无意的思维变得有意识,从而达到真正培养好高职听障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何钦铭,陆汉权,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解读[J].中国大学教学,2010(9):5-9.
  [2]赵志建.职业学校计算机技能培养模式探讨[J].信息与电脑,2011(10):190.
  [3]王志毅.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30-40.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06,49(3):33-35.

本文选自《计算机教育》2014年第6期,版权归原作者和期刊所有。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