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当前,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信息化水平己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国都把加快信息化发展作为提高综合国力、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的重要举措。
人是社会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人的素质对信息活动的效率和有效性起着决定作用。因此,推进信息化发展必须以人为中心,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信息化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应是既擅长经营管理,又懂专业技术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产学研合作培养工程硕士是为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促进科技、教育和经济紧密结合,为我国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和输送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増强我国企业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最有效的培养模式。
2产学研合作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科技、教育和经济始终未能紧密结合。产学研结合水平较低,导致了创新资源使用的低效和产业发展动力的缺乏,这己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首先,我国的高校、科研院所集聚了大量的科技资源,但是,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未能有效对接。其次,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自主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知名品牌。
加强产学研合作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増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产学研合作是由企业提出市场需求、关键项目筹措资金,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同时,高校作为产学研合作中的重要创新源头,能够充分发挥人才、学科、实验条件及国际合作等资源优势,在产学研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产学研合作,可以实现高校与企业的互补多赢,并不断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以更加积极的行动投身于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产学研合作培养工程硕士是响应社会需求,为社会各工程领域培养急需的复合型人才的新模式,应始终坚持“以产促学,以产促研,以学带产,以研増产,综合通效,共赢共进”的原则,不断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途径,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3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产学研合作培养方式
3.1培养基础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始建于1978年是国内较早培养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院校之一,现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学位授予权和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计算机应用技术为辽宁省重点学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为辽宁省重点培育学科。
计算机学科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0人,其中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2人、校级学科学术带头人7人。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防基础科研、国防预研、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发改委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国家电子发展基金、航空基金和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百万专利翻译项目等重大攻关项目60余项,近三年的研究经费达8987万元,获辽宁省青年科技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沈阳市科技振兴奖、沈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科技成果奖,五年内发表论文684篇(其中检索论文182篇)在研究基地建设中,建设成一个沈阳市重点工程中心,一个辽宁省教育厅工程研究中心和一个辽宁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建成七个专业研究室,面积2800^设备资金投入1160万元,研究方向涵盖人工智能与应用、知识工程与知识管理、计算机测控技术、管理信息系统与数据库、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分布与并行计算、无线传感器网络和嵌入式系统等领域。
3.2培养目标
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对计算机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计算机工程与应用领域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能够胜任企业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及管理工作,也可以在教育、行政机关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从事相关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
计算机技术领域产学研合作培养工程硕士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夯实基础、强调实践和重在应用的原则。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与管理知识,掌握解决所属领域工程问题的先进方法和技术手段。具有综合应用先进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相关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从事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开发能力;具有独立担负计算机信息工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能力。
3.3培养形式
计算机学科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产学研合作培养的方式,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人员在双导师的指导下,采取进校不离岗、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职学习,不脱离现职和生产实际,课程学习与工程实践并重,课程学习实行弹性学分制。
(1) 双导师制
计算机学科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用校内外双导师制联合培养的方式。由学科选派一名教师作为研究生的校内导师,由企业选派一名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作为研究生的校外导师,由校内、校外两位导师共同为研究生制订培养方案,选择科研项目并组织论文答辩。校外导师是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造诣及丰富实际工作阅历的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校内导师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及培养质量负主要责任,校外导师则参与研究生的培养,协助校内导师指导研究生,其主要职责是协助校内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并指导研究生;参与指导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参加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学位论文预答辩和答辩;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生开设课程或专题讲座;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为研究生提供一定的校外科研条件和工程技术指导,侧重于提高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双导师制一方面能够充实研究生的培养内容,使研究课题与企业实际结合更紧密,有利于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充实学科研究生导师队伍,促使校内、校外两位导师合作交流,完善研究生导师的知识结构。
(2) 课程学习与工程实践并重
工程硕士研究生既要深入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本专业的专门知识,又要通过学位论文培养从事科学研究和胜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特别要结合工程硕士研究生所从事的领域加强工程实践,重视研究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包括创新能力、活动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设置上,坚持知识与能力并重,以能力为主;专业型与复合型并重,以复合型为主;先进性与实用性并重,以实用性为主。在课程教学上,重视“方法论”教学;多案例,少推导,注重介绍领域发展动态。在学位论文选题上,紧密结合企业的技术攻关项目。
(3) 鼓励科技创新
2006年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中央明确提出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上再次强调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因此,加快建立并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和产学研相结合的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具有特殊的意义。
本学科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计算机工程硕士为目标,结合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需要,开设了人工智能原理、自然语言处理、网络信息安全、数据仓库与联机分析处理、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库专题、嵌入式系统、数据挖掘与决策支持系统等选修课程,并将科技文献检索、知识产权等课程安排为必修课,将学科前沿知识讲座作为必修环节,旨在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把握现代科技发展方向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4产学研合作培养实践
计算机学科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坚持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通过双导师制与国内外相关企业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和合作。
(1)与国内企业合作
在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与中国一航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沈飞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601所)等单位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先后聘任多名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本学科的工程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合作指导研究生。
(2)与国外企业合作
聘任2名日本北斗电子工业株式会社高级研究人员担任本学科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校外导师,通过远程视频等信息化手段或定期来校指导研究生科研、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工作。
5总结与展望
系统论告诉我们,如果一个系统中各要素能够以一种合理的方式结合起来,那系统整体功能就不是一加一简单的加和,而是能够产生比原来各要素简单相加所不具备的更大的功能。因此,产学研的合作将使工程硕士研究生得到多方面优良要素的训练,使他们在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上得到很大提高,推进了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
作者:田丰 王传云(沈阳航空工业学院计算机学院,辽宁沈阳11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