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政治经济学论文

跨国公司行为的国际政治经济分析

2023-12-10 12:5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跨国公司是国际关系的重要行为主体之一,也是国际关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跨国公司有其深刻的实践和理论渊源。最早的跨国公司经营可以追溯到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东印度公司。二战结束后,在对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的研究中,行为者多元论逐渐取代了国家唯一行为者说,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由单一的国家行为体扩展为国家与非国家两大类行为主体,后者包括三种主要形式: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与跨国公司。实践表明,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与发展,显现出逐渐对军事依赖的减弱,转而依靠政治经济格局。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形成以及不断的发展,跨国公司在其间的作用越来越不可忽视。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基于国际政治学领域的新现实主义视角来分析跨国公司的具体行为,以及其给国际政治和经济带来的影响,以期对“一带一路”跨国公司解决目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跨国公司;国际政治经济;“一带一路”


  一、跨国公司


  对于什么是跨国公司,众说纷纭:从广义上来讲,跨国公司是指超越本国国界而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从事一系列商业性活动的公司,通常采用股份制形式。跨国公司在一个总部的管理与控制之下,各个子公司之间连成一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经营活动,其投资、生产、经营编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从经济层面上来讲,跨国公司是一个跨国家的经济性组织,以分属不同国家的各个实体组合而成。从法律角度来讲,跨国公司是指一个由所属的公司或企业依据不同国际法律成立的许多个法律实体。等等。但是通过比较发现,对于跨国公司的概念,比较有代表性的和被广泛的接受的理论就是联合国给出的定义,即指一个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实体组成的企业,而不论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范围如何,这种企业的业务是通过一个或者多个决策中心,根据一套决策办法经营的,因而具有一贯的政策和共同的战略,即该企业的各个实体由于所有权或别的因素相互联系,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体能对其他实体的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可以同其他实体分享知识、资源以及分担责任。[1]因此,本文将以这一跨国公司概念为基础进行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当今世界,跨国公司不再像传统的理论研究中讲述的那样:跨国公司作为垄断力量,在经济上表现为经济垄断。相反,我们可以从很多实例中看到,跨国公司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领域内的自由竞争实体,并在全球化浪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随着冷战的结束,跨国公司不断发展,并呈现出合作性强、政治介入性强以及以发展中国家为母国的跨国公司不断增多的特点。


  二、跨国公司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1.对国家主权的影响


  自《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签订以来,主权国家在国际关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伴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一些非主权国家行为体,即主权国家以外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的实体应运而生,而本文所讲的跨国公司正是非主权国家重要行为体之一。它之所以有这么高得地位,主要原因就在于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与主要原动力,其在国际贸易领域的所占世界贸易额大约为三分之二,可见其是多么的“财大”。同时,跨国公司最近几年在全球范围内的投资形成了以横向为主的全球性分工体系,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关系,使得跨国公司国籍观念日渐淡薄,正在向无国籍公司发展。


  从本质上讲,这种超国家的经济行为主体的存在,正是对东道国主权造成侵蚀的主要攻击者。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我们先要知道所谓主权,就是主权国家的固有权利,变现为对内最高,对外独立。也就是说,国家的权力都是由主权来保证的,一旦主权收到侵犯,国家就危在旦夕,然而,随著“财大气粗”的跨国公司力量的不断增大,一些问题便突显出来,例如,偷税、漏税等问题,它们的出现正是对东道国主权的侵犯,随着这些问题多了起来,那么国家主权便会一步一步地受到侵蚀。


  此外,跨国公司的到来因携带了高新的技术、雄厚的资金以及优越的管理经验等而给东道国带来了丰厚的实惠。但与此同时,跨国公司也可能带来一些消极因素,比如,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可能会利用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环境标准差异把一些污染严重、在自己国家本已受到严格控制甚至制止的行业转移到作为东道国的发展中国家;同时,跨国公司也会钻东道国国内法律法规与世界未接轨或者体制不健全的空子,获得某些软性的、政策性的非法利益。为此,体制逐渐健全的东道国就日益依照相关规则和惯例对跨国公司尤其是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行为实行政府规制,规制的目的是趋利避害。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东道国本身就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因此,这些规制政策是否能够起到“避害”的作用还是未知数,但是却往往事实上造成跨国公司的利益受损或受限。鉴于此,跨国公司通常采用如下方式对东道国的政府规制做出反应:首先,以国际投资自由化为口号或者旗帜,力促母国政府与东道国政府谈判协调以到达自身经济目标,这实质上是一种典型的以政治手段达到经济目的的过程。其次,利用既有的国际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WTO)、地区合作组织如欧盟以及双边经济合作协议等建立一种多边、区域或者双边的投资协定对东道国的政府规制进行国际协调。最后,进行投资转移,避免东道国政府规制,比如,我国相关的一些环境、劳工使用标准等法律法规的出台,使某些跨国公司把原先投资中国的产业南移到东南亚的越南、泰国等地。


  2.促进国际合作


  由于跨国公司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各项活动必将对母国和东道国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在现实中,跨国公司常常针对本国政府或者其他国家机关做一些客观上有利于东道国国家利益的游说活动。这些活动目的是为了维护跨国公司自身利益,客观上却成为母国与东道国之间公共外交的中要组成部分。跨国公司在公共外交中的起到了东道国与母国政府之间纽带的作用。一方面,跨国公司的努力客观上拉紧了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距离,促进了他们之间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跨国公司的企业身份,也促进了政企之间良性互动。需要指出的是,跨国公司与维护国家利益为根本的各国政府或者其他国家机关之间在某些情况因各自利益与侧重点的不同难免会发生摩擦甚至冲突。[2]诸如国际组织联合国、国际机制G20,应当更多地承认跨国公司在国际政治中作为非主权国家行为体所起的重要的、积极的作用,引导其更加规范的行为方式,为全球治理做出更大的贡献。[3]3.经典案例分析


  2010年1月12日(美国当地时间12日15时,中国北京时间13日7时),谷歌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法律顾问戴维·多姆德在谷歌官方博客上发表了一篇名为“AnewapproachtoChina”的博文,声称由于面临着来自中国内部的网络攻击、谷歌中国公司不愿意继续接受中国官方的搜索结果审查,谷歌将重新评估中国业务运行可行性,考虑关闭“谷歌中国”网站以及中国办处。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段时间内,“谷歌中国”的母国美国,从国务院发言人到国务卿最后到总统,纷纷不同程度地对中国的网络信息安全监管指手画脚甚至有“兴师问罪”的味道,一起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经营过程中的商业性事件短期之内被政治化甚至有蔓延的趋势,这便是轰动一时的“谷歌事件”。“谷歌事件”发生后立即引起广泛关注,2010年1月17日出现微妙转折即香港媒体所称的“谷歌已否认媒体报道的关闭谷歌中国网站和办事处”新闻,北京时间2010年3月23日凌晨3时零3分,谷歌副总裁兼首席法律顾问多姆德公开发表声明,再次借黑客攻击问题指责中国,宣布停止对谷歌中国搜索服务的“过滤审查”,并将搜索服务由中国内地转至香港,延续两个多月的“谷歌事件”最终以闹剧形式收场。至今,事件已过去,但该事件的影响至今犹存,下文将由此来探讨该事件在国际政治层面上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按照国际惯例,大的商业公司尤其是跨国公司,通常都是极力避免涉入政治,尤其是跨国公司进行海外经营时基本都是尽可能避免与东道国政府直接打交道。但在谷歌事件中,本是一场商业摩擦或者说严重些是商业纠纷,完全可以通过商业途径来解决问题。但谷歌公司在这起事件中的举动不但越级,而且越的超乎寻常:谷歌不仅向中国提出了政治要求,而且要求的范畴直指中国司法领域而要求中国改变现行法律。不仅给中美两国相关行业造成了恶劣影响,而且严重影响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与稳定。


  三、跨国公司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全球近200个主权国家和地区,如果把这些国家和地区视为分布在地球上的国土板块,跨国公司通过自己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活动,把整个世界联系起来,形成了“地球村”,可以说,“跨国公司是全球化的引擎”。我们可以从跨国公司的母国和东道国的经济变化来分析这一节。


  第一,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可以使母国的充裕资本和东道国的其他生产要求結合,促进了两国经济增长,增加了世界福利。对于母国而言,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将本国已经或即将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并且为国内已经或即将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空间,从而实现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对于东道国而言,引进和消化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开发本国的比较优势,优化本国产业结构。因此,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首先是通过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入,改变了东道国的投资结构;其次,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提高了东道国的国民收入水平,改变了其消费结构;再次,跨国公司的竞争和示范效应,提升了当地企业的技术水平,促使其投资结构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有利于东道国发挥比较优势,升级本国产业结构。


  第二,我们可以看到目前跨国公司的不断发展,以及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和经营活动的不断增多,使其对母国的就业数量产生了“替代效应”和“刺激效应”。跨国公司对母国就业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跨国公司的大批外语精通、技术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优秀员工去东道国工作,导致母国人才外流;二是由于其母国非生产性就业机会的增加,母国增加了教育和培训的机会,更多的劳动力从事现代服务业,提升了其就业质量。虽然跨国公司母国“流失”了一些人才,但是其依然是有母国国籍身份的,在总体看来,跨国公司极大地提升了母国的就业质量。对东道国就业数量上和质量上体现为:通过各种培训和深造的机会,提高了东道国就业人员的素质;由于其实力雄厚,为东道国员工提供了较高的薪酬和较好的工作环境。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跨国公司对国际政治经济上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可忽视的是,对于跨国公司,我们还是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不能盲目地吸收,否则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一带一路”——跨国公司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主要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一带一路”是中国政府倡议的区域性发展蓝图,其主旨是借助区域合作平台,以贸易投资为主体,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打造全球性的合作机制,在领导地区经济体实现互利共赢,以及建设共同市场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同时,跨国企业作为国际贸易投资中的重要力量,是推广国际化商业运营和商业理念的先锋,理应同中国企业和沿线国家一起,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做出相应的贡献。因此,跨国公司更加关注,如何以更加积极务实的态度,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共享改革成果,实现多赢局面。但是目前“一带一路”仍存在许多挑战,其沿线国家存在不可忽视的地缘政治风险,比如政局不稳、领土纠纷、宗教文化冲突等,都考验着跨国公司在内的各类经济主体的风险应对能力。所以,促进贸易投资并获得回报是一项长期工程,跨国企业在积极寻求机会参与建设的同时,更应学会评估和应对风险。至于怎么应对,有专家学者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在这一点上,专家认为,国家外交力量应在规避风险中与跨国公司一同努力。此外,“一带一路”的建设应强调包容性发展和互利共赢,重视并处理好企业与沿线国家居民的关系,让其感受到企业的贸易投资带来的切实利益。跨国公司如果能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与民企和国企加强沟通合作,通过共同参与标志性项目的建设和实施,与中方优势互补,将会形成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4]


  作者:阎爽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