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据新疆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结合现有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以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以教师在开展民汉合并授课, 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技能。文章结合教学实践,提出民汉合并授课模式下,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改革。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为中职院校各专业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基础课程。我院班级种类多,学生民族构成复杂在北疆地区的中职院校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民汉合并授课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各民族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而且提供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语言文字和文化,增进各民族学生间的了解和沟通,提高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提供更大的生活、学习空间,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一、民汉合并授课模式的优势
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本身文化基础就相对薄弱,对课程的理解能力不高。我院学生来自新疆各地,民族构成复杂,各地民语言学校汉语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普遍对汉语言文字的掌握欠佳。汉语水平好的学生,跟汉族学生几乎没有区别;汉语水平差的,几乎听不懂汉语,阅读汉字存在严重困难,对汉语言文字的理解就更加困难了。在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中,涉及到大量英语词汇和抽象思维方式,就更加造成民语言学生的学习困难,从而降低民语言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考试达标率。
1.民汉合并教学有利于民语言学生能力汉语水平提升
民汉合并教学统一采用汉语言授课,能够促进民语言学生学习掌握汉语言的积极性。民语言学生在同汉语言同学共同的学习生活中,同教师和同学互相交流,这样就能够较快掌握汉语言。对在校学习各项课程,以及将来融入社会起到很大作用。
2.民汉合并教学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提高
民汉合并教学采用汉语言教学,能够促进民语言学生课程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对知识的渴求,从而增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除了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与教师沟通,在课外学习中,与同学共同交流学习心得。在教与被教,帮助和被帮助的过程中,共同加深提高了对所学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3.节约、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过去相同专业汉语言和民语言分班教学,小班状况普遍存在,教师配备、设施配备、教具配备都存在捉襟见肘的状况。民汉合教学后,班级得到整合,从而解决了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的问题。学生人数虽有增加,但教育资源能够满足教学所需。
班级数相应减少,学生人数增加,小班现象不复存在,教学设施和教具配备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各专业课程可以选派业务能力强的教师进行授课,从而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4.增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和沟通
民汉合并班是一个各民族融合的班集体,民族环境,民族习俗,思维方式都不同,在大学四年的共同生活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民族感情、民族认同、民族融洽,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民族团结思想。在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帮助下,使民语言少数民族学生能更快地掌握专业知识,增强了学习热情和信心,从而较好地解决了民语言学生偏重集中于某些专业的问题,为了学习容易些,转专业的情况大为减少。
二、计算机课程民汉合并授课教学实践
1.调整课程标准,合理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针对民汉合班的汉语基础不同,认知能力有差异的现状,制定出确实可行科学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上要对应做出精编措施。统一课程资料、教案。 对同一门课程进行统筹安排,要求各任课教师使用规定的课件、讲授内容侧重点一致,统一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进度计划。
相应给出教案模板以帮助任课教师了解其课程定位及各部分的重点、难点,方便其进行教学准备工作,但不要作过于细化的规定,以免降低教师进行教学探索的积极性。
2.建立适用民汉合并授课的电子题库
在试题选取上强化理论教学内容会更容易让民族同学理解和掌握。通过实践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把培养各民族学生的动手能力做为切入点使其对所学理论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认识,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水平。
3.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需要灵活穿插项目教学法、演示法指导法、查询法、头脑风暴法、引导教学法、小组工作法、深入研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如讲解计算机邮件合并内容时,可使用查询法或引导法等,给出项目让学生自己进行网上查询。
针对课程中的重要理论和概念要求学生做到多读多写多练,任课教师与班主任相互配合,督促学生充分利用晚自习时间完成布置课后作业。
4.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针对性开展课后辅导
安排各班级自习课答疑,对个别程度较差的学生用“开小灶”和“一帮一结对子”相结合的方法。
三、计算机课程民汉合并授课过程中突出问题及对策
1.在“多媒体理论授课+上机实训”的教学模式下,由于民汉学生入学前计算机水平有明显差异,导致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出现理论知识记不住,实践操作又做不到位的现象。
针对这个问题首先加大“课堂习题课”每学期不得少于8节,其次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 、多媒体技术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避免“一刀切”的教育、评价方式 ,积极采用项目教学中小组时按组分的方式。
2.民汉学生统一参加汉语中职计算机等级考试,考试要求一样,教师采用考虑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授课,这种教学方式严重挫伤了民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民族学生厌学情绪较浓,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学生实践操作的过程是一个融阅读、理解思考与观察、验证为一体的变化过程。充分利用学生达标考核成绩中出现得实操部分基本能达标,而理论成绩不达标的现象。
教师应采用从实操课入手,从考试需求入手,根据中职学生自身的特点,为其多建立一些电子试题,利用手机等现代化工具,帮助学生提升课程考试达标率。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在机电工程系实行两年试改以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课程教学质量也大为改善,参加中职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率逐年提升,总之百分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的课程教学改革只是着力于学生潜力挖掘,有些因素如专业实训周、劳动周等对课程教学的干扰及影响,在课程教学工作中也需引起重视,还应用不断完善。
3.学生语言障碍造成授课困难
民汉合并教育之前,汉语言班有汉语言班的授课方式和教学进度计划,民语言班采用民语言班的授课方式和教学进度计划。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存在多年,相对成熟,教师授课得心应手。现在,民汉合并教育后,统一采用汉语教学,统一的授课方式和教学进度计划。由于学生的汉语言水平参差不齐,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不能适应现行的民汉合并教育新形势。
决不能让学生一半掌握,一半掉队,怎样使班级中绝大多数学生掌握课程知识,制定出一套完整可行的教学进度计划和授课方式,成为学校和各学科教师急需在今后教学过程中研究探讨的首要任务。
四、结论
本课程教学是普及计算机教育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课程,授课教师要转变观念,结合教学实际需求积极改变教学方法,针对新疆中职学生民族构成复杂的特点采取民汉合并授课的模式,通过课程标准的调整,建立电子题库,采取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率和汉语听说能力。
作者:蔺世军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6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