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环境科学论文

浅析我国土地资源的集约和有效节约的策略研究

2015-07-29 09:5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工业革命之前,人们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局限于种植业、养殖业以及供居住的房屋。工业革命期间及之后,生产力得到飞速发展,土地资源受到重视,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之上获得更大的产出成为一种广泛的追求。最初,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既定面积的土地上,集中投人大量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并通过使用先进的技术、管理方法,从而获取高额收人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其本质是通过增加投入,获得土地最高报酬。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集约利用的范畴也延伸至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及配套的政策法规之中。i当前,世界各国更加重视土地资源的利用。就我国而言,如何利用好现有的土地资源,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上升时期,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之下,城镇化不断推进,耕地不断减少,同时,现有耕地也存在粗放经营、产出率低的问题。所有这些都已经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科学、平稳发展,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也迫在眉睫。集约和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无疑已经成为当下的必然选择。就当前形势而言,集约和节约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对产业结构同土地利用规划的结合
  土地利用规划实质是各种产业要素配置的空间表现,产业的空间结构表现为土地利用的类型,因此,根据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理论,制定同产业结构相适应的土地利用规划将有效地节约利用土地并获得更大的产出。因此,在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时,应当在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全面、系统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地区产业结构和发展前景,通过系统分析,制定科学的土地政策。
  同时,应当制定多层次的土地利用规划。具体来讲,应当对土地资源分层、分区域研究,对大城市、小城镇、农业土地制定不同的利用规划,特别是发展迅速的小城镇的土地利用规划。我国工业化进程已经发展到中期阶段,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工业发展迅速,用地面积不断扩大。小城镇土地资源利用应当克服分散布点的现象,以缓解发展、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ii分散布局是我国小城镇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不仅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更加容易造成基础设施、厂房建设等资源的浪费。因此,对小城镇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进行统筹规划,实现小城镇相对集中发展,对小城镇土地资源的集约和有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2.加强土地资源的环境保护
  随着经济发展、工业企业不断增加,大量工业污染物、生活垃圾等给土地资源带来严重威胁,严重影响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人们的健康。因此,应当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和管理,制定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已经建设的污染项目,要严格控制其规模的发展和扩大,并严令加强排污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确保污染物处理符合相应的标准。应当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特别是一些规模小、技术设施简陋以及生产危险化工原料的乡镇企业的监管,要求建设相应的污染处理设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应当严格新建工业开发区审批工作,防止出现反复建设、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问题出现,从而优化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集中处理、减少对土地资源的环境污染。
  3.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
  为严格贯彻土地资源利用的政策和规范,应制定相应的土地利用评级体系,将政府、企业、个人等主体的活动纳入体系之中,通过量化土地资源利用,更好地规范资源利用活动。评价体系应当明确区域现有的土地资源类型、数量,并提出明确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就主体内容而言,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应当涵盖各类建设用地定额指标各类建设用地指标(例如,工业用地、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城镇安置用地、宅基地等)、政府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评价体系(着重针对政府在开发区建设、其他建设用地节约方面的行为评价)、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奖惩机制(例如,土地集约利用与用地指标安排相挂钩、考核结果作为政绩考核的依据、给予政策上的优惠等激励措施),只有通过有规划、有章程的保护措施,才能推动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工作的开展。
  4. 让节约集约土地理念深入民心
  土地资源短缺无疑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土地资源的警钟的撞击无时无刻不是在提醒我们——过度消耗、低效利用资源的粗放增长方式以及依赖大规模开发后备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难以为继。除了政府层面的法律、政策之外,大众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意识更应当提高。鉴于此,应当加强对民众的宣传和教育,重点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开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理论研究;开展相应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研究;对各级地方政府开展“创建活动”的相关人员进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培训;委托部分知名院校进行“创建活动”信息系统开发;开展面向一般公众的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宣传教育。只要我们每个人都积极行动起来,为节约集约土地做宣传、造声势,节约集约土地的理念必将播种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间。
  总之,土地资源集约和有效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有力推动以及各类单位和个人的合力推动,只有通过科学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加强土地资源环境保护、构建合理的土地利用评价体系、动员全民参与,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才能做到科学、合理,土地资源才能得到保护和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邵晓梅,刘庆,张衍毓: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展及展望,《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3月刊第25卷第2期,第83页。
  [2]余方镇:城镇化与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研究,《开发研究》,2005年2月刊,第82页。
  [3]杨兴权. 城乡结合部非农建设用地节约与集约利用刍议[J]. 当代经济(下半月). 2007(12):1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