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计算机应用论文

《手机软件应用》课程项目化教学探讨

2015-12-14 13:4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项目课程是目前倍受关注的一种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针对《手机软件应用》课程,探讨了项目教学的应用,具体阐述了设计思路、教学内容、评价办法,最后总结了本课程的特色与创新。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手机软件应用;特色
一 引言
  项目课程是目前倍受关注的一种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不少高职院纷纷将其引入到课程开发、课程改革中。该方法基于工作过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以典型产品为载体,来获得相应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手机软件应用》是移动通信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从2009年开始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笔者结合自身课程教学实践,探讨项目化教学在本课程中的应用。
二 项目教学的开发、设计思路
  1 对应工作岗位需求,确定教学目标
  《手机软件应用》是移动通信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移动通信专业主要为地方企业输送人才,主要就业岗位分布在移动通信系统的两端:网络端——基站工程的施工建设、基站设备的调试维护以及移动终端——手机的销售、测试、维修等。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的功能越来越丰富,而软件技术是这些功能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软件故障也在整个手机故障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因此,了解手机软件技术的相关知识,掌握手机的软件操作以及软件故障维修,能够提高学生手机销售维修的综合技能,从而更好的适应今后工作岗位的需要。
  2 根据知识技能要求,设计教学项目
  按照情境学习理论的观点,只有在实际情境中学生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因此本课程要求实施项目教学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每个项目的学习都按移动终端的软件升级与维修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的教学。
  课程内容的编排和组织是以企业需求、学生的认知规律、多年的教学积累为依据确定的。经过充分调研和深入、系统的分析,本课程最终确定了以下的几个学习项目:传输、下载与制作手机图片、铃声、视频等多媒体素材、用手机软件综合维修仪--胜利之鹰4.0修复手机软件故障、用手机软件综合维修仪-- UJ-BOX修复手机软件故障、用国产手机软件综合维修仪—新天智能仪修复手机软件故障、用编程器给芯片编程、添加、删除智能手机的第三方软件、升级3G手机的软件。这些学习项目是按照不同的手机软件维修仪器来设计的,仪器从旧到新,非常典型,新的仪器与现在市场上使用的软件维修仪相同。由于通信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因此在今后的课程中会引进更新的仪器,与时俱进。每款仪器安排2至5个机型的软件修复作为子项目,通过这几个机型的操作,掌握软件维修的思想以及通用的方法,以便今后走上相应的工作岗位能够迅速适应岗位要求。
三 教学内容的适用性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选择主要是依据手机软件维修工程师岗位、手机售后服务企业前台客户服务岗位的岗位要求,将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有效的融合在一起,通过多个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使学生达到课程预期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态度目标。
  1与企业的岗位要求相适应:本课程授课中的大部份仪器设备是目前市场做手机软件维修正在使用的仪器,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的生产实践需求相吻合,为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岗位要求打下基础。
  2 与行业技术的发展相适应:手机的发展迅速,新机型、新软件、新技术、新业务层出不穷,及时把这些新知识纳入教学内容中是保持课程与产业接轨,与市场接轨的必要手段,也是学生能较好地适应岗位要求的需要,为此课程通过网络搜集各种新机型、新软件、新技术、新业务加入课程。
四 课程评价办法
  项目化课程的考核不仅需要注重每个项目的完成效果,更需要注重项目的完成过程,有效激发学生在每一个环节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本课程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的评价手段,采用阶段评价、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知识、技能与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手段。在每个项目中,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与教师评价各占一定比例,保证成绩的公正性。重点关注学生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过程中有创新的学生予以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五 特色与创新
  《手机软件应用》课程在江苏省甚至全国开设的学校都比较少,因此本门课程从课程内容的开发、教材、课件到专门的实训室、设备仪器都较有特色。
  1 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采用理实一体教学模式,教师示范和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相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2 重点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课堂上学会某一款机型的软件操作后,能够推广到相类似的机型乃至整个一个品牌的机型。
  3 注重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本课程有专门的校本自编教材,教材实用性强。
  4 建立本课程专业实训室,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训、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考证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5 在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开放实训室。由于硬件设备台套数的限制,课堂时间并不能满足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亲手操作实践的条件,因此,为了让学生“多动手”、“多研究”、“多思考”,实训室在课外定期向学生开放。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对课余时间实训室开放比较认可,并且能够在当中自主学习,学习效果良好。
  6 产学合作开发课程,和企业专家共同设计教学项目,根据企业对员工的要求,通过项目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等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徐国庆.高职项目课程的理论基础与数据.高职教育.2006年.
[2] 孙宇.建筑制图与识图项目法教学实施过程研究.山西建筑.2010年.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