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环境科学论文

浅谈低碳生活时代下的绿色住宅建筑设计

2015-11-04 10:1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绿色住宅概念诞生以来,标准理解几经变迁,时下兴起的低碳生活也影响到绿色建筑定义,本问就如何通过建筑设计方法实现绿色住宅真正成为低碳进行探讨。

关键词:低碳生活; 绿色住宅; 建筑设计
0 引言
  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在加速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使人们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低碳生活时代已然来临。“低碳生活”通俗理解为尽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即是低能量、低消耗、低支出的生活方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
  绿色住宅是基于人与自然持续共生原则和资源高效利用原则而设计建造的一种能使住宅内外物质能源系统良性循环,无废、无污、能源实现一定程度自给的新型住宅模式。绿色住宅提倡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极好的响应了低碳生活的理念。
1.绿色住宅设计理念
  根据国内绿色建筑定义,其设计理念体现在:
  一“节”,包含了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外加环保和减少环境污染。二“减”,强调减少排放的固体、气体、液体等环境污染;三是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高效”的使用空间,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绿色住宅就是要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平衡,平衡是绿色设计的核心,既要实现纵向平衡又要横向平衡。
  纵向平衡针对于具有全寿命周期的项目,要求在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建设至拆除的全过程,而不是仅停留在将房子建成的那个阶段。
  横向平衡中,绿色住宅建筑设计关于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与环保实际上受制于功能、造价、形式以及经济、气候、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我们不可能把所有设想都可以做到最好,尽可能实现各因素的平衡,以尽量使综合成本、环境、功能等方面达到整体效果。
2建筑设计原则
  由于绿色住宅建筑设计要实现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等目标,这使绿色住宅带有多目标、多层次综合集成的性质,设计中采用的技术和策略也非常众多。 住宅建筑设计适宜技术是绿色建筑的共识 绿色住宅建筑设计首先应该是好的建筑,它应该负担得起、维持得起,而并不一定是高科技和高成本的,绿色建筑的理念正越来越向“采用被动技术和适宜技术”回归,绿色建筑不一定是昂贵的高端建筑。 我国幅员辽阔,从南到北跨越多个不同的气候带,并且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技术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异,结合国情特别是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建筑是重要原则。
3.低碳生活时代下的绿色住宅建筑设计要点
3.1朝向设计与日照控制
  建筑朝向布局应有利于获得自然通风和日照,并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最优朝向,建筑朝向应控制在南偏东15°或南偏西15°的范围内。
  绿色建筑要保证室内外日照、采光、通风符合国家《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即日照标准不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每套住宅至少有1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规定。当有4个及4个以上居住空间时,至少有2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要求。
3.2通风控制
  自然通风是具有节能、改善室温舒适性和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的优点,是人类长期用来调节室内环境的手段。绿色建筑博客自然通风在实现原理上有利用风压、热压、风压与热压相结合以及机械辅助通风等几种形式,是综合利用室内外条件来实现的。如根据建筑周围环境、建筑布局、建筑构造、太阳辐射、气候、室内热源等,来组织和诱导自然通风。在建筑构造上,通过中庭、双层幕墙、风塔、门窗、屋顶等构件的优化设计,来实现良好的自然通风效果。
3.3窗墙比优化
  控制“窗墙比”,在满足通风、采光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由窗而流失的热量,降低窗对围护结构热性能带来的影响;如住宅设计形成了高大、阴暗的内庭,可利用反光板将室外光线引入到内庭底部以降低由人工照明所带来的能耗。
3.4建筑面宽与进深:
  住宅保持合适的面宽与进深有助于自然采光以充分享受日照,有助于降低空调等工具的使用,达到降耗的目的。每户住宅的建筑面宽直接关系到其迎风面的大小,建筑面宽越大其迎风面就会越宽,越有利于自然换气。而建筑进深则关系到建筑的自然采光及气流在室内的流通。一般来说,建筑进深越窄,则空气在建筑内部流通的的距离就会越短,空气受到的阻碍就会越少,建筑内部可受到日照的面积就会越大。建筑的面宽和进深也同时受到用地形状,内部空间设计等因素的制约,在满足使用及法规要求前提下,应尽可能的加大建筑面宽,缩短建筑进深。
3.5体形系数
  体形系数:在建筑物各部分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和窗墙面积比不变条件下,热量指标随体形系数成直线上升。低层和少单元住宅对节能不利。设置供热的建筑物的体形应减少表面积,对于大多数多层板式住宅建筑,当层数达到6层,单元数达到4个以上,体型系数控制在0.30以下不难做到,中高层、高层住宅建筑更能做到。对于超过0.30的采限加强屋顶和外墙保温做法,以便将建筑物耗量指标控制在规定的水平。
3.6保温与隔热
  为改善墙体保温性能,可采取的措施有:用导热系数小的轻质保温材料来砌筑墙体,如加气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等预制板或砌块墙体;对于承重墙体在外部复合保温层,保温层常用到聚苯板、再生聚苯板、珍珠岩等。隔热性能可通过在墙体外表面粘贴或涂抹对太阳辐射热吸收率低的材料,如石灰粉刷、浅色面砖等来实现。屋面保温隔热使用干铺焦渣、水泥蛭石、膨胀珍珠岩、聚苯板等效果较好。
3.7太阳能系统应用
  太阳能是不需要耗费成本的清洁能源,它对实现绿色建筑的节能有重大意义,使用方式有三种:利用太阳光作为照明,太阳能加热系统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白天应尽量利用太阳能作为室内照明能源。根据建筑结构,可利用阳光天井来实现建筑内部的照明。满足家庭热水需要的太阳能加热装置。
4.结语
  总体来看,低碳生活的主张与我国目前对绿色住宅的定义是吻合的,建筑设计中就是要结合这些要求综合考虑较多的使用“被动技术”,尽可能的减少各类消耗,努力实现零排放,才能达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 刘勇. 住宅小区绿色建筑设计运用.绿色建筑,2011年04
2. 王若竹;钱永梅;王雪飞.绿色住宅建筑中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设计技术研究建筑技术开发,2010年第12期
3. 刘彩萍.浅谈绿色建筑设计.住宅产业,2010年第06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