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据生态城市的特点要求,即“高效”、“和谐”、“可持续性”等,结合分析我国目前的水资源利用现状,对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有益的探索。全面阐述了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政策层面、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的进展与取得的成果,提出依照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进行行之有效的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实践。
关键词:生态城市;水资源;可持续
目前,全球掀起了一场有关生态城市的社会运动,“生态城”之父帕洛海莫先生认为,“生态城”必须符合三个条件,第一,不污染环境;第二,节约使用自然资源;第三,建筑必须与自然相融合[1]。相对来说,“生态城市”是一个大而抽象但系统全面的框架体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它包含了很多的子系统,其中,水资源作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 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控制性要素,也将是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正是基于生态城市是人类居住形式的一种终极理想目标,我们来探索建设生态城市过程中的水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1.生态城市的特点及要求
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是在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生态城市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的,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要求城市与自然环境应形成共生系统;以“循环经济”为核心,强调“高效性”,摈弃现代工业城市“高能耗”、“非循环”的运行机制,提倡提高一切资源的利用效率及“低碳发展”;生态城市还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效益,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更重视对人类质量的提高,是在整体协调的新秩序下寻求发展[2]。在生态城市的这一目标要求下,城市生活赖以生存的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发展,可能会对城市乃至整个社会、整个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2.我国城市水资源利用现状
一方面,在全国人大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 2015年城市化率将达到51.5%,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居民生活用水量将大大提幅,而城市赖以发展的工业也日新月异,工业用水量迅速增加,将造成城市用水总量居高不下。目前全国660多座城市中,多达400个城市喊“渴”,这将给城市水资源供给带来巨大压力。
自2008年以来,高温和干旱天气频频出现,尤其是近两年长江流域持续出现河流干涸、断流情况,俨然已发展成为全国性干旱,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已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
而另一方面,对城市现有水资源的利用却出现了令人痛心的局面:由于宣传教育不到位,企业、家庭乃至个人普遍缺乏节水意识,致使水资源浪费的现象比比皆是;企业缺乏环保意识,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忽视或根本无视环境保护,对水资源只使用不处理,或者是恣意开采地下水,致使水资源污染严重,水质恶化,结果造成一连串的负面连带效应,危及到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政府层面则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管理体制落后,不能形成有效的节水机制;同时由于城市规划中缺乏长远前瞻目光,现有市政设施保有雨水的作用非常有限,这些都更加剧了城市水资源供给的负担。
3.生态城市视角下的有益探索
A.政策层面
如前所述,建设生态城市提倡高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考虑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这些无不都在提醒人们,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都是可行的。所幸的是人们已经认识到并且把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升到一个很高的层面,如2010年11月国家正式批复的《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作为一项重要的资源环境战略性规划,宏观上研究制定了水资源总体配置格局及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的控制性指标,提出了有利于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管理措施,制定了节约高效利用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环境及保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对策,最后提出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措施。相信这一项政策措施对我国今后的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起到纲领性的导向作用。
B.技术准备层面
(1) 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
城市水资源首先要满足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需要,如何使有限的水资源在城市的各子部门进行合理的分配,以达到水资源的最佳综合利用,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对此进行探索并取得可喜的成果,如以北京水资源利用实际建立的宏观经济水资源多目标分析系统、以郑州为研究对象建立的城市供水资源联合调度的优化管理模型、还有以天津为研究对象建立的水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等等。这些都在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配置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目前最重要的是亟待此项技术在全国推广使用,以使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更加科学合理化。
(2)现有水资源的节约及高效、循环使用
有专家认为,如果说20世纪全球争夺的是石油资源,那么21世纪争夺的对象将转向水资源,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在水资源越来越宝贵的今天,现有水资源的节约及高效利用必然要提高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城市用水,一定要把“节约”放在首位。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也不仅仅要求全民素质的提高,还是对节能节水、回收再利用等高新技术的应用普及。生态城市要求各要素实现高效和循环利用,前提都是以科学技术为支撑。如节水技术、节水设施、污水回收再利用、卫生用水的可替代性等这些技术在我国都已经很成熟,而且是完全可行的。在扫清了一些经济和体制障碍后,相信提高节水工作水平,提高节水效益,对现有水资源的利用会达到高效循环的状态[3]。
(3)城市水系统的统一规划
水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一直以来,很多城市用水都是单一水源,和城市供水量几乎相等的城市污水水量稳定且已于收集,只有0.1%的污染物质,远低于海水3.5%的量值,处理成本相对低廉,但却白白流失,浪费了大量的可利用水源[3];另一方面,天然的雨水是一种宝贵的淡水资源,作为地表水资源的有效补给,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部分工业企业擅自且无计划无节制的抽取地下水,致使出现一些无法逆转的地面下沉现象。因而,在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域,应把城市污水的回收利用、雨水的收集处理、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统一纳入城市水源系统的规划中,规划设计雨污分流系统,提供分质或分类供水规划,以期达到充分有效、可持续使用水资源的目的。
(4)保护和恢复城市水自然生态
,发挥多重功能
城市水生态系统是指在城市这一特定的环境中,水体中生活着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共同构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动态平衡系统。在城市的健康运行状况下,城市水生态系统可通过城市河湖水体、供水设施、污废水处理设施、排水设施的联合运用,实现自身的源——供——汇——排循环代谢,维持系统健康[4]。可见城市水生态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和城市的健康运行息息相关,城市水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可保证它在城市中多重服务功能的全面正常发挥,比如供水、防洪、生态景观,游憩娱乐等。
C.实施管理层面
在具备了正确的政策导向和和强大的科技后盾后,要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关键的还是实施管理层面,不仅需要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还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落实到实处。有不少专家学者提出建立水市场,实行水资源有偿使用,合理调整水价,实现水资源级差水价机制,通过经济杠杆来调节水资源的供需行为;还有的提出在我国有条件的实现水权交易,逐步建立水权市场体系等等[5]。在2011年1月,我国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明确了要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和合理配置的水价形成机制,将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兼顾效率和公平,充分发挥水价的调节作用。相信这一政策的实施会促进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4.展望
综上所述,在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终极目标的城市运动中,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在理论上逐步走向成熟,科技的发展也为可持续使用水资源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在实施管理层面,政府机构也越来越务实,和市场紧密联系,制定了符合城市发展需要的具体措施。
仇保兴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目标首先要有可约束性,要用这个目标来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参与实践,对社会各界有约束性,也体现道德和责任的双重含义。其次是目标的可分解性,目标不能停留在政府层面,必须分解到社区,社区分解到家庭,直至作为社会最基础细胞的家庭等都为生态城市发展增添动力;同时行业到企业也可以进行分解,能促使各种社会活动者和全体市民都参与到生态城市发展中来[6]。那么,全社会行动起来,全体市民、企业、行业乃至构成社会的最细小的细胞加入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中,相信到那时,我们的城市不再喊“渴”。
参考文献:
[1] 赵长春,生态城之父帕洛海莫之梦,《瞭望新闻周刊》 第2010036期.
[2] 生态城市,百度百科.
[3] 郭松杰,城市污水回收现状和发展战略探析, 《中国水利水电市场》2009年8期.
[4] 基于城市水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探讨和评价研究,安全与环境学报,2007年4月,第7卷第2期,刘武艺,邵东国,唐明.
[5] 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21期,张帆.
[6] 生态城市:由概念走向实施行动——2009城市生态规划建设学术委员会年会学术观点引荐,陈小卉,城市规划,2009年第33卷,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