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亲子阅读的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

亲子阅读的文献综述

大人只是读故事给孩子听没有深读,也没有注重孩子的倾听,我在网上看到一个新的项目,优质听读,一种新的模式,精装经典绘本结合APP,还有音频指导…

家长只是单纯的讲故事给孩子没有注重听和表达,“咕噜咕嗞绘”这个app特别好,我家孩子特别喜欢用,一本绘本还配有七个游戏呐~现在下载还可以免费体验~

关于亲子阅读的文献综述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调查步骤:1、确定调查对象。根据学校所处不同地理环境,按我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层次,我们分别选择了分属不同层次的陈家桥镇、回龙坝镇、土主镇、中梁镇等四镇,其中陈家桥镇属于经济较发达的农村地区,回龙坝镇、土主镇属于经济发展中等水平的农村地区,而中梁镇是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山地农村地区。在这些镇,我们随机选择了陈家桥小学、土主小学、保农小学、玉屏小学、新发小学、中梁小学等六所小学的部分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作为我们的调查对象。2、设计调查问卷。在设计问卷调查表时,我们参考了一些相关的调查设计,问卷内容分学生和家长两部分,共设计了30个学生问题(全是选择式),涉及学生课外阅读心理品质、阅读方向、阅读活动、外部影响和开展条件;共设计了5个家长问题(全是问答式),主要是了解家长对孩子课外阅读的认识关注程度。3、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2007年10月,我们向上述学校的有关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表,并说明了填写要求。历时一周,我们共发出问卷396份,回收有效问卷365份。4、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调查结果与思考:一、学生问卷统计结果:(一)课外阅读的心理品质:1、主动性品质: (1)关于兴趣: “双休日,你最喜欢干什么?”选择“看电视”的学生占40%,选择“出去游玩”的学生占95%,选择“上网打游戏”的学生占23%,选择“看书”的学生占52%。(2)关于动机:在如何看待课外阅读的意义上,00 %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25%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个人文化素养,47%认为可以积累优美词句,提高作文水平,20%的学生认为可以扩大知识面,弥补课堂阅读的不足。(3)关于态度:对课外阅读活动的参与程度,选择“很喜欢”与“喜欢”的占78%,选择“喜欢,但很少读”的占90%,选择“一点都不喜欢”的占32%。平均每天坚持读书一个小时及以上的05占%,坚持半小时左右的占82%,偶尔读一读的占62%,一点不读的占51%。越到高年级,平均每天坚持读书时间半小时以上的学生比例越大。 (5)关于阅读心理需求:从学生关于课外阅读的愿望来看,34%的学生希望得到关于阅读内容的推荐帮助,98%的学生希望得到阅读方法的指导,58%的学生希望得到来自长辈或老师的监督,03%的学生希望有一个读书交流场所或环境。100%的学生希望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2、专注性(注意)品质:区别不同年段阅读能力,每个年级段每天阅读量按200或300字级差为准,低段达到200字及以上的为73%,中段达到200字以上为80%,高段达到500字及以上的为95%。总的来说,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课外阅读的专注性品质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高段每天阅读量不到200字的达75%,而六年级尤甚,高达53%。3、持久性品质:(1)以能否读完一本书为例,随便翻翻的占52%,只挑选有趣的地方读的占95%,能认真读的仅占53%。(2)从学生现有的课外阅读总量来看,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课外阅读要求,调查反映,各年段(以双年级为准)已达到阅读量要求的百分比分别是:低段4%,中段5%,高段27%。而六年级阅读总量在30万以下的,高达47%,距离小学毕业应该达到的145万字的课外阅读总量相去甚远。我们还发现,在自发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较好的班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远远领先于其他班级的学生。4、探索性品质:(1)关于读书方法:86%的学生会用摘抄好词佳句、写读后感、圈点批注、讲述、边读边思考想象等读书方法,但选择方法比较单一,尤其是写内化程度要求较高的读后感的学生仅30%。阅读中遇到问题,29%的学生能查阅工具书或是问身边的人。(2)关于阅读理解:86%的学生认为自己不但能读懂,还有自己的想法,82%的学生认为自己基本能读懂,而只有32%的学生表示不认识的字太多,读不懂,且主要集中在本身识字不多的低年级段。这反映出学生识字、理解等阅读的基本能力整体较好。(二)课外阅读外部影响:1、给予学生课外阅读影响的人:影响最大的依次是,教师,为94%,父母,为12%,同学,为99%,伟人、名人,为42%。2、学生反映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态度:否定的为51%,不介入的为23%,赞同的,占26%,其中表示会主动为孩子筛选或购买的的仅29%。父母最支持看的课外书依次为作文选,为45%,名著,为26%,百科全书,为79%,其他诸如上网阅读、报刊杂志,为%,卡通漫画,75%。(三)课外阅读活动开展情况:1、关于日常课外阅读:63%的学生反映老师经常要求学生读课外书,22%的学生反映老师偶尔要求读课外书,15%的学生反映老师没有要求课外阅读。2、关于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08%的学生反映班里有开展读书交流活动,93%的学生反映班里偶尔开展过读书交流活动,99%的学生反映根本没有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四)课外阅读方向:1、关于图书图文形式: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低段喜欢读纯图画的图书或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图书占19%,中段、高段逐步转向喜欢读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图书或纯文字图书,分别占60%和53%。2、关于图书内容类型:读教辅作文类的占71%,读文学故事类的占51%,读科普类的占64%,读卡通漫画类的占87%,读报刊杂志的占40%,读其它类型的占14%,其中读教辅作文类的高居榜首。(五)课外阅读条件:1、关于课外书的来源:自己买的有79%,向学校图书馆或班里图书角借来的有92%,来自其它方式的有21%。2、关于家庭读书氛围:家里订阅报刊杂志(包括《少年先锋报》)一份以上的有33%,而订阅两份以上的仅04%;家里父母能平均每天读书或报刊杂志半小时以上的有45%,能读一小时以上的仅60%;有书房、书橱或其中之一的为73%;拥有课外书不足10本的高达18%,实际上,一本课外书也没有的大有人在,而拥有课外书30本以上的仅占34%。二、家长问卷统计结果:(一)关于孩子课外阅读习惯:作为孩子课外阅读的观察者,5%家长认为孩子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12%的家长反映孩子有课外阅读行为,38%的家长反映孩子没有读课外书。(二)关于课外阅读活动意义:99%的家长认为读课外书是有益的,只有01%的家长认为课外阅读对孩子没有什么明显帮助。但认为课外阅读就是为了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提高学习成绩的家长高达08%。(三)关于亲子阅读:经常和孩子一起读书的只有42%,偶尔和孩子一起读书的有34%,没有亲子阅读经历的有24%。大多数家长反映自己没有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四)关于课外阅读困难:32%的家长认为孩子课外阅读最大的困难是理解能力不强(而低段多反映学生识字量不足,影响孩子阅读),40%的家长反映孩子课外阅读缺乏指导。(五)关于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97%的家长对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明确表示支持,只有10%的家长明确表示不赞同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三、结果分析:(一)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观态度积极。调查结果反映出真正不爱读课外书的学生并不多,不到百分之十。100%的学生希望学校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阅读活动。这对我们即将开展的课题研究是十分有利的,同时也告诉我们,课外阅读的关键是能否长期坚持。不过,我们调查发现,二年级选择“一点都不喜欢”的学生比例高达20%,这是令人忧虑的。它提醒我们,课外阅读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必须从小抓起。 (二)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浓厚,主动性不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调查表明,我区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缺乏,表现在年龄差异上,越到高年级,喜欢课外阅读的学生越少。另外,遇到困难,有相当部分学生采取的是放弃与逃避,不能正视。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因为越到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越大;二是家长与教师对课外阅读的片面认识与要求导致学生丧失阅读兴趣(家长要求学生课外时间看作文书的高达45%),三是充满神奇、幻想的影视特别是动画片的巨大影响。我们还发现,尽管地处农村,网吧对学生的影响虽然还不是很明显,但所占百分比已经超过了选择读书的,这尤其表现在中高年级,是我们需要引起重视的。(三)学生课外阅读意志品质不强,阅读量小。调查发现,我区农村相当部分学生缺乏课外阅读专注性品质即注意力,不爱读课外书,且有愈来愈烈之势。直接导致课外阅读总量小,无论哪个年级,能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很少很少。而且,相当多学生现有的课外阅读量距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去甚远。这说明,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意志品质的锻炼,提高其自控能力。(四)学生课外阅读畏难情绪较大,能力较低,方法不多。调查发现,尽管不少学生能够用一些常用的读书方法,但是思考程度不高,能够综合运用的很少,即使是高年级,相当多的学生也不愿采用写读书笔记、读后感等语言内化与思考程度要求较高的读书方法。家长们反映,很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理解能力差,不认真,怕吃苦,持续时间短,懒于动脑思考,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五)学生课外阅读内容单一,种类少。在内容选择上,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是学习辅导(其中主要是作文)类、童话故事类和漫画卡通类课外书籍。对于其它书籍,比如《百科知识大全》、《十万个为什么》、经典名著以及其它史地、人文等方面的书籍,即使适合他们阅读,他们也不会主动选择来读。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受家长只关注孩子成绩,忽视孩子全面发展的急功近利思想影响,二是受自身对一些直观性强的、能调动各方面感觉器官的事物比较感兴趣的心理发展特点的影响。(六)家长、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意义认识片面。相当大部分家长急功近利,希望课外阅读能立竿见影,迅速提高孩子学习成绩或是作文水平。而不少学生受家长影响,对课外阅读同样带有很大的功利性,他们就是冲着能提高学习成绩、作文水平而读的。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不过,值得欣慰的是,绝大多数家长并不支持孩子阅读卡通漫画类纯视觉读物。(七)学生课外阅读文化氛围差,无书可读。离孩子最近的人,往往给予他们的影响最大。由于自身素质的局限,家长普遍缺乏阅读习惯,亲子阅读经历极少,不能给学生树立身边的读书榜样。同时,由于农村生活习惯与经济限制,大多数家长也没有为孩子创造一个比较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因此,学生普遍缺乏来自家庭的文化熏陶。另外,家长们对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网络阅读比较陌生,也不利于孩子阅读视野的拓展。而更严重的是,学生无书可读。几乎所有被调查的班上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图书角(挂上三五本或是几张报纸,那不叫图书角),学生个人藏书严重不足(不少学生把家里所有课堂以外的书都算上了,数量也很低)。(八)学校对课外阅读重视不够,学校图书室利用率低,课外阅读活动贫乏。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学校不够重视,图书室没有专人负责,没有做到向学生全面开放;二是学校现有图书内容陈旧,数量有限,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严重不足;三是任课教师迫于教学压力,很少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各种书籍。所以,几乎所有被调查学校都很少或是根本没有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尽管学校都配备了大量的图书,但实际借阅率并不高。这是导致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丧失、阅读积累少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九)广大家长支持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从家长的反馈来看,这次调查起到了一个认识引导作用,激发起了家长们对孩子课外阅读的关注与思考,家长明确表态支持课外阅读的百分比高达97%,明显高于学生问卷反映出来的(过去时支持态度)26%,为即将开展的课题研究作了比较到位的前期宣传、动员准备,有利于学生和家长观念的转变,有利于课题研究的施行。对开展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建议:一、 少些功利色彩,注重兴趣培养。1、转变观念,少些功利色彩。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首先要努力转变教师,特别是家长对课外阅读意义的片面认识。应该认识到,课外阅读是学生课堂阅读与学习的延伸,课外阅读的直接目标应该是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具有较为广阔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当新的学习内容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便能较好较快的同化新的学习内容,学得更快,学得更好。课外阅读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良好个性与健全人格的形成。我们必须明白,语文素质的提升归根到底还取决于学生自己的勤奋阅读和领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同样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勤奋阅读与领悟。因此,课外阅读,绝不仅仅是多读几本书,简单地达到一定的阅读量。作为老师,或是家长,绝不能把它当成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或是学习成绩的制胜法宝。

苏霍姆林斯基。亲子阅读又称亲子共读,就是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在学生课外阅读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最好的方式之一。当爸爸妈妈和孩子共读一本书时,很容易会让孩子觉得读书是一件非常快乐事情,进而更愿意自发地去进行阅读。

亲子阅读的文献

孩子写的可能会更多一些,先写孩纸在书中积累到的好词好句,然后再让孩纸写故事的主要内容,最后写孩纸的读后感,然后再写家长的读后体会PS:读后感,一般都是写读了这篇文章自己体会到了什么,或者是读懂了什么。望采纳,我也是个学生党。

亲子阅读心得 今日女儿就读的新成幼儿园举办了一次关于“亲子阅读”讲座。为此,学校特别邀请了南京幼儿早教方面的专家周院长女士给我们家长授课,主要指点正确的阅读方法。  课堂上,专家提及关于国外阅读习惯的景象,其实也并非一日之间所能形成的,他们就是从娃娃抓起,从娃娃重视起来,养成一个阅读的良好习惯,因为他们懂得“尽早阅读,就是一切”的道理。  当然,就说自己从女儿婴儿时期就曾接触过一些关于婴幼儿阅读方面的书籍,但平日里也只是心情好时,陪女儿读读,不能持之以恒,心情不好时,也就哄她自己看去。这种现象,现在想想自己很不应该了。通过了这堂课的聆听,我的思想中已有了一个很大的转变了。现场专家也给我们演示阅读了《猜猜我有多爱你》、《爷爷一定有办法》、《大卫 不可以》等等经典幼儿绘本,同时也讲解了画家的用意之深和创造之奇特的心境。更从大人的角度使之了解图画书的透彻性,让我们和孩子共同发现:阅读可以有很多方式,也会有更多的发现。在此我通过对于专家讲座归纳和自己的理解,略作一二心得分享:  一、怎样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书   书的选择很重要。女儿现在就读小班,由于年龄尚小关系,应该选择一些图画比较多文字较少、色彩比较鲜艳、语言比较规范,能正确运用语言,从而提倡“完整语言”的教育。  二、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1 尽早给孩子阅读。   2 每天至少要有个固定的读书时间。(一般建议在晚上睡觉之前,因为,幼儿在睡觉的浅睡眠时期最容易进行总记忆)    从几个字、几行字开始逐步成长,慢慢增加。让她感觉有熟悉感,从而喜欢它。    故事与音乐的组合法、故事游戏法、延伸想象法、角色扮演法等,让孩子有间接或直接的体验机会。  当然以上这些我认为应建立在,读她们感兴趣的书基础上,如果不够引起她们的注意,她们会自己保护起来、封闭起来,不学了、不想要了,会把注意力转移到感兴趣的地方去了,大人也会无可奈何啊!  三、家长给孩子的阅读方式   首先,给孩子几分钟的时间静下来,再作故事的讲述。    让孩子一起参与阅读,给孩子书本拿在手里,感受一页一页轻轻翻书的享受,养成爱书的好习惯。    读书时家长都要先读:书的名称、书的作者~~~等,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读书要有始有终,安静的读完。当然也要注意书内的情节变化,带感情色彩,有抑扬顿挫感,要充满爱心。让孩子感受图画书故事里的氛围,快乐并开心的阅读。  最后也要注意,每读一本书要仔细观察其中每个人,每件事的变化,让孩子能在其中获得想要的东西。  我们都相信关于孩子阅读不仅仅只是这些。还有许许多多好的方式和方法。只要能及时把握教育的契机,恰到好处。一定还会引领自己的孩子成功的走过这个“幼儿语言的关键期”。  此次,作为家长真的很感谢幼儿园老师们的良苦用心,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下一代,她们不仅给予了宝宝们的关爱,还要为我们家长增长育儿知识搭建平台。我们可要真该努力了。

苏霍姆林斯基。亲子阅读又称亲子共读,就是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在学生课外阅读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最好的方式之一。当爸爸妈妈和孩子共读一本书时,很容易会让孩子觉得读书是一件非常快乐事情,进而更愿意自发地去进行阅读。

什么是亲子共读?亲子共读,又称亲子阅读,是指爸爸妈妈与孩子一起阅读。(注:超过6岁孩子更喜欢自己一个人阅读,亲子共读的美好时光是有限的,得多多珍惜)需要注意的是,在孩子不同阶段亲子共读的方式会有不同:0-3岁以听为主,因为孩子还不认识字。3-6岁重于阅读过程,增强亲子间感情。为什么要进行亲子共读?1、让孩子认识字,多学习知识2、培养孩子多方面能力:观察力、想象力等等。3、帮孩子爱上阅读,重点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第3种最最最重要,等于是在6岁前给孩子一把开启智慧的金钥匙,难道这还不够吗?所以,一切亲子共读皆以“让孩子爱上阅读“出发,如果孩子不喜欢这一页,翻下一页;如果孩子不喜欢这本书,换另一本书直到孩子对那本书感兴趣为止。但,孩子感兴趣的书不一定是好书,需要我们父母进行书籍筛选。怎样进行有效的亲子阅读,我简单提供我和我家宝贝的亲子阅读,我家孩子现在特别喜欢阅读,已经读过很多本书。第一,要有固定时间。一天中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孩子共度亲子阅读时光。开始的时候,孩子喜欢玩,可能不愿意读书,妈妈可以自己读,声情并茂,孩子会被吸引过来。我家是每天固定时间,晚上睡觉前读睡前故事,下午午睡后读一会,到了读书时间,孩子自己就去找书。第二,选择合适的绘本。随着孩子年龄增长,选择不同的绘本。很小的时候,选择图文并茂的,故事情节简单的童话,孩子会很喜欢,大了就选择相对复杂些的,再大了,孩子自己就会阅读了。第三,从小就做亲子阅读。孩子是很聪明的,孩子四个月的时候,就可以和孩子一块看绘本了,看一些图片,比如动物和植物一类的,也适量读一些短故事。第四,读完之后,让孩子组织语言,把故事讲出来。在和孩子一起读书,读过几遍之后,让孩子讲给爷爷奶奶听,孩子开始讲的不太好,也要给孩子奖励,慢慢地孩子讲的越来越好,这样就会增强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锻炼思维能力。第五,与孩子一起表演故事情节。和孩子一起玩的时候,根据故事情节,进行表演,也可以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参加进来,一起参与,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表演能力,增强家庭氛围。第六,孩子大了,还要一起度过读书时光。妈妈和孩子选择自己的书,读完之后要交流,还要写下读书笔记。我和我家孩子就是这样做亲子阅读的,现在晚上吃了饭,我们都在读自己的书,家里很安静,只有一起吃饭的时候,才热闹起来。

亲子阅读概念文献

父母陪孩子一起读书,最近出了个咕噜咕嗞绘,特别适合在家里亲子阅读用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调查步骤:1、确定调查对象。根据学校所处不同地理环境,按我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层次,我们分别选择了分属不同层次的陈家桥镇、回龙坝镇、土主镇、中梁镇等四镇,其中陈家桥镇属于经济较发达的农村地区,回龙坝镇、土主镇属于经济发展中等水平的农村地区,而中梁镇是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山地农村地区。在这些镇,我们随机选择了陈家桥小学、土主小学、保农小学、玉屏小学、新发小学、中梁小学等六所小学的部分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作为我们的调查对象。2、设计调查问卷。在设计问卷调查表时,我们参考了一些相关的调查设计,问卷内容分学生和家长两部分,共设计了30个学生问题(全是选择式),涉及学生课外阅读心理品质、阅读方向、阅读活动、外部影响和开展条件;共设计了5个家长问题(全是问答式),主要是了解家长对孩子课外阅读的认识关注程度。3、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2007年10月,我们向上述学校的有关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表,并说明了填写要求。历时一周,我们共发出问卷396份,回收有效问卷365份。4、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调查结果与思考:一、学生问卷统计结果:(一)课外阅读的心理品质:1、主动性品质: (1)关于兴趣: “双休日,你最喜欢干什么?”选择“看电视”的学生占40%,选择“出去游玩”的学生占95%,选择“上网打游戏”的学生占23%,选择“看书”的学生占52%。(2)关于动机:在如何看待课外阅读的意义上,00 %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25%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个人文化素养,47%认为可以积累优美词句,提高作文水平,20%的学生认为可以扩大知识面,弥补课堂阅读的不足。(3)关于态度:对课外阅读活动的参与程度,选择“很喜欢”与“喜欢”的占78%,选择“喜欢,但很少读”的占90%,选择“一点都不喜欢”的占32%。平均每天坚持读书一个小时及以上的05占%,坚持半小时左右的占82%,偶尔读一读的占62%,一点不读的占51%。越到高年级,平均每天坚持读书时间半小时以上的学生比例越大。 (5)关于阅读心理需求:从学生关于课外阅读的愿望来看,34%的学生希望得到关于阅读内容的推荐帮助,98%的学生希望得到阅读方法的指导,58%的学生希望得到来自长辈或老师的监督,03%的学生希望有一个读书交流场所或环境。100%的学生希望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2、专注性(注意)品质:区别不同年段阅读能力,每个年级段每天阅读量按200或300字级差为准,低段达到200字及以上的为73%,中段达到200字以上为80%,高段达到500字及以上的为95%。总的来说,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课外阅读的专注性品质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高段每天阅读量不到200字的达75%,而六年级尤甚,高达53%。3、持久性品质:(1)以能否读完一本书为例,随便翻翻的占52%,只挑选有趣的地方读的占95%,能认真读的仅占53%。(2)从学生现有的课外阅读总量来看,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课外阅读要求,调查反映,各年段(以双年级为准)已达到阅读量要求的百分比分别是:低段4%,中段5%,高段27%。而六年级阅读总量在30万以下的,高达47%,距离小学毕业应该达到的145万字的课外阅读总量相去甚远。我们还发现,在自发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较好的班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远远领先于其他班级的学生。4、探索性品质:(1)关于读书方法:86%的学生会用摘抄好词佳句、写读后感、圈点批注、讲述、边读边思考想象等读书方法,但选择方法比较单一,尤其是写内化程度要求较高的读后感的学生仅30%。阅读中遇到问题,29%的学生能查阅工具书或是问身边的人。(2)关于阅读理解:86%的学生认为自己不但能读懂,还有自己的想法,82%的学生认为自己基本能读懂,而只有32%的学生表示不认识的字太多,读不懂,且主要集中在本身识字不多的低年级段。这反映出学生识字、理解等阅读的基本能力整体较好。(二)课外阅读外部影响:1、给予学生课外阅读影响的人:影响最大的依次是,教师,为94%,父母,为12%,同学,为99%,伟人、名人,为42%。2、学生反映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态度:否定的为51%,不介入的为23%,赞同的,占26%,其中表示会主动为孩子筛选或购买的的仅29%。父母最支持看的课外书依次为作文选,为45%,名著,为26%,百科全书,为79%,其他诸如上网阅读、报刊杂志,为%,卡通漫画,75%。(三)课外阅读活动开展情况:1、关于日常课外阅读:63%的学生反映老师经常要求学生读课外书,22%的学生反映老师偶尔要求读课外书,15%的学生反映老师没有要求课外阅读。2、关于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08%的学生反映班里有开展读书交流活动,93%的学生反映班里偶尔开展过读书交流活动,99%的学生反映根本没有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四)课外阅读方向:1、关于图书图文形式: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低段喜欢读纯图画的图书或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图书占19%,中段、高段逐步转向喜欢读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图书或纯文字图书,分别占60%和53%。2、关于图书内容类型:读教辅作文类的占71%,读文学故事类的占51%,读科普类的占64%,读卡通漫画类的占87%,读报刊杂志的占40%,读其它类型的占14%,其中读教辅作文类的高居榜首。(五)课外阅读条件:1、关于课外书的来源:自己买的有79%,向学校图书馆或班里图书角借来的有92%,来自其它方式的有21%。2、关于家庭读书氛围:家里订阅报刊杂志(包括《少年先锋报》)一份以上的有33%,而订阅两份以上的仅04%;家里父母能平均每天读书或报刊杂志半小时以上的有45%,能读一小时以上的仅60%;有书房、书橱或其中之一的为73%;拥有课外书不足10本的高达18%,实际上,一本课外书也没有的大有人在,而拥有课外书30本以上的仅占34%。二、家长问卷统计结果:(一)关于孩子课外阅读习惯:作为孩子课外阅读的观察者,5%家长认为孩子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12%的家长反映孩子有课外阅读行为,38%的家长反映孩子没有读课外书。(二)关于课外阅读活动意义:99%的家长认为读课外书是有益的,只有01%的家长认为课外阅读对孩子没有什么明显帮助。但认为课外阅读就是为了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提高学习成绩的家长高达08%。(三)关于亲子阅读:经常和孩子一起读书的只有42%,偶尔和孩子一起读书的有34%,没有亲子阅读经历的有24%。大多数家长反映自己没有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四)关于课外阅读困难:32%的家长认为孩子课外阅读最大的困难是理解能力不强(而低段多反映学生识字量不足,影响孩子阅读),40%的家长反映孩子课外阅读缺乏指导。(五)关于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97%的家长对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明确表示支持,只有10%的家长明确表示不赞同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三、结果分析:(一)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观态度积极。调查结果反映出真正不爱读课外书的学生并不多,不到百分之十。100%的学生希望学校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阅读活动。这对我们即将开展的课题研究是十分有利的,同时也告诉我们,课外阅读的关键是能否长期坚持。不过,我们调查发现,二年级选择“一点都不喜欢”的学生比例高达20%,这是令人忧虑的。它提醒我们,课外阅读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必须从小抓起。 (二)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浓厚,主动性不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调查表明,我区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缺乏,表现在年龄差异上,越到高年级,喜欢课外阅读的学生越少。另外,遇到困难,有相当部分学生采取的是放弃与逃避,不能正视。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因为越到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越大;二是家长与教师对课外阅读的片面认识与要求导致学生丧失阅读兴趣(家长要求学生课外时间看作文书的高达45%),三是充满神奇、幻想的影视特别是动画片的巨大影响。我们还发现,尽管地处农村,网吧对学生的影响虽然还不是很明显,但所占百分比已经超过了选择读书的,这尤其表现在中高年级,是我们需要引起重视的。(三)学生课外阅读意志品质不强,阅读量小。调查发现,我区农村相当部分学生缺乏课外阅读专注性品质即注意力,不爱读课外书,且有愈来愈烈之势。直接导致课外阅读总量小,无论哪个年级,能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很少很少。而且,相当多学生现有的课外阅读量距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去甚远。这说明,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意志品质的锻炼,提高其自控能力。(四)学生课外阅读畏难情绪较大,能力较低,方法不多。调查发现,尽管不少学生能够用一些常用的读书方法,但是思考程度不高,能够综合运用的很少,即使是高年级,相当多的学生也不愿采用写读书笔记、读后感等语言内化与思考程度要求较高的读书方法。家长们反映,很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理解能力差,不认真,怕吃苦,持续时间短,懒于动脑思考,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五)学生课外阅读内容单一,种类少。在内容选择上,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是学习辅导(其中主要是作文)类、童话故事类和漫画卡通类课外书籍。对于其它书籍,比如《百科知识大全》、《十万个为什么》、经典名著以及其它史地、人文等方面的书籍,即使适合他们阅读,他们也不会主动选择来读。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受家长只关注孩子成绩,忽视孩子全面发展的急功近利思想影响,二是受自身对一些直观性强的、能调动各方面感觉器官的事物比较感兴趣的心理发展特点的影响。(六)家长、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意义认识片面。相当大部分家长急功近利,希望课外阅读能立竿见影,迅速提高孩子学习成绩或是作文水平。而不少学生受家长影响,对课外阅读同样带有很大的功利性,他们就是冲着能提高学习成绩、作文水平而读的。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不过,值得欣慰的是,绝大多数家长并不支持孩子阅读卡通漫画类纯视觉读物。(七)学生课外阅读文化氛围差,无书可读。离孩子最近的人,往往给予他们的影响最大。由于自身素质的局限,家长普遍缺乏阅读习惯,亲子阅读经历极少,不能给学生树立身边的读书榜样。同时,由于农村生活习惯与经济限制,大多数家长也没有为孩子创造一个比较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因此,学生普遍缺乏来自家庭的文化熏陶。另外,家长们对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网络阅读比较陌生,也不利于孩子阅读视野的拓展。而更严重的是,学生无书可读。几乎所有被调查的班上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图书角(挂上三五本或是几张报纸,那不叫图书角),学生个人藏书严重不足(不少学生把家里所有课堂以外的书都算上了,数量也很低)。(八)学校对课外阅读重视不够,学校图书室利用率低,课外阅读活动贫乏。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学校不够重视,图书室没有专人负责,没有做到向学生全面开放;二是学校现有图书内容陈旧,数量有限,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严重不足;三是任课教师迫于教学压力,很少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各种书籍。所以,几乎所有被调查学校都很少或是根本没有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尽管学校都配备了大量的图书,但实际借阅率并不高。这是导致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丧失、阅读积累少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九)广大家长支持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从家长的反馈来看,这次调查起到了一个认识引导作用,激发起了家长们对孩子课外阅读的关注与思考,家长明确表态支持课外阅读的百分比高达97%,明显高于学生问卷反映出来的(过去时支持态度)26%,为即将开展的课题研究作了比较到位的前期宣传、动员准备,有利于学生和家长观念的转变,有利于课题研究的施行。对开展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建议:一、 少些功利色彩,注重兴趣培养。1、转变观念,少些功利色彩。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首先要努力转变教师,特别是家长对课外阅读意义的片面认识。应该认识到,课外阅读是学生课堂阅读与学习的延伸,课外阅读的直接目标应该是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具有较为广阔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当新的学习内容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便能较好较快的同化新的学习内容,学得更快,学得更好。课外阅读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良好个性与健全人格的形成。我们必须明白,语文素质的提升归根到底还取决于学生自己的勤奋阅读和领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同样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勤奋阅读与领悟。因此,课外阅读,绝不仅仅是多读几本书,简单地达到一定的阅读量。作为老师,或是家长,绝不能把它当成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或是学习成绩的制胜法宝。

亲子阅读就是父母和孩子一起进行阅读,在这个阅读的过程中,使是孩子不断的提问,父母不断的解答。亲子阅读6要素1、保持孩子安宁愉悦的心情;2、选择孩子不容易分散注意力的时间;3、选择孩子兴趣范围内的故事;4、充满戏剧色彩、热情洋溢地朗读故事;5、深情地和孩子对视,并鼓励他/她的一切反应;6、信任宝宝,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同时期书不同1岁以前给宝宝买布或无毒塑料制成的“撕不烂的书”,这些书容易清洗和消毒。 宝宝比较喜欢简单、清晰、色彩鲜艳的图书。特别是有大幅图案和简短文字的图书最能有效提高宝宝的语言发展水平。 有简单的韵律、动植物图片和娃娃笑脸的图书,最受青睐。 2岁时期 给宝宝买一些结实的卡式书。 送给宝宝图画较多的儿歌书藉,或有着简单情节的童话书。 3岁时期 给宝宝选择有着丰富情节的故事书,特别是那些对简单文字作出特别标注的图书。 给宝宝看参与动脑和动手的智力图书。 日常规范、方位概念等启发教导性的图书也是应该给宝宝准备的。一、亲子阅读满足了孩子们听故事的需求,诱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孩子们天生就爱听故事,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都是他们的最爱。故事里的小动物都可以成为他们喜爱的对象。由于幼儿识字较少甚至不识字,听故事就成了他们最喜欢的事情。并且,孩子能在阅读中边读边吸收,边分析边理解,让孩子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喜爱阅读的孩子会自得其乐,使阅读成为一种内在的需求,一种愉悦的享受过程。 二、亲子阅读可以加深亲子沟通,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 如今的社会生活可以说是快节奏的。白天,年轻的父母们去上班,孩子们上幼儿园,情感的交流机会与时间相对而言就减少了许多。如果每天晚上用上几十分钟进行亲子阅读,那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孩子们的内心就会产生一种“爸爸妈妈很爱我”的幸福感觉。日久天长,亲情就会像春雨滋润春苗一般,使幼儿茁壮成长。 三、亲子阅读可以极大地提高孩子们的阅读能力,积累和发展语言,开发智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亲子阅读看起来似乎只是父母讲、孩子听,但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会认识许多字,而且能学习到许多语言。孩子听故事的过程,也是他们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同时,孩子听故事,会使他产生许多联想、许多疑问,诱发他思考许多问题。所以,亲子阅读不但为孩子积累了知识,丰富了语言,而且有利于开发孩子的智力,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孩子逐日聪明起来。

亲子游戏的文献综述

第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第二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智力,第三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第四有利于促进家庭和睦,第五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摘要:家庭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非常巨大,但现今很多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已经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及身体健康。针对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现状,本文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更好地帮助幼儿快乐成长。关键词:家庭教育;现状;建议“曾子杀猪取信”是一则广为流传的关于家庭教育的典案。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良好行为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学前儿童的学习主要以模仿学习为主,而且他们的模仿能力十分强大,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喜欢去探索。但由于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所遇的事物不分好坏不加以过滤就全部学习了。所以,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儿童接触美好的事物,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我国家庭教育现状分析(一)家长不良行为习惯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当前由于新媒体的发展,父母有了更多的娱乐活动,例如,有的父母在家中陪伴孩子时,不与孩子交流只顾自己玩微信和手机游戏等。孩子很没趣,坐在父母身边有样学样,当“忠实观众”。还有一些父母热衷于“传统娱乐项目”在家里或者棋牌室与人打麻将,忘记时间,忘记孩子。有媒体报道,有一位家长因为打麻将忘记接幼儿园的儿子放学,导致孩子出了意外。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对学习很难提起兴趣。(二)家庭教育不当不利于学前儿童良好性格的养成由于当下社会生活节奏快,如果父母双方都是上班族,周末还要做家务及各种应酬,生活压力过大,因此,下班后身心俱疲,无心与孩子玩耍,只能把孩子交给老人看管,不能跟孩子有很好地精神沟通。为了补偿孩子,就在物质上无节制地满足孩子,加之老人带孩子,隔代抚养溺爱现象更严重。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爱攀比,花钱大手大脚,不听从管教,爱耍脾气,不懂得尊重他人,独立性差,与父母的关系不好。还有一些家庭是母亲全职在家里照顾孩子,由于母亲生活单一,加之家务劳累,母亲脾气比较暴躁,导致家里从早到晚弥漫着“火药味”。在这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脾气暴躁、敏感、好胜心强。这样性格的孩子如果不加引导教育,有可能走上歪路。(三)家庭教育的缺失不利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当前家庭教育的缺失主要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的缺失。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发展。大量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致使我国出现大量留守儿童,随之而来的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凸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隔代教养据调查,留守儿童教育中隔代教养类型占总数的60%以上,而且教养人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除了满足孩子吃穿外,其它教育被忽略。物质满足父母外出打工,不能陪伴在孩子的身边,所以为了弥补对孩子教养的缺失,父母往往在物质上极力满足儿童,在行为上过度迁就儿童。致使儿童在道德上缺乏引导,在行为上缺乏管束。照顾分歧多很多隔代教养者反映儿童越来越难带,越来越难管教。甚至公然顶嘴,打骂长辈。让隔代教养者非常头疼。父母回家时,隔代教养者会向父母反应,但是父母这时往往不接受,就会造成隔代间的分歧。(四)单亲家庭一般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阴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数据显示单亲家庭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这种现象的最大受害者就是儿童。家庭的破裂,带给他们的是生活环境的巨变和心灵上的打击。他们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宝贝,突然变得无人问津,他们恐惧父母的不理和远离。很多单亲家庭儿童开始逃避现实,无法走出阴影,从而导致各种不良的心理问题。如感情脆弱、消极情绪明显、常感到自卑苦恼、怀疑自己的能力、容易自我放弃;心理封闭、内心孤独、敏感且攻击性强;有敌对、嫉妒、多疑等心理问题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家庭的学生;憎恨心理逆反心理强,容易产生反向行为和其他过激行为。二、家庭环境教育实施建议(一)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儿童的幸福感不取决于物质的丰富与否,主要是儿童的体验,这种体验来源于父母给儿童营造的家庭氛围。如果想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物质环境,家长在创造环境时应该注意以下情况:物质上张弛有度不是给孩子最好的就是对他们好,我们要给他们最合适的。例如,让孩子明白粮食的来之不易,节约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给予孩子生活所需的物品,不能盲目追求数量的多少,对于孩子的无理要求,要用适当的方法遏制,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在自然中养成良好心性《3—6岁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要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让幼儿在自然中感受美、创造美。幼儿通过观察自然中的事物,增加生活情趣的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爱心、同情心和责任感。同时,大自然为孩子提供许多天然材料做玩具,如:小木棍、树叶等。幼儿还可以利用自然中的事物变废为宝,动手自制玩具。让幼儿在自然中充实起来,在自然中养成良好的心性。(二)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幼儿是一个独立有充分自我意识的个体。作为家长不能只注重幼儿物质上的满足,更应该在精神上给予幼儿更多的养分。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氛围包括家长良好的榜样作用、亲子活动的有序开展、拒绝家庭暴力等方面。家庭氛围是一种无形的精神环境,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在与幼儿互动中做好幼儿榜样,真正做到言传身教。同时,家长要重视与幼儿的亲子交流。父母可以和孩子共同合作完成一件或者多件事情,在与幼儿进行亲子活动中,让幼儿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增进父母与幼儿之间的感情,幼儿通过亲子游戏学会分配和分工合作,遇到事情思考问题积极动脑,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增加参与活动的兴趣,性格乐观,抗挫能力增强,更加自信。家庭暴力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幼儿身心的极大伤害。它包括父母间的暴力、父母对幼儿的暴力等。家庭暴力不仅对幼儿身体造成伤害,更重要的是对幼儿心理的伤害。拒绝家庭暴力,创建和谐家庭,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温暖、平等、自由的家庭环境对幼儿树立健全、健康的人格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尊重幼儿健康兴趣的培养幼儿的发展有着自身的特点和独特性。家长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健康兴趣并给予适当机会进行培养。健康的兴趣可以让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有益于幼儿良好心态和学习品质的养成。家长在幼儿兴趣培养中要做到不强迫、多鼓励、讲坚持。同时,家长还要善于利用幼儿的优势智能带动幼儿弱势智能的发展,让幼儿全面发展增加自信心。注重生活教育教育家杜威曾强调“教育即生活”。幼儿的教育应注重在生活中取材,在生活中实施。幼儿的学前教育应注重兴趣培养和习惯的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有益于幼儿当前的发展,更有益于幼儿未来的发展。总之,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家庭环境教育密切相关,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幼儿就像需要呵护的幼苗,需要家庭环境教育为他提供良好的土壤、阳光、空气、水分等营养的环境。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基础教育司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北京: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容中逵当前我国乡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特征问题及解决思路[J]现在教育论丛,2010,(1)[3]群安,孟义国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点滴[EB/OL][4]金芳浅谈家庭教育对幼儿个性的影响[EB/OL]作者:潘海丽 单位: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能够让孩子健康成长,让孩子更加乐观,孩子的心态也会积极向上,可以增加与孩子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