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消耗视角下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选择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虽然万元gdp能耗大幅度降低,但全国总能耗和总二氧化碳排放依然居高不下,成为制约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障碍。而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竞争力上升最快省份之一的福建省,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其能源消耗日趋增长,在生产领域、消费领域和流通领域基本处在高碳经济状况,从而导致温室气体的高排放,产生一系列政治、经济、外交、生态等严重后果,如何化解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能源消耗的高度依赖,如何跨越资源、能源的瓶颈约束成为这一时期福建省面临的主要难题,而低碳之路无疑为福建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途径,也已得到世界各国普遍认同。为此,探索一条新型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选择。
一、低碳经济的理论研究现状
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发展模式,通过技术更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与替代等多种手段,从而促进节能减排,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目前,国际上有关低碳经济的研究动向主要体现在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论文联盟农业生产与碳排放、工业化进程与碳排放、碳减排的经济风险分析与减排对策研究等几个方面,研究重点侧重于发展模式及其结构在不同阶段下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在能源消费结构转换、新能源开发、寻找替代能源以解决碳排放问题这方面研究还比较薄弱。WwW.133229.cOm为此,当前发展以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已经刻不容缓,其必将逐渐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竞争点。
二、能源需求呼唤低碳经济
(一)福建省能源消费总量及其构成
近几年来福建省经济高速发展,能源消费量也逐年上升,从2000年的2942.6万吨标准煤到2009年的8916.5万吨标准煤,增幅达2倍(见表1),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丰富,有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风电等,但仍然以煤炭为主,所占比例达到65%以上,石油、水电也占了约30%,新兴能源如天然气、风能比重过小,其他新型能源发展也较为缓慢,由此可见,煤炭能源消耗比重过大是当前影响气候环境和能量排放的关键因素,只有通过开发与利用能源,低碳经济才有出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二)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仍然较高,对能源依赖度强
当前对能源需求及未来变化做预测时,国际上通常应用能源弹性系数这一重要指标来分析中长期能源与经济发展的数量关系,它的计算公式为:能源量的增长率/经济总量的增长率,即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对能源需求增加的程度,直接反映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如果能源弹性系数富有弹性(大于1),表示本年单位不变价gdp能耗比上年上升;若缺乏弹性(小于1),表示本年单位不变价gdp能耗比上年降低。某种意义上讲,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越大,意味着经济增长利用能源效率越低,反之则越高,一般来说,把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控制在1以下是基本目标,从长远角度来看,要达到零排放目的,能源弹性系数大小除考虑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经济结构、管理体制、资源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之外,关键在于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只有不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新兴能源消费比重,弹性系数大小才会不断降低。
2000年以来,福建省能源消费弹性相较于经济发展呈现出冲高回落的趋势,平均值为0.89(见表2),其中有2005年能源消费弹性达到1.12,2006年“十一五”开始,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与力度的加大,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有所下降,但仍然维持在0.7左右,可见,伴随着经济发展,能源利用率还比较低下,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
(三)福建省生活能源消费逐年上升,能源供给压力加大
随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广大居民居住条件和舒适度的较大改善以及文化娱乐活动的极大丰富,福建省生活能源的消费量也越来越大(见图1),由图l可见,福建省
生活能源消费量持续快速增长,2006年,福建省城乡居民生活消费748.85万吨标准煤,到2008年,福建省生活能源消费为855.75万吨标准煤,增长近14.3%。而从人均消耗来看,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见图2),从2002年至2008年将近增长70%,由此可见,如何降低生活能源消耗,进一步促进节能减排,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一大方向。
三、福建省低碳经济路径选择——基于能耗视角
(一)低碳经济发展构成要素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其系统构成要素从宏观上来看,市场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等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要外部条件,而自然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等则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内在基础;从微观上来看,政府、企业、个人则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体,也是前提所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推动者和执行者(见图3)。低碳经济发展系统作为一个系统而存在,既具有系统的整体性、结构性、有序性和动态性,也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其运转的效率与功能,一方面取决于主体自身的运行机制完善与否,即能否充分动员各种创新资源实现组合创新,从而获得总体持久力和竞争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系统内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结合方式,以及外在环境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论文联盟
(二)路径选择
1.走低碳工业化之路,建设低碳城市。(1)构建低碳产业链,促进节能减排: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加剧,目前,福建省产业链的价值分布是向资源型企业倾斜的,在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同时,也加大了能源消耗,因此,优化产业结构,对市场重新定位,构建新型低碳产业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首先从市场细分角度,缩短能源、汽车、钢铁、交通、化工、建材等高碳产业所引申出来的产业链条,这些引伸出来的产业已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需要,应进行转型,把这些产业“低碳化”,其次从市场竞争角度,调整高碳产业结构,逐步降低高碳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从生态设计入手形成自主知识产权,走品牌发展之路,打造绿色销售网络体系,从而 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最终使产业结构逐步趋向低碳经济的标准;第三,从产品附加值角度,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对产品进行市场改良,延长产品生命周期,从而使产业链由量的延伸转变为质的延伸,进一步减少能源消耗。(2)开发新能源,实现高碳到低碳的转换。第一,开发风能。福建省位于台湾海峡西岸,海岸线长达3325公里,沿海岛屿总面积达1324平方公里,由于海峡的“峡管效应”,风能资源形成条件十分优越,根据国家气象局公布的资料,福建省陆域风能理论蕴藏量在1000万千瓦以上,近海海域风能资源约为陆地3-4倍。沿海突出部、海岛和近海等地,年平均风速大、风向稳定,有效风速一般都在7000小时以上,平均每天20小时左右,年利用可达2190-3680小时,而且风力秋冬季为高峰期,春夏为低平谷期,刚好与水电的春夏丰水期、秋冬枯水期互补,给电网均衡出力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应紧抓“十二五”契机,结合本省规划与海西建设进程,投建风能发电项目,逐步加大风能发电在福建省电力能源总消费所占比重。第二,发展太阳能。福建省海岸线长,日照时间充足,全省东南地区全年日照时数在2200-3000小时,太阳辐射年总量在5016-5852mj/m。,闽北地区全年日照时数在1400-2200/小时,太阳辐射年总量在4180-5016 mj/㎡,在太阳能产品应用上具有较优越的天然条件,目前,全省太阳能热利用滞后于发达地区,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率不到5%,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的潜力和市场空间还很大,因此要加强太阳能产业的技术研究,重点推进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共服务开发平台的建设步伐;要推动太阳能产业化建设,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建立产业基地与伏光园区,加快产业化进程;要着重抓好太阳能产业重点项目的开发,如发展高纯硅、扩大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企业的生产规模、加快填补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环节的缺失等;要加强太阳能产业人才的使用、引进和培养,同时加大对太阳能产业的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的力度。第三,利用生物质能。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能是一个独特的、重要的能源,福建省生物质能源资源丰富,目前可作为能源利用的生物质有林业木质油料植物、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产品加工副产品以及能源作物、稻壳、玉米芯、花生壳和甘蔗渣等农产品加工业副产品,甚至垃圾,大部分都可用于生产新型能源,因此,要加大对生物质能的利用效率,从而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3)推行“绿色建筑”,构建“生态住宅”。推行“绿色建筑”主要就是要减少住宅建造过程中能源、水和材
料的消耗。当前,据对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在每万平方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就将产生500-600吨建筑垃圾。因此,发展低碳地产,加强住宅低碳技术及产品的推广应用,科学规划拆迁进程,重复利用建筑钢模板等材料,结合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太阳能利用等,构建“生态住宅”,论文联盟绿化小区环境,为人们提供健康、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住宅环境,从而有效减少垃圾形成,降低住宅生产过程中的材料消耗、噪音污染和二次装修污染等,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
品,优化饮食结构,要引导游客尽量选择本地食物,以减少交通外运增加碳排放,这样不仅能达到节能效果,又可以保证人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在饮食和购买环节中,要尽量减少塑料袋等一次性用品使用,这也是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的一大问题,由于使用一次性用品,会增加城市垃圾处理量,而焚烧以塑料袋为主的一次性用品,则会产生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如二嗯英),从而污染大气环境,同时,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并不丰富,过度使用一次性用品也不符合国情。因此,要采取相应措施,限制塑料袋等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从当前来看,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第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尽量少用一次性用品,至少保证不要乱丢;第二,鼓励大家尽量使用耐用品,变一次性使用为多次使用,鼓励使用环保用品,以减少污染;第三,在景区、饭馆、各大商场普及使用绿色环保布袋,可以采取措施,提高顾客自身积极性,如顾客积攒到一定数量的布袋,返回商场后,由商场给予一定的金钱或物质奖励等;第四,加大科研开发力度,做好回收工作,寻找替代品,开发可降解塑料袋;第五,采取对塑料袋生产厂家征收环保费用、市民实行有偿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等方式,逐步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量。(2)住宿环节。对于跨地区或者多天旅游的游客来说,住宿条件必然也是一个考虑问题。当前,在住宿过程中,宾馆饭店资源能源浪费现象依然严重,一次用品的使用导致垃圾大量形成,不仅增加住宿成本,还导致环境严重污染;另一方面,由于游客缺乏低碳环保理念,在洗浴过程中,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流失,同时,对节电意识也较薄弱,经常处于无意识状态,导致电力能源消耗过大,能源浪费。凶此,应推广“低碳住宿”方式,在旅游区要加大低碳环保理念的宣传,杜绝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变一次性为多次重复利用,改一天一洗为一客一洗,节约水资源,同时减少污染排放,对房间进行低碳设计,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3)交通环节。旅游离不开交通,交通是旅游的基础支撑,属高碳行业,与工业、建筑一起成为全球碳排放论文联盟构成的三大来源。因此,交通节能减碳也至关重要,对于近距离旅游,尽可能提倡徒步方式,这样不仅能减少碳排放,又可以锻炼身体;而对于远距离旅游,则要提倡采用低碳交通方式:一方面多依靠公共交通减碳;另一方面利用先进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耗能少,污染小的环保车,节省能耗,多选择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而采取自驾车旅游的游客,尽量进行拼车同游,都能有效降低碳排放。对于景区内部,采用环保型交通工具,采用景区绿色环保大巴、电动车、自行车、步行等方式,既节能减碳,绿色环保,丰富旅游活动,又增加了游览体验。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