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环境科学论文

延边地区能源消费格局下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选

2015-08-03 09:5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随着延边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总量的扩大,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延边地区当前的能源结构是以煤炭为主,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能源供求矛盾也日趋突出。为此本文拟从能源消费状况、能源消费强度入手,研究延边地区碳排放情况及近年的变化趋势,并试图探寻一条具有特色的低碳经济之路,为延边地区在未来的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延边地区;能源消费;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向前发展,延边的发展速度也非常快。然而在经济发展的实践中,目前的发展模式无法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持续性及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延边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其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也即将饱和,所以低碳经济是今后一种趋势化的必由之路。
1.延边地区能源消费格局分析
1.1 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总量
  总体上看,延边地区GDP总量与该地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趋势基本上保持一致。“十一五”以来,延边地区GDP由2006年的2452328万元增长到2008年的3797786万元。综合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近23万吨标准煤,增幅达9.9%,2008年延边地区综合能源消费总量是2006年的1.66倍。(见表 1)
  表 1 延边地区1995-2008年GDP与综合能源消费量

资料来源:延边统计年鉴(1996-2009)
1.2 人均能源消费量
  对比延边地区1995-2008年份的人均能源消费量数据可以发现:延边地区人均能源消费明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5至2005年,在这一阶段期间,延边地区的人均能源消费量相差不大其变化和涨幅都不是很明显;第二阶段为2006年至2008年,在这一阶段延边地区的人均能源消费量的涨幅十分明显,主要因为在这3年中随着一些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投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能源的需求是越来越大。(见表 2)
  表 2 延边地区1995-2008年人均能源消费量 单位:吨/人

  资料来源:根据延边统计年鉴(1996-2009)中的数据计算
  延边地区的能源消费主要以煤炭为主,近年来延边地区生产总值持续增长,能源消费量也在不断增加,能源消费对其地区总值的快速增长起到了明显的拉动作用。将延边地区1995-2008年各个年份的人均能源消费量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延边地区的人均能源消费量变化特征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大体上相同,只是在2006年以后人均能源消费量变化曲线相对特殊,呈现出的曲折率有些偏大。(见图 1)
  
  图 1 延边地区人均能源消费量
1.3 能源消费强度
  能源消费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CO2、SO2等气体,对环境产生负外部性。一般而言,能源消费强度、消费结构变化、技术进步、节能政策的实施等都会对碳排放量产生影响。[1]在上述影响因素中,能源消费强度对碳排放量影响最大。[2]能源强度也成为单位GDP的能源用量,是反映技术水平、能源效率的重要标准。[3]不同的产业和行业,其能源强度不同。在国家层面上定义为全国总能源消费量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在行业和部门层面定义为行业或部门的能源消费与行业或部门增加值之比。[4]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平均的能源消费强度为1.21吨标准煤/万元,吉林省1.26吨标准煤/万元,延边地区1.56吨标准煤/万元。从中可看出吉林省和延边地区的能源强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 3)
  表 3 延边地区1995-2008年能源消费强度 单位:吨标准煤/万元

  资料来源:根据延边统计年鉴、吉林省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1996-2009)中的数据计算
  1995-2008年,延边地区能源消费强度、吉林省能源消费强度与全国能源消费强度变化很接近,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从2001年开始,整体上看延边地区与吉林省的能源消费强度总体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延边地区与吉林省比较而言,在能源消费强度上即存在着共同点,同时又有自身的变化特点。(见图 2)

  图 2 延边地区1995-2008年能源消费强度
1.4 工业碳排放总量
  工业碳排放总量是影响区域碳排放量的重要因素,同时也能反映一个地区大致的碳排放情况。结合能源消费数据,对延边地区工业的碳排放进行计算,采用公式为:C=e×f其中:C表示碳排放量,e表示能源的消费量,而f表示该能源的碳排放系数[5]。不同的科研机构对碳排放系数的界定是不相同的,本文采取综合各研究结果的平均方法[6](见表 4)。


  表 4 能源消耗碳排放系数
 
  资料来源:参考文献[6]
  将各原始数据代入公式,结合能源消费碳排放系数,我们可以计算得到延边地区工业碳排放量。延边地区自1995年以来,由于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并且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所以造成了延边地区工业的碳排放总量的增加,从计算数据中可以得出2008年的工业碳排放总量是2005年的1.47倍,在这一过程中平均增长47个百分点。(见图 3)

  图 3 延边1995-2008年工业碳排放总量
2.延边地区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2.1 能源消费需求旺盛,短期内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难以迅速转变
  当前延边州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工业化的持续推进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以及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都对重化工业产品形成了巨大的需求,进而转化为对能源消费的旺盛需求。同时,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在未来的发展中仍将维持较高的比重,从而带来CO2的较高排放强度。因此,延边州在解决环境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所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2.2 技术研发及推广能力有限,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和关键。目前,延边州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能力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缺乏合理规划和有效的优惠政策支持,还未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支持,许多新观点、新概念还需要逐步理解和消化。目前无论是在国家还是省级层面,完善的低碳经济发展相关政策尚未出台,低碳经济发展还没有完整、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延边州目前尚无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规划和实施方案,政府投入机制不稳定,金融机构对低碳技术项目支持力度不够,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资金不足。
2.3 “锁定效应”的影响短期难以消除
  大规模企业的一些基础设施、机器设备、大件耐用消费品等资金技术一旦投入,在其使用期限内不易废弃,具有很强的“锁定效应”。如延边州的电力、建材、造纸等行业,资金和技 术的锁定效应均较强,企业转型必将承受巨大的转移成本,产业转型难度较大。因此,在经济发展现阶段,如何避免资金和技术锁定效应的束缚,也是一项紧迫而现实的挑战。
3 延边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
3.1 利用新技术及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延边地区的许多制造业企业,是伴随着新中国成长起来的,当前,设备已经老化、陈旧。延边地区要节能降耗,就要大力发展新技术,增强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能力,用高效率、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设备代替高能耗的陈旧设备。要实现固定资产的更新换代,提高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延边地区的能源消费中,煤炭的消费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这与全国的能源消费结构特征是一致的,能源结构调整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调整东北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要采取综合措施,一方面要通过经济手段,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要利用高新技术,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开发风能、太阳能、水能等清洁能源是延边地区实施低碳经济的主要内容。
3.2 增加森林碳汇建设
  森林碳汇是全球气候变化和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碳汇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大气层中主要温室气体的浓度,进而影响气候变化和陆地生态平衡。.长春,长春出版社, 2009年.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