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环境科学论文

如何在自然环境下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2016-07-05 15:3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丰富真切的自然环境中探究,深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领略大自然的奥妙,研究大自然的规律,自然地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在自己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插上飞向科学殿堂的翅膀。

 

  如今,学校的科学课大多注重课内非生命物质实验,如了解生命世界物质也是把动植物带到课堂上来实验或研究,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自然环境下的科学探究和体验,很难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学生对大自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非常淡漠,对大自然的敬畏感更无从谈起,难以实现我们环境科学课的实际教学总目标。为了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尊重证据、敢于质疑、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笔者尝试着把科学课堂拓展到大自然中,小心呵护学生的自然情结,尽可能在大自然中进行科学实验探究。

 

  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发散思维,更应该多带领他们走进大自然,点亮学生探究的激情和思维的兴奋点,耐心细致地教给学生洞察各种事物的方法,让学生体会探究的快乐和情趣,不断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习惯。

 

  如,在上科学课美丽的彩虹时,笔者准备把它搬到室外。那天,天公作美——阳光灿烂,微风轻拂着我们的面颊,笔者将准备已久的课堂搬到了校园里。依照惯例,师生各自进入到自己的角色中,经历了展示资料猜想推理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归纳的过程。那天,学生都表现得非常好,小组内的学生配合得也比较默契。

 

  按照课前的备课内容,大家做了实验找彩虹,实验工具有三棱镜、水槽、镜子、水等。实验过程中,学生发现放在水中的镜子反射阳光在对面纸屏上时,大家只找到了反射的光却没有出现彩虹。难道是课本、教参中的实验有错误?学生迷惑不解,于是我们师生共同动手,各自寻找其中的原因。找到了!找到了!”“有彩虹了,有了,有了!”在三组学生的一阵欢呼声中,摇曳不定的彩虹在纸屏上出现了。

 

  这时,别的小组就来取经,在三组小老师的指导下,其他小组也都找到了彩虹。方法是这样的:水槽中的水量高度与镜子高度要成不低于1:3的比例,镜子正对阳光一半在水下,斜放角度在30°40°之间,纸屏在镜子对面离桌面20厘米左右,美丽的七彩虹就跳跃在纸屏上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学习积极性高涨,接下来师生间的教学互动很默契,学生提问很主动,回答问题也经过了深入的思考。

如何在自然环境下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另一个实验是制造彩虹。依照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提示,笔者也准备了可以加气压的喷雾器,它有很远的射程。每个小组有两名学生用这种喷雾器对打,没有出现彩虹。问题在哪里?带来小喷雾器的学生也不好意思地在乒乓球案边喷洒起水雾,周围的学生把目光投向了他们。快看彩虹!出现了!出现了!”学生终于发现了彩虹。

 

  有时教师设想的实验是没有效果的,而学生的探索却有另一番景象。师生经过反复探究,终于找到了其中的原因:

 

  大的喷壶喷出的水雾的水滴比较大、稀疏,在阳光照射下折射光的能力相对比较小,透视的能力强,彩虹的出现率低;用小的喷雾器水的雾化强、密度大、水滴小,学生在有阳光的地方喷雾,有乒乓球案、冬青树深色的背景,这时美丽的彩虹更容易显现了。

 

  这样,学生在动手实验中找到了彩虹形成的秘密。

 

  一堂探究彩虹的秘密课,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成功了。这样,学生就能明白在不同的实验环境条件下,实验会有相应改变,也引领我们进行更深一层的科学探究,把我们带入了更高的探究境界。巧妙地利用好大自然,无论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还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都是大有益处的,会让科学课变得更加有趣,让学生能融入到科学探究实验中,给科学思维创新打开一扇大门。

 

  总之,在科学课中,多让学生在丰富真切的生活实践中探究,能使其深刻地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领略到大自然的奥妙,研究大自然的规律,这样学生很自然地形成了科学的自然观,在自己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插上了飞向科学殿堂的翅膀。

 

  作者:张彩霞 来源:新校园·中旬刊 2014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