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环境科学论文

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大学生科学人生信仰引导路径

2016-04-18 14:4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本文通过对杭州市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五所高职院校学生在新形势新媒体环境下的信仰宗教现状的调查,分析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大学生信仰宗教的现状及特点,探寻当前影响高职大学生科学人生信仰的原因,找出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大学生人生信仰面临的挑战,提出高职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信仰引导可行性的主要途径。 高职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信仰能促进其健康成长和高职教育的科学发展。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模式的转变,浙江省类的高职院校规模不断扩大,高职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加上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思想文化交流的平台越来越广泛,思想交锋愈加频繁,给高职院校科学人生信仰教育提出新挑战。研究高职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宗教信仰的现状和原因,分析当前高职大学生树立科学人生信仰遇到的挑战,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加强科学人生观的引导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环境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大学生信仰宗教的现状及特点

 

  我们课题组在2011年完成浙江省社科规划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题课题《高职大学生信仰宗教现状与理想信念教育》中曾对杭州市的高职院校做过理想信念和宗教信仰方面调研。时隔四年,我们课题组重新选择了下沙高教园区的五所高职院校: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在新形势、新媒体环境下调研了大一和大二共1000名学生,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合格问卷912份。通过调研,我们了解了杭州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职生当前宗教信仰的现状:一,调研结果显示,总体上高职院校学生信仰宗教只是支流。二,信教比例上,有宗教信仰的学生比例占到被调研的人数的24.01%,可见这只支流比例还是比较高。三,性别比例上,男生比例低于女生。调研中数据显示,已信仰宗教,男生占 18.92%,女生占30%。四,政治面貌上,大一大二学生大部分都是共青团员,对有宗教信仰的调查中,共青团员占到93.62%,预备党员比例无,群众占6.38%。五,信教种类上,在信教的学生中,佛教占74.89%、基督教占20.01%,道教占1.52%,天主教占0.4%,伊斯兰教占 0.61%,其他教占2.57%。六,宗教获取途径上,出现新变化,通过家庭熏陶和亲朋好友介绍占65%外,通过手机网络获取宗教信息宣传比例占到 5.5%,自购宗教书籍占0.2%,宗教组织宣传占3.1%,其他途径占31.7%。七,在信教的忠诚度上看,高职生信教虔诚度不高。调查信教的高职生显示,好玩,新奇比例占25.6%,信教就是信真理比例占8.34%。八,在信教的态度上,高职生对信教的态度漠不关心的比例较高占40%,无所谓的占 48%,理解宗教信仰的占11.8%,鄙视嘲笑的占0.2%。宽容度比较高。九,在信教影响上,信教的高职生在校能做到不传教,较理性。十,在发展趋势上,大一(14)学生中信教比例22.11%,大二(13)学生中信教比例23.94%,总体趋稳,波动不大。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大学生信仰宗教的特点和原因

 

  从以上调研数据显示,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大学生信仰宗教的特点主要有:女性居多、群众居多、获取途径多元化、信教虔诚度低、信教态度较理性、信教影响波及面较小。这将是当前高职生宗教信仰的新常态。它出现的原因主要有:

 

  首先,家庭环境的影响。调查中发现,家庭有宗教信仰的学生,大多有宗教信仰。跟家庭环境的熏陶不无关系。同时浙江省本身地处东南沿海,长期对外文化交流密切,寺庙文化氛围浓厚也是重要原因。

 

QQ截图20160409103647.png


  其次,社会转型矛盾凸显的影响。腐败现象、地区发展不均衡、拜金、享乐的风气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对高职大学生无形中产生影响,影响着他们价值观的判断和选择。

 

  再次,新媒体技术的影响。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大学生接触信息越来越便捷,宗教文化本身具有一种抚慰心灵的魅力,使得大学生很容易被吸引。同时国外敌对势力利用新媒体对宣传的宗教内容进行多媒体的合成制作,动漫等新形式的制作展示,加强渗透的煽动性给大学生造成逼真的效果,导致一部分学生迷恋。

 

  最后,学校信仰教育的缺失。高校开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科学人生信仰的教育责任。但是,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本身理论基础较差,学生素质不高,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的教育内容、方式方法陈旧都使得该教育未能入学生脑和心,导致有些学生选择宗教信仰来追求心灵的归宿。

 

  三、新媒体环境下影响高职大学生科学人生信仰缺失的原因

 

  古希腊,苏格拉底曾说:未经审视的生命不值得活。信仰,指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度相信和尊敬,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信仰带有情感体验色彩,特别体现在宗教信仰上。当今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新媒体使得社会的价值观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地被颠覆和重塑,高职大学生们又是伴随着新媒体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对新生事物的接受速度最快,而他们的年龄大部分处于18岁到22岁之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成型阶段,很容易受到不良价值观的误导。

 

  第一,大学生信仰的迷茫。高职大学生大多通过微信、QQ空间、微博等新媒体表达和传递自己的信仰和关注的问题。但大多数大学生在谈到人生信仰的话题是,大多处于懵懂和迷茫阶段。新媒体智能手机掌控了大学生的生活,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寄托。调查中看到大学生认为自己没有信仰的比例占到15%

 

  第二,大学生信仰的多元。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你的信仰是什么这一问题时,我们看到主流价值观马克思主义15.4%西方民主20%,中国传统文化占18.5%,科学占20%,宗教占4.1%,没有信仰占15%,不知道占7%。可见,各种价值观对大学生都有些微影响,没有看出哪一种主流价值观占据主导,大学生信仰出现多元化的倾向。 第三,大学生信仰的功利。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同志曾高呼: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今天的高职大学生你问他(),信仰是什么?很多大学生已经没有了过去年轻人所应有的激情澎湃关注国家、民族、人民的未来,取而代之的是关注自身发展、功名利禄。从怀揣远大理想信念、脚踏实地的中国青年到今天鼠目寸光、浮躁不定的中国大学生群体,我们看到一部分高职大学生人生信仰趋于功利化和实用性。

 

  四、高职院校提高大学生科学的人生信仰引导路径

 

  党的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今年228日曾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虽然从调研数据显示,高职大学生中宗教信仰的比例不高,状态趋稳,但是作为青年一代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中国梦的践行者,在人生的道路上,在目前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期,有必要给他们以正确的引导。

 

  当前的新形势下,我们需要校园内外的合力引导高职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信仰。

 

  第一,新媒体技术的引导使用是基础。

 

  我国的宗教政策《宪法》中明确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但是作为大学生,祖国未来的希望,国家应该利用该政策积极培养大学生的宗教观念。利用新媒体进行宗教宣传,早在2011年中国大陆最潮方丈释永信微博对话网友的新闻就见诸报端,在百度上搜索宗教人士开通的微博相关条文达2万多条,可见当今新媒体对宗教文化的影响,当然也有宗教人士利用新媒体这一机遇做宣传。让大学生群体正面积极获取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从而更好地为大学生树立明确的世界观、正确的科学的人生信仰态度铺路。

 

  第二,师资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关键。

 

  思想政治工作的老师都要提高理论素养、辩证理解当前高职大学生科学人生信仰缺失的问题。首先,思政教育工作的教师需要自身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完整准确全面地学习党的宗教政策,辩证地分析各种宗教现象和问题,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践行者和宣传者。其次,学校必须加强对思政工作教师的培训,使其真心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拥有科学的人生信仰,能抵抗宗教对其渗透,加强对各种打着宗教旗号的邪教有一定识别能力,能运用互联网络及时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动态的研判,定期开展反邪教的宣传教育工作,从而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最后,思政理论课教师也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让书本理论在实践活动中生动起来,要让学生能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光讲透理论是不够,需要与实践结合起来,接地气地理论才能打动人。

 

  第三,学生自觉追求科学的人生信仰是核心。

 

  90后的大学生正是人生激扬的年华,自觉划清科学人生信仰与非科学人生信仰的界限,警惕对马克思主义的本本主义和实用主义的认识,不断创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大学生群体在知信行上统一起来树立科学的人生信仰。

 

  宗教是人类现存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对人类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担负着重要使命,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给宗教文化的传播带了新生命。如何使用好,宣传好宗教文化,与如何引导好我们的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信仰一样是亟待全社会关注的话题,值得继续做深入研讨。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