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政治经济学论文

政治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发展

2023-12-12 03:3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1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始终坚持发展不动摇,国家的大发展与各个区域的小发展密不可分,对中国的区域发展进行全面的研究,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区域发展观解决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问题,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在改革中谋发展,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作指导,牢牢把握住社会主义新常态的准绳,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的新时代发展做出不懈努力。


  2区域发展的背景

  2.1对外开放是渐进空间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区域发展迈上了一个大台阶,首先建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主要是东南部沿海地区,以政策优势带领这些地区进行发展。在试点成功以后,国家把对外开放的地区扩展到内陆,进而向全国推进,使整个中国都笼罩在改革开放的氛围之下,使全国人民得到利益的共享。


  2.2政策集权,经济分权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就以中央集权为主,对地方的管辖也在适时地进行放权,为了协调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政府实行了分权制,主要是上级政府给予下级政府部分经济发展的权利,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改革的热情,调动地方政府参与改革发展的积极性。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减轻了中央的管辖压力,适当的放权也有利于地方自身的发展,促进地方人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虽然从整个国家形式来看,国内的经济分权比重还是比较大的,但是这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


  3区域发展的事实

  3.1各地區经济快速发展

  自1978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的大发展与各省份的努力密不可分,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各个地区都高水平增长的结果,不只是集中在少数区域,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加,人均GDP也有所上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从全球的角度来看,我国这一时期的快速发展,是各个区域努力的结果,缩短了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的差距,为我国以后的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1]


  3.2省级贸易比重增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省的贸易比重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且保持了高速发展的势头,快速发展的同时,区域矛盾也成为了突出问题,从我国的整体来看,大部分地区都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不同的成果,但并不是平均发展的状态,东部及东南部沿海发展势头良好,取得的成果显著,中西部地区因为受位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发展较缓,发展差距大成为国家关注的主要问题。


  4中国区域发展的政治经济学逻辑

  现在区域发展的重要问题是区域发展的矛盾问题,为了使区域能够协调发展,我们将政治经济学与区域发展相联系。政治与经济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就坚持发展不动摇,中央通过财政支持,财政鼓励等方式,将地方官员和政府紧密的和经济捆绑在一起,地区和政府是利益的共同创造者,在发展的过程中,制定合适的经济政策,例如推行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从而使改革开放惠及各个地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从国内区域发展的政治经济学角度来看,我国的区域发展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发展的模式比较成熟,但也基本的固定下来,缺少灵活性,地方官员对于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约束性,不是主动的去寻求资源,而是向中央寻求拨款援助。资源对于经济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的区域发展;另一个发展的重要特征是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我国的东南部沿海地区是发展的先行部队,现在已经是蓬勃发展的状态,但我国的中西部地区才刚刚的发展起来,与东南沿海地区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如何缩小两地的差距,如何利用东南部沿海地区发展的经验来指导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成为我国区域发展面临的重要难题。[2]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区域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区域发展观提供了理论基础,它来源于地缘政治,遵循马克思主义辩证分析法的原则,打破了新经济地理学与空间研究的传统概念,强调对区域空间的研究,这些思想对于区域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区域发展观与区域的公平密不可分,区域的发展往往以社会公平为代价,加剧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差距,形成经济发展的畸形,国家应高度关注区域发展间的公平问题,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兼具效率与公平,进行空间的合理再分配,将区域的发展问题纳入到政府的决策中来,实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贯彻马克思区域发展观不动摇。


  6区域发展中的侧结构性改革

  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主要表现为经济进入稳步发展的状态,增长速度放缓,结构转换动力在减弱。但是中国的区域经济却呈现出非均衡的状态,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城乡差距扩大,居民收入差距也逐渐增大,我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对于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来说,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制定实施合理的区域政策,给予中西部地区政策支持。我国新实施的区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针对产业发展的不平和区域发展的不协调等问题展开的新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区域的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的综合均衡发展,遵循区域价值动态运行规律,促进区域的改革与创新,充分利用区域价值这一重要因素,利用信息技术发展信息经济,紧紧抓住产业革命的机遇,实现信息的共享和经济的共享,推动区域的侧供给结构性改革,实现区域的大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遵循重要的原则: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遵循区域价值动态规律,使总体协调发展;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推动区域政策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区域发展,促进整个中国地区的大发展,协调发展与共同创新,提高区域问题研究的前瞻性。


  7结语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逐渐呈现出稳步发展的状态,但是区域间的矛盾依然很突出,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成为我国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区域发展观与中国的实际相結合,关注区域之间发展的公平问题,兼具效率与公平,区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新区域发展提供前瞻,改善传统经济发展的弊端,促进区域的改革与创新,进行产业升级,实现经济与信息的共享,从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区域发展,减少区域间的发展差距,进行区域间的协调发展,使中国经济进入稳步发展的状态,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冠.统筹发展视角下的区域发展与政府行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2】胡敬斌.我国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安排[D].长春:吉林大学,2013.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7年5期

  作者:肖阳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