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思维: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定位以商品(形式)—劳动(实质为出发点);以广义生产关系为对象和以经济利益为中心;以生产关系四环节为框架的新体系和以唯物辩证法为基础吸收新方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一要坚持、二要澄清、三要发展;正确对待西方经济理论:一要学习、二要批判、三要吸取;正确对待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一要挖掘、二要继承、三要扬弃;中国版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有“中国特色”。
构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大家很关注的一个问题,有许多很好的见解颇受启发,我也有一些想法,名为“新思维”,兹从下列四个方面作阐述,以抛砖引玉。
一、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定位
要建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体系,首先必须弄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地位。
1. 从学科来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三级学科;一级是经济学,二级是理论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理论经济学的分支,是三级经济学科。
理论经济学是相对于应用经济学的。经济学按其研究领域和适用范围的不同,可分为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学中的一般理论问题,揭示经济活动一般规律的科学。资产阶级经济学和无产阶级经济学中,都使用理论经济学这一概念。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政治经济学和理论经济学当作同义语,这只能说是狭义的理论经济学,广义的理论经济学除政治经济学外,还应包括生产力经济学、比较经济学、世界经济学、经济理论史等等。
所以,政治经济学不等于理论经济学,更不等于经济学,因此,不能把理论经济学的任务,特别是整个经济学的任务,都压到政治经济学身上。
2. 从阶级属性来说,政治经济学要涉及各个阶级的经济利益,所以,不同的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都有自己的经济学。当今世界主要有两大阶级,所以,从阶级属性来划分,主要有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就是无产阶级经济学,是为无产阶级利益服务,也就是为大多数人利益服务的经济理论。资产阶级经济学,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也就是为少数人利益服务的经济理论。所以,经济理论的两大思想体系,严格说应该是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或者说是劳动的经济学和资本的经济学。现在,已经习惯把无产阶级经济学称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把资产阶级经济学称为西方经济学,只好约定俗成。
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是两种有本质区别的经济理论体系。
3. 从马克思主义的组成来说,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是无产阶级制定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基础,是引导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推翻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其他经济学科的理论基础。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恩格斯说过: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理论内容是从研究政治经济学产生的”[1]。列宁也说过:“……现代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问题都同经济学问题有最直接的关系”,“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各种最紧要的问题,都是同经济问题密切联系着的,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社会的生产关系中。”[2]
列宁还曾经指出,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并说,“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就是马克思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3]政治经济学之所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就是由于它是研究生产关系,阐明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深刻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质,对于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政治经济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因此,为了全面地系统地掌握和理解马克思主义,提高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就必须学习政治经济学。当前,认真学习政治经济学,对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认清历史发展趋势,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以商品(形式)——劳动(实质)为出发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建立,也需要一个能反映社会生产关系本质和发展趋势的合乎逻辑的出发点。那么,这个出发点是什么呢?只要比较深入地思考一下,如果不是停留在现象或形式上,而是从本质和实际内容来考察,我们就会发现马克思说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从商品开始,这是从现象或形式来说的。商品的最大特点是有价值,而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所以,从商品开始,从实际内容或从实质来说,是从劳动开始的。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曾经说过,“经济学家们毫无例外地都忽略了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既然商品有二重性——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那末,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也必然具有二重性。……实际上,这就是批判地理解问题的全部秘密。”[4]马克思还曾经把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称为资本的经济学,把工人阶级的政治经济学称为劳动的政治经济学。[5]
所以,如果抛开资本主义的形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应该是以劳动为起点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被物的外壳所掩盖。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从形式来说,是从商品这个物开始的。社会主义社会仍然是商品经济,因此,分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仍然是形式上从商品开始实际上是从劳动开始的。
这是因为:第一,劳动是政治经济学最简单最一般的范畴,是政治经济学的枢纽。马克思说过:“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这种二重性,是首先由我批判地证明了的。这一点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6]马克思的《资本论》正是从劳动或者说从劳动二重性出发,建立了它的科学体系。政治经济学也只有从劳动出发才能建立起科学的体系。
第二,劳动是社会客观存在的最本质的要素,它是社会最本质关系的体现。社会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们等量劳动交换的平等互利关系。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应该从劳动这个社会最本质的要素出发。
三、以广义生产关系为对象
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国内经济学界一直争议较大。一种意见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生产关系。但是,这种观点也有区别:有的认为,只能是生产关系;有的认为,严格意义或狭义的说是生产关系,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有的认为,在理论经济学和综合经济学还未建立以前,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仍然是生产关系,但可以暂时扩大研究范围,包括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等等。
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严格说来是生产关系,不过是广义生产关系。
从横的方面来说:生产关系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是研究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交换过程中的关系,分配过程中的关系,消费过程中的关系。生产过程作为不断反复的过程,就是社会再生产。社会再生产是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统一。生产(指直接生产)表现为起点,消费表现为终点,交换和分配是中间环节。四个环节不可分割地联结在一起。因此,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实际上应该包括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交换过程中的关系,分配过程中的关系和消费过程中的关系。
从纵的方面来说,政治经济学不是研究一种生产关系,而是研究人类社会各种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的科学,但是,它不是研究抽象的生产关系,而是研究历史发展一定阶段上的生产关系。而且,它不是只固定研究某一种生产关系,而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各个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关系。恩格斯说过:“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7]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到今天,已经经历了五种基本的生产关系。第一,原始公社的生产关系。第二,奴隶制的生产关系。第三,封建制的生产关系。第四,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第五,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
马克思以前的政治经济学,只是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恩格斯把这种只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政治经济学称为狭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不仅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且研究人类社会各种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广义的政治经济学。
四、以经济利益为中心
每一门科学,每一门社会科学都有个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然也有一个核心问题。
关于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说法很多,我们经过研究认为,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经济利益,是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经济利益问题的科学。其基本见解如下:
1. 一切经济学的核心是经济利益。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或无产阶级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或资产阶级经济学),虽然各种说法不同,实质上都是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公开声明是为无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是以谋求无产阶级(即大多数人)利益为目的的经济理论体系。毛泽东说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8]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学的核心虽有多种说法,但是,实质上是以谋求资产阶级 (即少数人)利益为目的的经济理论体系。康芒斯说过,“自从经济学的研究开始和哲学、神学或者自然科学分开,研究者采取的观点决定于当时认为最为突出的冲突以及研究者对冲突的各种利益的表态。”[9]
2. 一切经济活动的核心是经济利益。经济活动包括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0]人们从事生产实际上是创造经济利益,流通实际上是交换经济利益,分配实际上是分享经济利益,消费实际上是实现经济利益。人们从事各种经济活动,实际上都是企图以最少的耗费,取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3. 一切经济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利益。在各种社会关系中,首要的就是利益关系,各种经济关系实质上就是经济利益关系。恩格斯说过:“每一既定社会主义的经济关系首先表现为利益。”[11]例如,现实中的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三者的经济利益关系。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经济关系,其核心是经济利益关系;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核心也是经济利益。
我们认为,把经济利益作为经济理论体系的中心,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发展是有益的。
五、以生产关系四环节为框架的新体系
我国编写的政治经济学在体系上受原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影响很大。现在,许多同志都在创立新的政治经济学体系,以取代传统的由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两大块构成的政治经济学旧体系。
这些新体系很有创意,也很有启发。但是,都不是根据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为框架建立的体系。而新的政治经济学体系应以生产关系为框架,由下列几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生产关系的更迭和内部变革。以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为基础,吸收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合理成分,运用现代经济学分析工具,以经济利益为核心和出发点,以生产力发展从而优化资源配置为中介目标,对历史上生产关系内部变迁的机制及生产关系更迭的机制进行描述。当某种制度的运行成本过高且阻滞了生产力发展时,该制度内部就可能发生体制创新;当体制创新均无法促进生产力发展、降低运行成本时,就会发生经济制度创新或更迭。而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每一个环节的运行机制和效率均将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及其发展状况,也将影响该经济制度的运行成本。因此,要详细揭示生产关系更迭及内部变革的机制,必须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第二部分,生产过程。首先,描述生产过程的基本要素,生产要素的不同组织方式决定了不同的生产组织并构成不同经济制度的基础。其次,以分工为起点,描述历史上分工和技术进步怎样导致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组织形式从氏族、家庭、手工作坊,机器大工业到现代企业制度的更迭,以及这一系列更迭过程怎样促进了经济制度运行费用的节约和效率的提高,从而怎样促进了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进。再次,对生产过程本身进行描述,揭示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在不同制度背景下主要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下的特点、表现形式及其经济实质。最后,分析社会主义中国的生产过程。
第三部分,交换过程。首先,分析分工水平怎样决定交换和市场的规模,并进而决定经济形态和社会经济制度的,揭示市场体系是怎样随着分工和生产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以及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对经济制度的变迁的影响。其次,描述市场机制的运作机制,分析市场机制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形态及配置资源的效率,优缺点。再次,描述市场机制的制度环境以及政府干预市场运行的必要性和规则。
第四部分,分配过程。首先,分析生产力水平怎样决定历史上分配方式的更迭,并探讨各种分配方式存在的前提和制度背景。其次,探讨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下分配方式是怎样影响公平和效率的。再次,探讨分配方式的公平程度和效率程度怎样影响生产力发展并引起经济制度更迭和变革的。
第五部分,消费过程。首先,分析生产力水平是怎样决定消费的性质、水平和结构的,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下在消费性质、水平和结构上的差异。其次,分析消费水平和结构怎样引起需求、投资、生产等水平和结构的变化。再次,分析消费对社会经济制度变迁的作用。
第六部分,政治经济学发展史。首先,介绍马克思以前的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演变过程。其次,描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再次,综述“边际革命”以来西方政治经济学的演变史。最后,叙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史。
六、以唯物辩证法为基础同时吸收新方法
建立政治经济学,有一个正确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唯物辩证法,政治经济学也应该遵循这一基本方法。
政治经济学首先应该运用矛盾分析法。政治经济学是阐明和揭示社会经济运动规律的科学。但是,只有在社会的矛盾运动中,才能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规律。其次,政治经济学要从运动过程中研究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关系本身并不是始终不变,它也是一个不断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那种把社会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观点是错误的。再次,政治经济学也应该运用抽象法。根据抽象法,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过程以及叙述也应该首先从具体到抽象,然后再由抽象到具体。最后, 政治经济学既要注重质的分析,也要重视量的分析。为此,政治经济学也应该运用数学方法。马克思说过: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12]
任何一个经济学新体系的诞生,都是以方法论的创新为基础的,可以说,没有方法论的创新,就不会有新的经济学体系的创立,要不是均衡概念和边际分析法的引入,就不会有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出现;要不是非均衡概念和总量分析法的引入,就不会有宏观经济学的创立。
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创新是非常困难的,是经济学创新最艰难的一步,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积累,不可能旦夕可为。这就要求中国经济学人必须树立强烈的责任感,推广科学研究精神,淡化人为的门派之争。只有这样,经济理论工作者才能为中国经济学的未来,尽一份微薄力量。
七、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一要坚持、二要澄清、三要发展
1. 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必须坚持。
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普遍适用的经济理论,关于生产力、生产关系、流通、分配、消费的一般论述,任何社会都适用,社会主义也适用,必须坚持。特别是马克思指示的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人类社会规律。人类社会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而且必将向它的高级阶段——共产主义过渡的理论,揭示了共产主义一定会来到的历史必然性,必须坚持。
马克思揭示的一切商品经济都适用的经济理论,例如,关于商品内在因素的理论,关于价值、货币、市场、信用、竞争的理论,也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特别是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吸取了其中的科学成分,去除了其中的庸俗成分,建立的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为解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奠定了基础,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必须坚持。
马克思揭示的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规律,为无产阶级指明了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前进方向,必须坚持。特别是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创立的完整的剩余价值理论,指出的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规律的论述,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革命,必须坚持。
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预见,例如,社会主义必须高度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必须不断改革,社会主义必然向共产主义发展等等,必须坚持。
2. 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某些误解和讹传,必须加以澄清。
我们应该完整地准确地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并且正确地加以运用,来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如果把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理解得不全面不准确,甚至把误解加以讹传,误解必须消除,讹传必须澄清。例如,马克思和恩格斯都认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有两种可能性:暴力革命和和平过渡,是正传,暴力是唯一道路和和平过渡是唯一道路都是讹传。生产力三因素是: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源泉是:劳动力、科学力、自然力,是正传,生产力二因素论是讹传;生产关系是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四环节是正传,生产关系三方面:所有制,相互关系,分配是讹传。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主要源泉是正传,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唯一源泉是讹传;生产资料生产较快增长规律是正传,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是讹传;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有可能产生社会主义经济因素是正传;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不可能产生社会主义经济因素是误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设是正传,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上层建设决定经济基础是误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是正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阶级斗争是误传;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是正传,社会主义按要素分配是误传;等等。这些都要拨乱反正,正本清源。
由上可见,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有一些曾经被曲解和误传,给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损失,现在必须加以澄清。
3.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必须与社会主义实际相结合,加以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主要著作——《资本论》的发表距今已有100多年,马克思不是算命先生,他没有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因而当然不可能解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所有问题。因此,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还必须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现实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实际,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例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新型工业化道路,科学发展观,等等。这些新理论、新发展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充分反映。
八、正确对待西方经济理论:一要学习、二要批判、三要吸取
1.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要借鉴和吸取西方经济理论,首先要学习和了解,“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但是,在学习和了解西方经济理论的时候,要把原意、来龙去脉搞清楚,不能一知半解。
2. 西方经济理论从总体来说不是科学的经济理论,还要批判,这是因为:第一,西方经济理论总的说来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为维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为资本家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服务的,具有很大的阶级局限性。第二,西方经济理论往往只在经济现象上兜圈子,不敢深入到经济的基础和实质,具有很大的表面性。第三, 西方经济理论常常以经济发展的某一种因素,扩大为整个经济发展的唯一因素,具有很大的片面性。第四,西方经济理论比较重视经济发展的主观因素、心理因素, 回避或不重视经济发展的客观因素,具有很大的主观性。
3. 西方经济理论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仍有一些借鉴作用,我们应该吸取其中某些合理成分。
由于社会主义经济是作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对立物出现的,而西方经济学是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和出谋划策的,因此,西方经济学的整个理论体系,不能机械地搬到社会主义经济学中来。但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都是社会化大生产,都必须遵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因此,我们必须承认当代西方经济学中有不少内容可供我们参考和借鉴。
但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借鉴和吸取西方经济理论的合理成分,必须与我国国情相结合,洋为中用。西方经济学不能照搬,具体的经济政策也不能照搬。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搞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不行,搞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的教条主义更不行。
九、对待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一要挖掘、二要继承、三要扬弃
建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现在不少人对洋为中用很重视,这当然也是必要的。但是,谈经济思想,不是斯密的“国富论”,就是凯恩斯的“通论”,或者是萨谬尔逊的“经济学”,就不妥当了。不重视古为今用,对我国古代经济思想采取民族虚无主义的态度是不可取的。中国有5000多年的历史,中国古代众多思想家的知识和理论博大精深,在传统文化诸领域中都留下了宝贵论著,可供我们借鉴。在经济理论方面也有不少遗产值得我们继承、弘扬和挖掘。继承和弘扬中国古代经济思想,还要扬弃,吸其精华,舍弃糟粕。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有其精华部分应该继承,也有糟粕部分应该舍弃。
在研究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中还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有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不能把那些封建性的糟粕当作精华来继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肃清封建残余的影响是一个重要任务;中国有几千年的自然经济,自给自足、墨守成规的小农思想也不能当作精华来继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破除自然经济观,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
作者:洪远朋 来源:探索与争鸣 2010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