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长足发展,基于云平台、移动互联网的数字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这种形势下,不仅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通讯设备的普及率提升,以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为载体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也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青睐,微课作为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种教学媒介,更是被广泛运用在教育教学中。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师教学方法不灵活、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知识掌握不扎实等问题,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教师可借助微课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5-385
在“互联网+教育”的深入推进中,体现科技发展的数字化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在这种网络大环境中,大力推进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成为时代趋势。微课便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的一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其具备学习自主、内容适量、主题突出、耗时简短的特性,特别是其“微”的特性更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有利于实现学生的泛在学习。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成为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基于中职教育旨在于培养学生社会就业能力的目标,教师应将信息化教学手段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有机融合,利用微课提高学生兴趣、培养自学能力、扩充教学资源,促进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更好地开展。
一、运用微课丰富课堂形式,提升学习兴趣
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前提,学习动机的进行高效自主学习的内驱力。中职生普遍存在学习能力薄弱、学习动机不足、自主性和自控力较差的问题,又因为班级学生数量较多,教师习惯采用“知识讲解+实践演练”的固定教学方法,以至于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具有主题明确、容量适中、资源丰富等特性,且其多样化的智能操作手段能够将晦涩难懂的知识概念转化为简明易懂的单个知识点,既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能降低学习难度。
例如:在教学“初识计算机”这课时,笔者利用微课构建翻转课堂。课前让学生利用微课和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掌握“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分类”“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几部分知识,微课以视频和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知识点,使得教学内容直观易懂、灵活多样,更符合中职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习惯。可视化的课前自主环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可以使他们对课前预习内容形成更深刻地理解。
二、运用微课引导探究教学,培养自学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拓展的课程,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促使他们能够利用已有经验去建构新知,不断完善学科知识体系。这便需要教师围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展开教学,通过提升课堂吸引力、增强教学实践性、加强知识拓展性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自学能力。由此出发,教师可运用微课引导探究教学,强调过程的理解与技能的应用,实现从理论知识向实践成果的转化。
例如:在教学“感染病毒的处理”这部分知识时,笔者利用微课开展引导探究教学。首先利用导入微课让学生初步认识磁盘病毒的预防与控制,让学生对问题的起因和发展形成大致了解。接下来组织分组讨论活动,让学生结合微课与教材,探讨出几种典型病毒的防范方法与可行性。最后进行实践操作练习,运用“防火墙技术”“安全扫描工具”“备份系统”“监控手段”等方法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
三、运用微课打破课堂限制,扩充教学资源
微课具有短小精悍、易于存储、便于传播的特点,如今,智能电子通讯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这使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微课,并且可以实现优质资源的广泛共享。可见,微课打破了常规课堂封闭模式的限制,具有扩充教学资源、丰富学习内容的优势,便于学生的课下自主学习。为了使学生收获更好的课下复习效果,教师可运用微课整合知识点,帮助学生针对性地巩固知识点,实现个性化自主学习。
例如:在复习“Excel电子表格”这一章节时,笔者运用制作微课集作为学生的课下学习资源,每个微課针对一个知识点展开详细讲解,整合了“创建工作表”“工作表格式化”“数据处理”“制作图表”几部分的知识点,每个微课中都设置了教师讲解、技能演示、知识总结三个模块。学生在课下自主复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学习进度选择对应的视频,并对重难点问题进行反复观看,直至完全理解并掌握技能。
总而言之,中职院校旨在于培养具备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中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作为现代化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技能,是中职教育的重点课程。然而,传统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情况不容乐观,一方面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忽视了对学生自主能力与学习习惯的培养,另一方面是因为中职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对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不能满足社会就业需求。据此,教师可运用微课丰富课堂形式、引导探究教学、打破课堂限制,综合提升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