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环境科学论文

北京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2015-08-26 13:4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这一严重问题,以联合国主导的全球气候问题多边谈判经过不断的发展,寻求解决气候变暖的途径。减少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各国政府和学者公认的解决气候变暖的主要途径,碳交易就是解决二氧化碳排放的可行而有效的途径之一。   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因素对碳排放量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效果不够显著且波动性较强,而经济因素与人口规模因素则对碳排放具有较强推动作用,据此提出推进北京市碳减排的对策建议,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关键词:发展;低碳经济;机遇;挑战
进入工业革命尤其是 20 世纪以后,全球气候呈现较为明显的变暖趋势,其中,仅 20 世纪全球平均气温就上升了 0.72℃[1]。碳排放量不断增加是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最重要因素[2],人类活动,尤其是对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无节制使用,使得大气中 CO2浓度持续升高,对全球气候变暖产生了显著影响[3]。鉴于当前全球碳减排压力巨大,运用经济学方法,探寻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碳减排对策,已成为众多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
  北京已确定 2020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较 2005 年降低 40% ~ 45% 的减排目标。对此,全国各地区、各产业应积极予以落实,切实加大减排力度。而作为华中地区中心城市、湖北经济发展龙头城市以及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北京市理应加快实施碳减排的步伐,力争成为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引领者。鉴于此,基于时间、产业角度,科学定量测算北京市碳排放,准确把握其历史演变规律、结构特征以及驱动因素,对北京市环境工作开展以及有效制定碳减排政策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低碳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新探索,也是一个长期努力和实践的过程。“十二五”期间北京低碳发展的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应包括以下四个主要方面:
  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构建低碳发展产业。要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并将其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进一步强化抑制高耗能和高排放产品的出口政策,努力开发和生产高附加值、低能耗产品,实现整个产业结构的低碳化。
  二是以节能降耗为抓手,推进低碳消费。继续制定全国及地区节能降耗约束性指标,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着力构建低碳型社会。大力推广节能省地绿色型建筑,强化新建建筑执行能耗限额标准监督管理,建立并完善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监管体系等,着力推进低碳建筑。加快城市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建设,严格执行并适时提高乘用车、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推进替代能源汽车产业化,着力推进低碳交通。大力宣传低碳消费理念和低碳行为好的做法,引导城乡居民转变消费观念。
  三是发展清洁能源,构建低碳能源供应体系。进一步落实可再生能源法及相关配套法规和政策,大力开发风能,加快开发生物质能,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着力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提升新能源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地位,做好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加强新能源的技术研发,增加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促进新能源的加快发展。加强低碳能源工程建设,着力推进大型核电、大型水电、西气东输、大型风电基地和清洁煤电基地等项目,着力提高天然气、核电等优质能源在国家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引导和鼓励农村居民发展户用沼气,生产生物质原料,为大中型生物质发电工程提供稳定可靠的燃料保障。
  四是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低碳技术创新。把可再生能源、先进核能、碳捕集和封存等先进低碳技术作为提升国家技术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列入国家和地区科技发展规划。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科学、战略与政策的研究。
  发展低碳经济是北京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抓手,也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统一认识、健全法规,完善规划、夯实基础,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全面推进北京应对气候变化事业发展与改革各项工作。
对策与建议
树立低碳与“ 两型”社会发展理念意识
   对推进碳减排、引领北京市经济低碳转型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作为低碳技术与创新资源的集聚高地,北京市应积极促进相关技术和创新成果的广泛输出,借以带动周边企业形成低碳产业群,以此凸显聚集效应; 另一方面,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培育或引进力度,推动“产-学-研”有机结合,打造出更多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低碳科技企业,以推动北京市低碳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积极培育替代性技术与新兴产业
  首先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及节能减排技术,实现能源利用低碳化、高效化。具体而言,清洁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核能、清洁煤等;高效节能则涉及工业节能、智能建筑、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 环保技术则包括水处理与资源化、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理等。其次,依托东湖高新开发区与北京经济开发区的智力集群优势,全力打造以新能源、环保产业为核心的低碳产业群,借以带动整个北京市产业升级换代。
全力构建资源节约与循环经济模式
   首先,积极倡导“节能、节水、节材”,以低能耗、无污染、高科技为原则,限制高能耗产业入驻,同时,对现有高能耗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其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经济示范工业园; 再次,加快新能源产品的示范应用,充分利用本地企业的光伏发电技术优势与产业基础,在学校、社区、公园等公共场所推广太阳能照明、风光互补、绿色照明等示范项目,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
加大低碳政策与科技扶持力度
   积极构建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产业结构是推进北京市低碳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鉴于当前低碳经济仍属新兴事物,其前期投入成本较高,因此,相关政策激励与科技扶持必不可少。一方面,国家、省、市各级政府应划拨专项资金,积极支持北京市新型低碳产业与技术研发; 另一方面,加强与在汉高校和科研院所间的有效合作,进行低碳科技研发和产业孵化合作,通过市、校间的科技与人才交流,全力打造北京低碳示范城。
  参考文献:
  [1] 宋德勇,卢忠宝. 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及其周期性波动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 3) :18 - 24.
  [2] 孙志威,廖红英,宋雨燕. 基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的天津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分解分析[J]. 环境污染与防治,2011,33( 1) : 83 -86.
  [3] 朱勤,彭希哲,陆志明,等. 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解及实证分析[J]. 资源科学,2009,31( 12) :2072 - 2079.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