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计算机应用论文

分析提高大学生互联网创业胜任力的对策

2023-12-06 01:3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互联网提供的机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以互联网为平台进行创业的活动。然而事实证明,能够成功的大学生网络创业公司少之又少,很多大学生的网络创业都以夭折结束。在国内,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到1%,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学生尚缺乏利用互联网进行创业的素质和能力,笔者简称其为胜任力。本文将分析大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创业所面临的困境、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培养网络创业胜任力的对策和措施。


一、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的现状和面临的困境


从1999年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互联网创业企业一一“成都亚虎”诞生以来,随着十多年的互联网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创业。最初网络创业貌似都是精英们的天下:邵亦波的Ebay,李彦宏的百度,张朝阳的搜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随着大学生对互联网的熟悉,网络创业己不再是精英们的天下。从精英转向普通高校大学生的时代己经到来,在2010年大学生创富排行榜前一百位中就有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高职学生。网络创业主体层次的多元化是网络创业得以普及的根源所在。同时,被大家所普遍理解的网络创业概念也在多元化。经过我们对浙江高校四年级学生的调查发现,大学生普遍认知的网络创业形式包括:网络购物、软件开发、建立网站、网络服务以及其他网络营销方式。概念包括:开办网络公司、利用网络开创一份事业、开发前沿的网络科技项目、经营网站和网店等。其中,有40.3%的大学生会选择在网络购物的方向上发展,有33.5°%的大学生则会选择倾向于网络服务方向的创业,这也体现了网络创业的集中化。


尽管当今大学生网络创业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大学生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限制,使其开创的企业的发展不容乐观,并不得不面对一些困境。


第一,有创意、有兴趣,但后劲不足。当今大学生选择网络创业的主要目的己不再是解决就业问题,而是以挑战自我为出发点。有52%的被调查者表示是由于自己感兴趣使然。这就形成了“激情有余,理性不足”的现象。大学生在进行网络创业之前,并没有作出充足的可行性分析,大多是创意驱使。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大部分大学生网络创业不符合“利益驱使”的商业规律,因此形成了收益低,成功率小的普遍现象。


第二,资金不足。所有创业首先要迈过去的第一道门槛就是资金问题。但对于大多数在校大学生而言,吃穿住学的费用基本都来源于家庭,并没有收入可言。这无疑是网络创业的第一个难关。在调查中也不难发现,有76%的大学生认为在网络创业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障碍是资金问题。


第三,经验不够,互补性不强,缺乏社会关系。对于大学生这一群体,接触的一直都是学校里的同学和老师,接触的人群比较单一,缺乏社会关系。单一性的人群接触让大学生在组建创业团队时也显露出弊端。74.2%的被调查者都会选择合伙创业,但是其中40.3%的大学生在选择创业伙伴时居然会选择同龄人。这样无论在经验上,还是知识水平上都难以实现差异性。不能实现互补的团队,就像不能相互磨合的齿轮,转动起来当然不会顺畅。在调查中还显示,有41.2%的大学生又希望自己的合作伙伴是有成功经验的。这也证明大学生在网络创业中经验不足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第四,面对风险与失败,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大学生的网络创业由于很多主观及客观因素大部分都会以失败告终。但是大多数的大学生在激情有余的情况下进行网络创业,没有预见风险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所以在失败后,会有消极对待的心理反应。这会成为总结经验的障碍,也会増加心理的消极暗示,从而为今后的就业和创业埋下不良的种子。


第五,社会、家庭舆论压力大。在我国传统文化背景下,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的是安稳、守旧。“官本位”的思想一直灌输着每一代人。对于正在就读高校的大学生而言,很多家庭都是抱着毕业后追求好工作的心态。认为顺利毕业、找到好的工作、职业稳定、薪资丰厚才是成才之路。所以进行网络创业这种相对于传统创业更为新鲜的创业模式,大多数家庭则是抱着摒弃的态度对待。很多教师和同学认为学校里的学术氛围与商业性质的网络创业格格不入,网络创业会与学习相冲突。而在整个大的社会环境中,由于大学生网络创业的艰难导致的成功率低更是成为社会不看好大学生网络创业的原因所在。


第六,网络创业教育滞后。目前在我国高校中,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教育还在起步阶段。有60%的大学生进行创业前都是通过网络学习、书籍学习以及咨询有经验的网络创业人士获得网络创业知识的。我国的高校大多重视的是搞懂背熟,忽视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更加忽视对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尽管我国部分高校己经启动创业教育,但是真正开设创业课程的高校为数有限。这就难以适应大学生网络创业对教育的需求,也难以实现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网络创业中的指导性作用。


因为在网络创业中大学生要面临如此多的困境,所以调查中显示,39.8%的大学生在预测自己的网络创业前景中表示很有压力,30.3%的大学生是迷惘的态度,而18.1%的大学生则是抱着赌博心态进行尝试的。只有8.1%的调查者对于自己的网络创业前景有信心。


二、成功互联网创业必须具备的胜任力


“胜任力”一词,取早是哈佛教授McClelland在1973年提出来的,他认为被普遍所接受的胜任力定义是绩效者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特征。在近年来,很多研究己经识别了在不同背景条件下的创业胜任力。“创业胜任力”这一术语首先运用在Chandler和Hanks的研究中,他们将“创业胜任力”定义为识别、预见并利用机会的能力。笔者认为,大学生网络创业胜任力是指,大学生在进行网络创业过程中,能够运用相关的系统网络知识与技能识别、预见并能够利用机会,从而能够胜任网络创业任务并且能够取得网络创业高绩效所具备的能力与特征。


为了获得网络创业胜任力的模型指标,我们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法对200位有网络创业意愿或者正在进行网络创业的大学生展开调查。提炼出以下12项胜任力指标:创新能力、领导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计算机等专业技能和相关知识技能、创业激情、团队意识和团队协调能力、网络营销能力、风险承受能力、融资能力、信息获取能力、识别机会能力。另外通过开放式调查与访谈法,被调查者回答的关键词基本集中在:专业技能、社会经验、创新能力、激情、团队建设能力、市场洞察力、人际交往能力、领导管理能力、心里素质、资源整合能力等。这与调查问卷中的集中点基本吻合。


三、成功与失败的互联网创业案例分析


陈校,毕业于广东商学院,是一个地道的商学院本科生。他不甘心做一个打工族,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他自主开发了全球最大的中文博客搜索引擎一一中客网。当他了解到在流行博客的当今社会,利用百度等泛搜索是难以找到精选的博客内容的。他觉得这个领域很有前景,所以中客网诞生了。中客网的诞生是基于陈校的市场洞察力和机会识别能力。当然这与他在商学院经过的专业系统的学习是密不可分的。与大多数学生一样,创业初期所经历的艰难是难以想象的。但是他并没有抱怨,充满了激情,在坚持着自己独特的创新思维的情况下,积极面对挑战,具备了很好的风险承受能力及相应的心理素质。很多数据存储到前台检索上的技术问题,陈校也能够迅速通过自身学习有效解决。有人问,为什么不等到毕业再创业呢?他的回答很简单:机会可遇而不可求,商机瞬间即逝。这一点充分说明了他优秀的机会识别能力。他充分利用了政府的相关扶持政策,充分利用了团队中8个人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他出色的团队建设能力、领导管理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毫无疑问地为国内的中文博客搜索填补了空白。


刘远,以优异的成绩考进重庆工学院电子信息与自动化专业。他创办的“e路校园”曾经创造了日点击量8万的奇迹。他曾经以一份创业计划书成功引资近百万。他强大的融资能力是他起步开创的基础。但是由于并没有经过专业的企业运营等相关的商业知识训练,只懂技术的他最终还是由于未制定详尽的财务收支预算,使得开支大大超出预算,最终仍以失败告终。这次的失败让他彻底明白了社会的真实游戏规则和企业执行力必须靠实践,实践远比策划重要的多。


以上两个案例充分说明,单单具备一方面或几方面的网络创业胜任力,不足以完成整个网络创业任务。大学生必须充分对自己各方面的网络创业胜任力进行评估后,确保自己或团队皆具备后,才能踏实起步,稳步向前。


四、提高大学生互联网创业胜任力的对策


为了提高大学生网络创业的成功率,应该建立起整个社会的支持网络,来提高大学生网络创业的胜任能力。


1.积极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加强学校对大学生网络创业的教育


尽管目前很多高校己经启动对大学生创业的教育,但是对于大学生网络创业教育还是凤毛麟角。学校不仅要启动网络创业教育课程,还要建立配套的指导网站。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网络创业项目大赛,増强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而且进行相应的资金支持,提供场地、实验设施等环境和服务。


2.加强对大学生网络创业的正面社会舆论


无论是从家庭还是社会的角度上,必须转变传统的创业就业观念。适时调整家长对孩子的就业期望,要推动鼓励大学生积极进行网络创业的观念宣传。正确认识网络创业,要有对大学生网络创业失败的宽容和精神鼓励。要让家长、老师认识到积极的网络创业态度并不是学业的绊脚石,相反会因为“书到用时方恨少”,反而促动对知识学习的渴望。


3.加大政府对大学生网络创业的政策扶持、资金支持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尽管目前政府提出很多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但是针对性不强。当前应加强政策的针对性,更有效地増加对于大学生网络创业的专项资金支持,以解决大学生网络创业中始终存在的资金短缺问题。由于网络创业的独特性,政府也要大力推进物流等产业链上配套服务业的发展,为大学生顺利实现网络创业提供条件。


4.完善针对网络创业的法律法规,积极推进网络环境建设


在我国,网络创业历史还比较短,还没有较完善的规范互联网产业的法律法规作为约束。这很不利于大学生网络创业的顺利开展。因此相关的立法部门应重视对于互联网产业的立法规范,以打击网络上的欺诈行为,提高消费者对于产业的信任度,规范网络创业者的诚信度。积极推进洁净的网络安全环境,为大学生的网络创业提供公平竞争的平台。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曾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很多人都死在了明天的晚上,没有见到后天的太阳。”其实大学生的网络创业也是一样,很多大学生没有能够撑到最后,没能看到胜利的曙光。想看到后天的太阳,大学生就需要积极面对在网络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努力提高自己的网络创业胜任力,以坚定不移的信念支撑下去。


作者:柯丽敏1,2,吴吉义1,2,石燕1(1.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浙江杭州,310036;2.中国网络创业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003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