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计算机应用论文

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自动运维方案

2015-09-02 09:0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摘要:电力企业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必须要选择一种能够满足电力企业自动化发展的操作自动化系统,而作为地方供电公司信息化的应用操作,企业级的信息化综合应用已经逐渐成为了电力企业的内在发展的动力机,其驱动着电力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合作,高速运作。具有复杂的跨区域全架构式的信息应用,给计算机系统的运维管理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并对自动化控制电力提出了新的课题。

关键词:关键词:运维管理 ;供电公司

中图分类号:TP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地方供电公司发展的新特点
    地方供电公司是整个供电系统计算机信息化的主体,它是整个区域电力系统信息化的重要环节,从长远的眼光来看供电公司的计算机信息化的发展。电力系统信息化是实现IT计算管理和自动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它通过计算机系统的应用,整合了电力企业当中电力自动化、电力监控与管理等多种资源,同时信息管理系统带来的降低企业成本效益。在此种趋势下,地方供电局已经成为了县一级供电公司的数据整理、应用中心,而且以跨区域的网络数据联网数据打造电力企业之间相互连通、相互支持的人力、物力、财力相结合的集团化信息电力系统管理。真正实现从企业一体化的电力信息应用平台以及一体化模型的企业数据中心,消除信息孤岛,发挥信息应用系统的整体效能。
    电力信息一体化建设的主要思想即是进行电力业务应用集成和企业数据整合,从而构建一体化的电力信息管理平台。以ERP等系统为代表。就是对于电力生产,财务、营销、设备,人力资源等部分紧耦合业务进行了全面整合,实现业务协同。秉承这种企业级综合应用的构建思想,地市供电公司的信息应用模式发生了较大变化,由原来相对独立单纯的专业级、部门级应用,转变为企业级应用,甚至朝着集团级应用的趋势发展。从信息应用架构上来看,则呈现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互联互通.多交互业务联动等更加复杂的跨专业,跨区域的应用方式,信息应用趋于复杂化及多样化。
    信息应用模式的改变带来了大量新课题,信息系统的运行也不仅仅是单个系统、某个专业的管理活动,它涉及到电力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管理过程。由于业务集成与数据整合,信息应用的错误联动效应急剧增强,影响面也呈纵向横向逐级扩大。基础设施面对如此复杂庞大的集成式信息应用,如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IT运维活动面对多系统、跨部门及跨区域多用户、多平台系统,如何有效管理,同时运维队伍面对大量的高新技术,如何组织资源为我所用,信息运维管理在信息化供电公司建设的大环境下,不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能力问题。更需要有体系化的管理支撑,这些与企业级的信息应用建设同样重要。
    2. 计算机系统运维保障体系建设新思路
    使用计算机系统运维方案给供电公司带来更多新的思维和新的挑战,从供电公司的硬件基础设施的发展开始,对网络、存储到应用系统,都要求具备更高的可用性、可扩展性以及安全性,提供更加强大稳固安全的支撑服务。而且围绕着计算机系统发展的运维活动,则需要更加快速的、主动、规范、有效的技术与管理方案支撑,他们的发展依托于整个技术的支持与配合。我国在制定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中六大保障体系的建设时,制定了保障体系的标准为:标准规范、安全防护、技术研究、管理调控、人才队伍、评价考核,覆盖了信息运维的技术与管理重点,相辅相成。地方供电公司在执行六大保障体系时,不仅要有针对自身企业的规划方式以及发展原则,而且要有实践此方案的扩展思维。
    2.1标准规范体系
    从地市供电公司层面来看,标准规范的建立主要用以规范整体运维活动,通过持续的制度化建设解决运维规范化运作问题。但是目前地市供电公司的信息化标准规范呈现来源众多、交叉重叠、缺少体系化、与实际发展部分不符以及缺少有效监督等现象,作为规范执行人员面对众多标准制度往往无所适从,使得标准规范形同虚设,不得不束之高阁,直接导致运维活动的随意化及运维管理的无序化,使信息系统的可靠性下降。地市供电公司信息化工作标准规范体系需要进行全面过滤、筛减,并建立适应新环境下的工作标准和运行规程,以先进的服务管理理念,以持续完善的规范实践,以相对稳定的制度体系。建立具有体系化、标准化的运行管理制度,指导和规范IT运维管理主体工作。地市供电公司在建立运维服务管理规范过程中,应建立标准的信息系统运行监控指标体系,以实现运维结果管理(即目标管理),并以目标为导向,以ITIL服务管理实践为指导,规范运维过程。同时通过运维关键部件及关键活动的管控,实现运维工作的精细化管理,通过结果、过程和关键点的把握,提高运维管理的有效性。
    2.2安全防护体系
    使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时对于其整个公司贯穿式的应用架构和开放式的业务发展都要有明显的认识。通过电脑信息化安全问题的解决,电力生产区与生活区,不同省市县3级业务,不同业务应用之间,以及多种通信方式以及外单位相互关联的业务安全隔离区域,都增加一些安全受限访问等更多更复杂的安全需求与安全限制。通过组建电子数据安全防护网,数据控制安全防护网,保障电力企业的数据能够安全、有效的运行,在受到外界的影响时,电力系统依然能够自动、正常的运行,并依据当前的情况,计算机信息系统能够自动提出自动化的解决方案供人们参考,真正做到数据安全稳定、以及系统自动化的稳定发展。
    2.3技术研究与人才队伍
   信息技术是先进技术的典型代表,具有更新换代迅速的特点,信息化供电公司依托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企业级的管理信息系统,从网络、主机、数据库、存储、设备等基础设施到体系化的架构、应用、数据,都渗透了大量的新技术应用。面对庞大的技术认知需求以及高端技术的学习壁垒,作为地市供电公司,在人财物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组织开展技术研究工作,如何锻炼和建设具备专业化能力的人才队伍,实际上是IT运维管理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作为地市供电公司的技术人才队伍,全面研究信息应用各项高端技术并熟练掌握,需要长期的积累过程。为了应对迫在眉睫的系统支撑,地市供电公司信息技术研究必须从研究IT架构人手,通过对网络、存储、主机等IT基础架构以及对数据、应用系统的企业级架构的理解和深化,用全局化架构设计的视角,审视和认知IT系统之间的内外关联关系。对于信息化供 电公司复杂的企业级应用系统架构的研究,有助于技术人员洞悉IT运维的关键环节,区分系统运行核心和关键点。通过这种剥丝抽茧式的技术研究思路,能够将系统复杂的问题逐步分解成单纯的局部问题,对其中的核心部件以及高端的技术,完全可以利用社会上专业性的技术资源予以支持,非核心的运维工作则可以考虑运维外包,以降低运维管理系统建设的工作量。专业化的技术外援资源的利用以及运维外包模式,都必须在运维管理可控能力范围内开展,而这里可控的最好手段则是地市供电公司自身人才队伍对信息系统的架构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以对架构的“面”的掌握实现对单一技术“点”的控制。对地市供电公司技术人员的要求不再是对高端技术的攻关,而是掌握系统的架构及关联关系,在系统架构层面上对系统的可用性、持续性进行分析,从而决定运维工作的内容和优先级,在外部资源利用的同时,不仅有效监控资源,而且参与实践。长期积累,同样可以实现技术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
    2.4管理调控与评价考核
   管理调控是从企业信息管理角度,通过对信息应用的分析实现人财物资源的合理调控,以优化资源效能。地市供电公司的IT运维管理,要实现管理调控,首先要实现管理监控。通过监控获取信息系统的真实运行状况,人力资源的工作分布及工作质量、信息投资是否发挥效力,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管理分析,继而采用资源调控手段实现目标明确的管理调控。管理监控从量化角度出发,建立IT基础设施及信息应用系统的运行关键指标、运维活动工作指标等,指标要求采集方便、准确定位关键点,通过指标体系展现和掌控系统运行及维护工作全貌,通过指标进行能力、可用性,持续性管理和分析,提交系统优化和建设方案,推动管理调控措施的应用。管理监控的内容同时作为运维评价考核的科学参考依据,为评价考核提供良好支撑。
    三、总结
   电力电网的经营管理模式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使用计算机信息化系统支持也在不断发展与变化当中,供电公司要进行自我的升级与发展,就必须要有全国一体、电力一体化的集团思维,通过建立规范化的管理、专业化的队伍、系统化的技能来保障整个计算机信息系统自动化运维的方法,保障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 郭池,蒋元晨,陈玉慧,等.从ITIL视角促电网企业信息化深化应用[J].电力信息化.2010年3月刊:14-16.
[2] 郭池,刘虎,王翠,等.国网公司事件管理流程标准研究与实践[A].2009年电力信息化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9.
[3] Jan Van Bon(荷兰)主编,章斌译.基于ITIL的IT服务管理基础篇[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