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环境科学论文

基于课程思政的《环境科学概论》课程设计研究

2023-12-07 07:1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环境科学概论》课程融合了多个学科,理论与实践、基础性和先进性高度结合,面向广泛,可推广性较强。该课程团队对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进行了整体设计,可对高校学生、从业人员的思政教育、德育教育、生态文明教育起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环境科学概论》;思政教育;生态文明教育;课程设计


  2004年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并提出课程思政的理念,旨在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环境科学概论》课程融合了多个学科,理论与实践、基础性和先进性高度结合,在环境专业学生的专业教育、非环境专业学生的通识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事业单位也更加重视对环保从业人员进行环境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培训。因此,在《环境科学概论》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较好的教育作用。


  一、兼顾专业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教学目标


  专业教育目标主要包含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两方面。其中知识传授主要指传授基本理论知识和现代环境科学发展趋势、学科前沿和环境的热点问题;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团队合作能力、科学严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德育教育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环境友好的价值观和伦理观,加强其生态文明理念和自然和谐的环保意识,增强其家国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法治意识,使学生把爱护生态环境作为自己的使命,结合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特色案例,使学生立足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提升绿色发展自信。


  二、课程设计思路


  (一)该课程面向广泛


  生态环境教育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顺利推进的思想意识保障。《环境科学概论》不仅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可作为面向全体学生的环境教育选修课程,以及面向基层专职、兼职环保从业人员的环境教育培训课程。


  (二)该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


  该课程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思政元素:包括唯物主义世界观、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态文明理念,以及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家国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法治意识、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等。


  (三)多模式多手段结合


  可以将特色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入课堂,采用画龙点睛式、专题嵌入式、元素化合式、隐性渗透式等手段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充分提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发挥课堂的专业性及德育育人功能。


  三、教学过程及教学设计


  围绕环境专业知识传授、专业能力培养、价值观塑造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结合本课程教学内容,思政教育设计如下:通过环境科学思想与方法论,构建人与自然共存的世界观,重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思想,如设计表所示。


  四、立德树人和示范辐射双重效果


  通过该门课程的思政教学,拟达到立德树人和示范辐射效果双重目标。立德树人效果主要包括:一是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二是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专业素养的培养,三是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四是提高环保从业人员的职业责任感。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结合,可有效提升基层环保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责任意识。示范辐射效果主要包括:一是教学模式改革的示范带动效果,二是校内课程思政建设的示范带动效果,三是课程面向对象的辐射,四是服务地方环境教育的示范效果。


  五、结语


  在《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过程中,需要结合国家大政方针、生态文明建设等实际案例和地方特色,明确教学目标和建设思路。在教学目标和建设思路引领下,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思政融入环节进行设计,使学生全面了解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本文所述教学设计的教学效果,还有待于通过教学实践来验证,该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也还有待通过教学实践来不断改进和完善。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