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环境科学论文

景观生成艺术——以生成方法设计景观

2015-11-09 10:5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景观自天地混沌开元就一直存在,从史前文明的景观代表巨石阵到奴隶社会的罗马斗兽场,到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园林景观,再到现代公共景观的兴起,景观一直在变化中发展。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视角,以自然中的物体为设计来源,利用分解、重组、演绎、整合等方法,通过有序再设计,得出新的景观,在此基础上阐述景观生成的艺术。

关键词:景观、自然、解析、重新演绎、整合
导言
  景观设计发展至今,其状态呈现一种多元化发展趋势,当艺术思潮历经不同阶段时,景观设计也出现了相应的景观,并且许多作品闻名于世;景观与其他学科的交织,使得景观作品更加完善;电脑辅助技术的推广和完善,使得景观逐渐摆脱了技术上的束缚,景观设计师的灵感可以更加精准的预先展现出来,使得新理念、新设想的提出更加有的放矢。
一、景观:用心观景,景情入观——————————关注景观涉及的主要元素
1、景观新解
  景观(landscape),正如我们所熟知的这一概念:作为景观设计的对象,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可被理解和表现为:
  风景:视觉审美过程的对象;
  栖居地:人类和其他生物生活的空间和环境;
  生态系统: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具有内在和外在联系的有机系统;
  符号:一种记载人类过去、表达希望与理想,赖以认同和寄托的语言和精神空间。
  现代社会,随着新的技术和媒体的发展,景观有了更为广泛的含义。何为景观,从词性来看,既可理解为动词又可理解为名词:理解为名词,意为我们观看到的一切事物,是空间内实体和需体的总和;理解为动词,可以理解为是我们脑海中形成的片段,例如:我们没有实际见到过白垩时期的恐龙家园,但是通过考古,利用现代电脑技术,我们可以还原当时的时代场景,我们看到了当时的景观。
二、生成:重解原生,成新事物——————————以“亭”为例
1、东方的亭的发展
  亭在中国的历史十分悠久,但是古代最早的亭并不是供观赏用的建筑。如周代的亭,是设在边防要塞的小堡垒,设有亭史。到了秦汉,听的建筑扩大到各地,成为地方维护治安的基层组织所使用。《汉书》记载:“亭有两卒,一为亭父,掌开闭扫除;一为求盗,掌逐捕盗贼”。
  魏晋南北朝时,亭制被驿代替,但在民间却保留下了在交通要道筑亭为旅途歇息之用的习俗并且沿用下来。同时,亭作为点景建筑,开始出现在园林之中。隋唐时期,园苑之中筑亭已很普遍,唐代宫苑中的亭的建筑大量出现,如太液亭。
  宋代有记载的亭子就更多了,在宋《营造法式》中就详细地描述了多种亭的形状和建造技术。到了明代,著名的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中有极为精辟的论述。
2、生成的过程
  2.1解析、演绎、整合、再设计得到的亭
  自然是本博大的教科书,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源于自然,并且历经实践的练就和时间的洗礼。设计是对无序自然的有序排列,通过对物质内部条件色彩、材质、形态、尺度的再三推敲达到最适合人类使用的过程,设计没有最完美之称,只有最适合,因为设计本身受到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某些因素对设计的影响超越其内部自身条件,例如:地理因素、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历史因素、大众文明因素、政府职能因素等。
  2.2空间形式或形式的生成
  2.2.1对原有场地形式的解释
  对于原有场地形式的解释,从四方面进行阐述:材料的再循环和保护;景观的自然生长意味着其独创性能够超越时间和使用功能,即在旧的景观中叠加新的形式和意义,新旧并置或联为整体;多年生植物不仅具有美化环境和美学功能,还具有生态价值应予以保留;了解场地的受众人群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场地的功能分析;注重地方性,通常景观形式不是设计师创造的,理解和使用地方性能帮助设计师解释已有的景观,并将新空间和场所的历史联系起来。
3、亭与环境的空间关系
  3.1空间的含义
  空间是人们为了自身的目的而围合和选择的某个区域,空间是土地细分的结果和设计的媒介。“(外部空间)首先是从自然当中由框框所划定的空间,与无限伸展的自然是不同的。外部空间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芦原义信。
  3.2空间关系
  不同空间如何联系在一起,应该按空间的使用和以感受为线索组织空间。空间的使用通常是人的使用和空间的感受,不同的人以不同及独特的方式感受和使用空间,公共空间需要满足以下功能:社会和休闲的目的;健康和健身;美学和文化的目的(联系社会社会和娱乐);生态和环境目标。空间的感受应该是健全的,能够提供多种用途,这包括:景观空间的本质具有公共性,要求景观被使用和被设计用来满足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活动;协调不同的使用功能;提供一种亲和、柔顺、可变、包容的空间感受;能够提供一种功能,兼做它用。
4、设计的逻辑
  我们提出的理念并不是简单抽取几样不同事物某一部分,进而进行组合,从而得到所谓“新事物”就叫做设计,而是强调一种思维过程。在创造的同时,我们需要运用特别的才能和技术以及优越的判断力去完成具体实例
三、艺术:艺为经典,术之永恒——————————现代景观
1、传统文化与现代景观
  在现代社会发展之下,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一直是一个难以取舍的话题,我们很难全面且精准的评价一个作品是否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无论过去、现代或是将来,我们每一个设计师在实践过程中都无法回避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对待这些问题的态度与方式,取决于不同时代背景下景观设计师的观念和思想,也就决定了作品的表现形式,进而影响着作品的生命力。”【1】
  “一种新的景观形式的产生,总是与其历史上的园林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任何设计师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土壤中成长起来的,既使将自己标榜为最前卫的设计师,也无法回避自己作品中沉淀的特定的文化痕迹。”【2】
  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在满足现代人生活要求的同时,将传统文化的保护诉诸于实际中,使传统的印记更加璀璨绚烂,使现代景观更加富含文化底蕴。
2、现代景观与大众文化
  景观的发展受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皇权主导的社会景观以气势磅礴的皇家园林为主,文人气息浓重的南方则出现了“一步一景,以景寄情 ”的私家园林,极简主义思潮之下又出现了像彼得·沃克(PeterWalker)等著名的极简主义景观设计师,后现代主义时期出现了后现代主义建筑。
  当代大众文化对现代景观思想和表现形式有着深远的影响,景观设计在满足人使用功能的基础上追求更高层次的思想理念,这种思想理想也正体现了当代大众文化,景观的表现形式和手段也更加丰富,
3、现代景观的价值取向
  近年来,低碳可以说是个很流行的词,生态性是对现代景观的要求,近年来的全球性气候问题和能源问题也促使全球人类重新审视我们所做的工作:设计结合自然,尊重自然,倡导最大化尊重场地,只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设计;合理利用场地材料,保护场地原有植被;深入了解场地状况,使设计成为引导场地更加合理化的方法,而非成为改变场地的手段。
  总结:景观是关注人、服务于人的艺术,景观生成从景观的各个元素出发,它的的意义在于使景观更具有包容性,景观设计师不能像艺术家那样随心所欲的去做设计,他们尽自身最大的能力去体现景观的艺术之美,使景观成为承载艺术的载体,现代景观能否流传芳名,需要时间的洗礼,作为景观人只需全心全意的去做景观,并且怀着一颗包容的心看待景观。
参考文献:
【1】M.《中国园林》2003年第1期 作者:王向荣、林箐 日期:[2006-3-29]
【2】M.《中国园林》2003年第1期 作者:王向荣、林箐 日期:[2006-3-29]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