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环境科学论文

试论景观雕塑的文化形态

2015-11-09 10:5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文化是作为景观雕塑的核心而存在的。文化包括文化现象、文化形态和文化本体。三者层次分明,有不同的内涵及相互关系,本文试从文化形态层次来探讨景观雕塑的文化内涵。目前中国存在的文化形态大致有传统文化形态、地域文化形态和现当代文化形态,本文介绍了三者在目前中国发展的状况、地位、作用及存在价值等,最后归结出“文化多元化构成是景观雕塑必走之路”这一结论。

关键词:景观雕塑, 文化形态 , 多元化
引言
  景观雕塑这一提法逐渐在雕塑业界内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所以对景观雕塑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还有待加快进行。十年前人们更多的提法是“城市雕塑”,而现在人们更愿意说成是“景观雕塑”。这难道仅仅是一个提法的改变吗?抑或有别的深意?本文就试从传统文化形态、地域文化形态和现当代文化形态方面来认识景观雕塑。探索景观雕塑设计领域的特点和文化方面应该具备的态度。从而更为理性、准确地把握景观雕塑在城市化进程中对文化演绎的特点。
一、传统景观雕塑文化形态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自从有了人类活动的出现,雕塑景观艺术便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发展,反映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智慧和对艺术欣赏力。现存大量的古代景观雕塑艺术作品为我们了解古代的历史和人文风貌提供了很形象的实物资料。最具代表性的要属陵墓雕刻和佛教造像艺术。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以高超的塑造技巧和宏伟的制作,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历史奇迹的出现;到了汉代,特别是在南方的陵墓雕刻中出现了大量的画像石和画像砖,这些作品以其生动的手法和生活化的表现,为我们展现了当时的人文风貌。除了陵墓雕刻外,佛教造像艺术在中国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逐步中国化的过程,现存的四大石窟(甘肃敦煌《墨高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都体现了中国石窟造像有过的辉煌。在这些作品中,尽管时代不同,但都是以整体景观的方式得以保存下来的,只有把这些作品放在原生态的环境中,才能真正感受到这些艺术作品的魅力。
  我们所说的传统景观雕塑文化形态除了包括古代现存的作品外,还包括我们挖掘古代的文化资源而所做的创作作品。中国古代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我们今天做传统题材的作品提供了大量的创作源泉。
二、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景观雕塑文化形态
  地域宽广、民族众多、气候多样是我国地域分布的特点,这造就了中国丰富而多元的地域文化。在历史上,曾有“北方多雄浑,南方多清丽”的概括,这有一定道理。是由于一定的气候条件形成的。总的来说,北方地势宽广,人感觉心胸开阔。而南方多有青山丽水,人们享受的是另一种悠闲。这些气候特点滋养了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北方的雕塑家在做雕塑时更多的看中形体的简练和大的体量感,整体造型简练,尽可能的舍掉细节,强调力度感。这当然只是一种粗略的划分,有这样一种南北差异的存在。但具体的地域文化形态的差异远远要丰富,各地的差异也较微妙。
三、具有现代感的现当代景观雕塑文化形态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审美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景观雕塑越来越强调环境的重要性。依据环境来设计方案,强调作品本身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无论从显性的环境上,如:比例、尺寸、质材等;还是从隐性的环境上,如文化背景等方面。依据环境来设置作品早已成为一条规则。发展良性的现当代文化应该以传统文化形态为源,以地域文化形态为流,使传统与现代相互结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景观文化之道——多元化
  面对当前景观文化的发展趋势,需要一个较为妥帖的认识方法来解决这几个文化形态的涵接问题。多元化是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分析目前文化状态总结出来的,我们必须要走的一条路。在传统与当代,西方与东方文化冲突融合中,现今的文化状态处于一个十字路口。何去何从,一时也无法明朗起来。我们要做的就是以宽广的胸怀,以“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大气魄去做我们所能做的。
  传统文化是深深根植于本民族的记载了本民族的发展历程。
地域文化是最具生气的一种文化形态,每一地域都有自身的文化特色。现当代文化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大势所趋,与社会的经济发展相匹配。无论传统的、地域的或现当代的文化形态都有其自身的地位和作用,而又相互联系的,缺一都是使我们的文化形态不完整。多元化是处理文化间关系的最有效的一个方法。
  景观雕塑所涉及的范围很广,是表现各文化形态的好的一个载体,对其文化形态的研究和运用是有深远意义的。研究透了,运用好了,才能发扬我们的多元文化。传统的精髓不至于流失,现当代有活力的文化因子得到发展,地域文化找到适合的出路,体现地方特色。充分运用文化这一调合剂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走真正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道路。虽说目前文化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但也不是盲目发展,我们应该守着一个文化人的终极目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来发展我们的多元文化。

参考文献:
作者 全国城雕委员会《中国城市雕塑50年》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9年8月
作者 曾竹韶,盛扬,钱少武,吴应骑等《百年丰碑——20世纪中国城市雕塑》江西美术出版社2002年12月
作者 南怀瑾《南怀瑾著作珍藏本》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年9月
作者 粱思成《中国雕塑史》 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年12月
作者 徐复观《中国思想史论集》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6月
作者 徐复观《中国学术精神》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