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环境科学论文

农业类院校创新型大学生的培养模式探析

2016-04-11 14:4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我国农村环境状况及成因

 

  目前,我国耕地总量占世界的9%,但化肥和农药的消费总量却分别占世界的35%20%111,是世界上化肥使用量最大的国家.2004年,在我国已经施用了4637t化肥,平均使用量是发达国家化肥安全施用上限的2倍,而平均利用率仅为40%左右[2].过量使用的化肥不能被作物完全吸收,而是渗人到地下或通过生活污水流人水体产生二次污染.2004年,我国农药使用量已经达到143t,其中,使用在农作物、果树和花卉等方面的化学有毒农药约占95%以上全国每年使用的农药、杀虫剂等只有约30%被作物吸收,而其它大部分则进人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由于污水灌溉及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等,土壤渐渐板结,地力也明显下降,同时土壤受到重金属、无机盐和有机物等物质污染情况非常严重.全国至少有13001600hm2耕地受到农药污染的摧残.我国每年约有25亿t畜禽粪便产生,全国畜禽养殖污染物的产生量竟达到工业固体废弃物的2倍之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做任何处理,也没有回收利用,不但污染周边环境,而且造成河流、湖泊和海域水体的富营养化.近年来,由于农药浪费造成的损失达到150亿元以上,对人民身体健康和农产品质量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量,同时呈现出加重势态.农业污染已造成我国环境、经济和社会的严重危害和损失,也已经给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等造成破坏性影响,对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极大威胁.农业污染导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更会给农产品出口造成影响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是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不断交互作用产生的结果,单纯追求农产品产量,而缺乏对高施用肥料约束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农业污染的上升趋势.在监管方面,农村环境污染监控关注不及时,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理方式.从更深的层次来看,我国缺乏高素质农业类院校环境科学专业培养的复合型人才.只有正视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多样性、治理措施和法规制度的多样性为出发点,才能真正地解决农村环境污染这一复杂的现实性问题

 

  2创新型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必备素质及成才要因

 

  通过对不同类型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历程进行案例分析,总结出环境科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奉献和实干精神,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高等教育在创新型环境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中应特别注重博、专结合的知i只准备.创新型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成才要因包括:(1)要有浓厚的专业情结.如果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就很难成为创新型人才.所以应该思考如何把学生培养成热爱环境专业的人才.(2)要有丰富的求学和工作经历.丰富的阅历可以让一个人变得成熟、稳重,可以积累较多的经验教训,从中找到灵感.(3)要有较广的专业覆盖面.环境科学是一门交叉性强、覆盖面较广的学科,所以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都要有宝塔式的技术结构.(4)要有多样化的培养方法.为学生成为多样性的人才提供一个教学、科研和成长的环境

 

  3培养新世纪农业类院校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途径

 

  农业类院校应根据环境科学专业的特点和新时期的经济发展趋势,积极研究探索,构建起环境科学专业的科学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为21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QQ截图20160323135739.png


  3.1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是质量,关键是创新,放在第一位的是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奉献精神.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内容应广泛、新颖,重视学科之间的交叉,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应逐步突出重点.在加强理论的同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同时,应充分利用继续教育、终身学习以及在实践中学习的巨大潜力

 

  3.2课程体系改革的原则与措施

 

  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农业院校具有强大的农业技术支持,依托这一背景,农业院校环境科学专业将以农业环境保护、湿地(尤其是海洋)环境保护、区域环境规划和农业环境工程等作为特色课程.将农业理论知识与技术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创新,在实践中成长.突出农业院校环境科学学科优势,强调学科交叉;注重基础理论,突出科研训练;加强文理渗透,提高综合素养

 

  3.3加强实践教学

 

  3.3.1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鼓励学生参加研究课题,让学生站在新知识的前沿,培养创新型环境工程科技人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在国外比较提倡,在我国则受到很多限制,主要是学生规模大,因此很难为学生提供教学与科研结合的机会与平台

 

  3.3.2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音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面对教学和实践结合,目前,国内强调的是实践,如企业实践和社会实践;而国外除了这些环节外,更强调各个课程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对本科生来说,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更容易实现一些

 

  3.4立足学科优势,打造专业特色

 

  各高校应追根溯源,将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于基础专业与优势特色专业上,打造有自身品牌的新环境科学专业.农业类院校开设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可以利用本校专业基础优势,将毕业生培养成为农业环保专门人才.只有立足于农业类优势专业,得到专门领域的深人,才能实现农业类院校环境科学专业整体发展面上的拓展

 

  3.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师德建设,营造宽松的环境,能够培养出领军人物,提高综合素质.同时,建议教师合理地分配精力,将适当的精力用在教学尤其是本科教学上,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教师还应深人工程实际,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工程素养和工程能力,这是影响学生工程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

 

  农业类院校应因地制宜,以新课改的思想为指导方针,按社会需求及学生意愿进行分支分流,教学方法要行之有效,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需要,这样才能跟上农业环境科学学科发展趋势,适应时代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方炎,陈洁,中国农业污染的现状和危害[J].红旗,2005,15(3):69-72

 

  [2]杨英,陈金思.我国农田污染分析与防治[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46-148

 

  [3]张丽.化学农药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与防治[J].南京农专学报,2008,17(4):36-4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