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文着眼于我国移动互联网开发应用培养产出效率低下的现状,进行人才需求分析和人才培养方案分析,人才岗位和职业能力分析,提出高职改革计算机应用专业以培养移动互联网人才的方案,从两个方向设计主干课程链和课程评价方式,构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工作过程课程体系。
一、概述
从理论上看,“互联网+”代表的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简单地说,就是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的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就是要主动地去“互联网+”,推动微观企业与中观产业在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各个价值链环节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相结合,真正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不断感受到互联网是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具备普遍服务的特征,并能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驱动力。因为在过去的20年里,互联网已经深刻改变了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
在第一个10年中,我们看到了互联网行业跟传统行业共同生存、和平相处,互联网催生出了很多新经济。如门户网站、互联网游戏等,而到了第二个10年,我们看到互联网正在逐渐地改变甚至于在颠覆很多传统行业。
有分析认为,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改变和对传统行业的颠覆已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人们使用互联网进行营销,也就是说很多的广告开始搬到互联网上;第二,渠道的互联网化,网购、电子商务的快速兴起;第三,产品的互联网化,很多厂商开始按照互联网的特点生产产品,比如小米手机;第四,目前阶段,互联网已经开始全面地、深入地在改变、在颠覆各个传统行业,包括金融、教育、旅游、健康、物流等等。
二、行业背景、人才需求和培养现状
互联网所引发新的信息产业革命使得互联网逐渐变成水电一样成为各行各业所必需的生产要素,升级拉动产业的发展。
分析人士表示,目前,全球互联网行业总市值在2万亿美元左右,预计未来5年能够提高到10万亿美元规模。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已经超过6.49亿,普及率达到47.9%。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互联网产业正在深刻影响传统IT市场和传统产业,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变革已在进行。中国互联网势力的崛起无疑将为投资者带来更多机会。
“互联网+”业务扩展迅速,软件开发、网络管理人才需求量呈增大趋势。通过对51job网、智联招聘等大型网站调查的结果数据显示,“互联网+”产业的出现使不少企业看到了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新的市场商机已显现。截止2014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5.57亿,占中国网民的85.8%。互联网用户从PC端向移动端迁徙已成定局。以教育领域为例,一场信息化的颠覆性变革正悄悄地发生着。著名经济学家汤敏曾有这样一个设想:如果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课程被大部分印度年轻人掌握了,10年后几千万甚至上亿的印度年轻人都是哈佛或斯坦福毕业的。而中国的青年人才还是传统教育教出来的,怎么跟人家竞争?教育工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受到重点关注,教育改革走向“深水区”。国务院1月7日通过部分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为“互联网+”教育模式限制政策破冰。包括腾讯、百度、网易、阿里巴巴在内的巨头融合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诸多元素加速切入这一行业,都已经播下种子,只待逐步耕耘,开花结果。众多企业纷纷加大资金投入,跑马圈地争夺人才,“21世纪最贵的是什么?人才!”一句经典的电影台词精准道出了人才的重要性,有实力的公司“抢走”了为数不多的移动互联高级人才,为扩张业务打下坚实基础,其他中小型企业“没人可招”,有业务也无人可用;而移动互联网作为新兴产业,如同20年前国内计算机人才培养一样,国内既无专业从事的人才,各大高校也无对口专业,多从数学、物理、甚至不相干专业转行而来。如此,高校专业培养体系不能为市场输送满足需求的移动互联网人才数量,就算有少量专业接近的人才,也需要经过再培训后才能完全进入这一新兴领域,质与量均欠缺就决定了人才难求。受现行教育体制的所限,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与市场接轨明显滞后,为适应新形势通常只是对传统的计算机相关专业修修补补,受制于教师培养成本没有融入移动互联网的内容,也没有开设独立的移动互联网专业,仍然维持基于计算机单机或普通互联网的开发和应用。非学历教育的民营培训机构嗅到商机,已经先一步抢占了当前国内大部分有关移动互联网软件开发的人才培养,并已有做大做强,产业化趋势。
三、专业人才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
根据对51job、智联招聘等大型招聘网站的调查显示,“互联网+”企业需要的是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掌握移动互联网高技能的人才。具有较强的专业课理论知识和适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软件设计和开发技能,较强的WEB界面设计能力,数据库管理与开发能力,信息系统管理与开发能力,有一定的移动互联网知识面,过硬的移动互联网的网站开发、应用开发能力。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对移动互联网人才需求的层次也将产生新的要求,要求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所需掌握的知识、职业能力也各不同。根据不同院校实际情况,将计算机专业增加移动网站开发、移动应用开发两个专业发展方向是见效比较快的办法:①移动网站开发,在普通网站开发课程基础上增加学习移动互联网的原理和基础知识,移动设备的软、硬件结构与工作原理,掌握移动互联网站开发的主要技能。②移动应用开发,在普通软件开发课程基础上增加学习移动互联网的原理和基础知识,移动设备的软、硬件结构与工作原理,移动平台的原理和应用,掌握主流移动平台的开发技能。
四、基于移动互联网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构建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区域经济发展目标有着密切联系。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的市场、职业、行业、产业、技术的要求决定了职业岗位(群),职业岗位(群)又决定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培养目标决定了本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改革的方向,力求培养出来的人才与职业岗位(群)相吻合,这是带反馈结构的人才培养产业链。在教育部1998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一文中,解释了人才培养模式为“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在此基础上,有研究者把人才培养模式定义为“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人才培养模式是由专业设置模式、课程体系构造、培养途径、评价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议等具体要素构成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从培养目标的应用性、人才规格的复合型、多证型、课程建设的针对型、教堂环节的实践型、教师队伍的双师型来体现。在工学结合等新职教理论的指导下,以典型移动互联网岗位工作过程为基础,实施项目化教学,情境教学,以“做中学、学中做”为教学理念,与若干“互联网+”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形成“专业+企业”、和“专业+行业协会”的产学合作模式,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其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评价方式设计说明如下。
1.课程体系设计。
计算机专业移动互联网络方向开设课程流程如上图所示,当前J2se是主流移动开发工具,因此专业基础课需要开设Java程序设计、msSQL或mysql、oracle数据库等;开发初级、高级课程是3G移动开发应用平台,主要以Android平台为例;J2Se开发技术是Java基础的后续课程;当前市场主流手机操作系统各类繁多,高职学生应以学精一种,兼顾其他为学习目标:即精通Android 3G应用开发、了解Windows Mobile和IOS应用开发,毕竟当前市场行情是安卓系统开发占主要地位。
2.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建设和评价方式。探索“互联网+”环境下职院计算机应用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探索个性化、特色化人才培养途径,探索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实现由职业新手到技能熟手的转变,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深入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产学合作平台,深化校企合作。实施项目化教学,推进教学模式改革,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建构知识与能力,提高综合职业技能和职业发展能力。注重人才的多样化和个性培养,构建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规格。尊重人的个性,通过教育实践,鼓励个性发展,形成培养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教育格局。培养多样化人才培养满足人的个性发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真项目实训,培养创新意识,造就技能熟手。构建集过程评价、综合评价、相对评价相结合和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的立体化评价方法体系。
五、结束语
本文基于“互联网+”高职院校发展过程的各种困境提出应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在学习新的职教理论、人才培养模式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现有问题,认真总结过去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和教训,广泛征求学生和同行的意见,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与创新意识为核心,提出了构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