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计算机应用论文

浅谈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5-12-14 13:5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在于教育创新。创新教育是指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如何培养出创新人才是当今社会的新要求,也是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计算机教学实践出发,从更新教育观念、创设新环境、改革教学模式、提供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等几个方面阐述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计算机; 教育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江泽民主席指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成长要靠教育。因此在当前积极推行的学校素质教育中,尤其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结合本人计算机教学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 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能把自身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直接感染给学生,能够最有效地启迪学生创新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的角色应该发生根本的改变,教师必须把学生看作是发展的主题,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更新教育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有真正的个性发展和素质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产生了重大变革。首先,传统的班级教学发展成为班级教学、小组教学、个别化教学、远距离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组织形式的教学。其次,由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基于知识归纳型或演绎型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转变为基于 ""情景创设"" 、 ""主动探索"" 、 ""协作学习"" 、 ""会话协商"" 、 ""问题提出"" 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树立全新的教学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了客观条件。
二、 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创新意识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应克服扼杀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行为,注意挖掘教材内容中潜在的教育因素,创设宽松、民主、和谐、平等、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创新因子处于最佳的状态,在这个氛围里,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主动探索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教师在课堂上要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成功的内在根源,是决定因素;只有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才会焕发出学习热情,才能实现教学成功。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活动,发展和提高能力的主要动力。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没有兴趣就谈不上创造。俄罗斯教育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育不是限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 改革实践教学模式,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知""。可见,营造 ""疑"" 与 ""思"" 的良好情境,用疑问开启学生创造思维的心靡,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通过计算机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还可以通过变化无穷的画面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区,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有利的条件。
  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在计算机课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学生只有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体验,才能发现规律,认识事物的本质,培养创新的意识。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参加学习实践活动,掌握知识,锻炼技能,学会创新。
  1. 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他们创新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计算机应用》教学中,有很多可以发挥学生创意的题材,我们在讲清命令菜单和工具的使用后,可以让学生按自己的意念去创作,“作品”完成后,让学生自己向全班同学介绍创作的思路和意念;在多媒体制作训练时,让他们联系商业广告去创作。这样的话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活力,为展示他们的个人特长提供一个大舞台。
  2.启发学生积极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课上,我抛弃了一味讲解的传统教法,采取“任务驱动”法,合理地对学生提出任务,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技能。在学习PowerPoint中,建立新演示文稿、编辑幻灯片、加入动画效果……同时学习提出“怎样在幻灯片中加入背景?”“怎样在幻灯片中加入视频、音频?”……对诸多问题,我常鼓励学生们自己想一想,试一试。我让学生积极质疑发问,独立思考,在实践中寻找答案。
  3.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研究证明,一个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要经过从发散思维到集中思维,再从集中思维到发散思维的多次循环才能完成。具体来讲,就是要通过挖掘教材中能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一题多变的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的思考信息朝多种方向扩散,提出各种设想、多种解答。如在讲授 windows的目录操作和文件目录属性的设置后,可故意将学生以往建立的文件拷贝到一个隐含的目录中,学生上机时便发现自己的文件 ""不见了"" ,纷纷提出为什么?此时再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他们便可能找出“被删除、被更名、被设置为隐含属性、被复制到其它目录中后再删除源文件”等多种答案。教师再对他们的想法给予进一步分析,肯定其正确的方面,通过这样的学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密切联系生活,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例如:我们在学习演示文稿时,参照现在的热门话题,比如世博会,世界杯等,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做个PPT、小报纸等,可以向别人介绍这些内容等。
  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对于如何发挥计算机学科优势进行创新教育,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只有依据本学科和学生实际情况,不断更新观念,大胆探索,选准切入点,走自己的路,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将创新教育落到实处。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