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邮电经济论文

新时期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与提升的策略研究

2015-07-14 09:1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并以独立篇章对推进生态文明进行了部署。可见,在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前进道路上,“资源环境约束”是急需破解的问题。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经济体总量已位居全球第二,为了这份成绩单,我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成为当代的主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被摆在区域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产业集群生态化作为区域经济寻求差异化竞争、获得竞争优势的有效发展模式,其对区域经济实力提升,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
  江西在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排名位居前列,近年来,为保证在2020年实现全省人均收入翻番的奋斗目标,江西加快了经济发展步伐,同时,江西又肩负着保护好“一湖清水”的历史使命,因此,找到两者之间的协同之处并产生方向一致的合力非常重要。本文就江西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生态保护问题,尤其是产业集群这样一个经济组织中的生态问题进行研究,旨在为江西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有益探索。
  一、产业集群生态化理论的提出
  Porter(1997)指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上具有竞争优势的关键是产业的竞争优势,而产业竞争优势来源于彼此相关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同一产业或者相关的支持性产业的企业以价值链为基础,大量集聚发展并形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组织。国内外实践证明,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是有效的区域发展战略,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这样一种经济组织形式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促进区域要素合理流动、配置,提升区域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集群”二字源于生态学,是指以共生关系共存于同一栖所中的不同动植物群落。群落中的生态资源属于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主要经济属性就是市场机制不能使公共产品得到有效利用,“搭便车”的现象随之产生,表现为企业粗放式生产,排放大量的废弃物,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Graedel、Allenby(1993)指出产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有相似性,产业体系类似自然生态系统的演化,因此,可利用自然生态规律来构造理想的产业生态体系。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许多学者对产业集群的生态化进行了研究,张文龙等(2010)认为产业生态化是产业发展的合理化和高级化趋势,不是考虑单一部门或一个过程的物质循环与资源利用,而是指按照一定的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来组织生产,是一种系统解决方案,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陈柳钦(2006)认为随着时代发展,产业集群化、融合化和生态化是与时俱进的高效率的产业组织形式,集群化表现为空间组织形式,融合化表现为一体化组织形式,生态化表现为持续发展组织形式。
  产业集群生态化的发展模式实质上就是众多行为主体(或单元),包括核心产业、直接关联产业和相关辅助产业各行为主体内部以及相互间基于生态考虑的协作方式,主要通过核心产业内部生态化以及各行为主体间生态辐射网络的形成得以实现。上述研究为产业集群生态化实践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准备与思路设计,也为我们进一步探讨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对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二、江西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的优势及面临的困难
  (一)江西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的优势
  1.资源支撑。江西是一个生态大省,最大的优势是生态。红色、绿色、古色已成为江西的一张名片,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资本和财富。江西省是全国主要的有色、稀土矿产等基地之一,铜产业已形成鹰潭和上饶铜产业带、南昌铜精深加工基地、赣州铜铝产业基地及抚州有色金属加工基地的“一带、三基地”产业格局,稀土和钨精深加工产业形成以赣州为核心的全国重要产业集聚区,宜春以全国首个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为依托,着手打造亚洲锂都,九江永修星火工业园依托全国最大的有机硅生产厂家星火化工厂,不断完善延伸有机硅产业链,成为亚洲最大的有机硅单体基地等,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是江西省发展生态经济的先天禀赋。
  2.技术支撑。围绕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通过“科技入园”,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特色产业园的集聚效应,加快高新技术向工业园区集聚。2012年面对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江西省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达到1163.0亿元,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达到23.8%。以抚州金溪的香料产业为例,当地的华宇香料、华晨香料与上海香料研究所进行联合攻关,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酸性物质全部转化为固体酸催化剂,实现了废物的再利用,变废为宝,这一技术使这两大香料公司的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在同行业竞争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拥有“鸭鸭”、“回圆”、“深傲”三个国家级品牌的共青城已聚集传统纺织服装产业289家,拥有50多个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
  3.政策支撑。工业化加速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是江西经济发展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产业集群的生态化不仅依赖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调节,而且还有赖于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调节。对入驻园区的企业或机构实行环评,将节能减排与技术改造相结合,推广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技术,营造区域性生态网络。通过政策扶植使处于萌芽期的生态化产业集群发展壮大,重点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内建设了一批低碳园区,健全社会服务体系,支持企业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发展低碳产业项目,营造企业间环境友好性竞争和合作规则,打造低碳产业体系。
 (二)江西产业集群生态化面临的问题
  1.重大项目的带动能力有待增强。产业集群的优势是通过集群内企业形成高效完善的共生网络,来获得单个企业无法获得的共生效益,实现各企业的协同发展,为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提供动力。江西虽然已经有30多个产业群,但在一些地方,工业园区建设与国内先进省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园区内的主导产业或大型“航母”项目少,有些园区只是一些 无关企业或行业的简单堆积或叠加,过度关注引进企业的数量,而忽视了内生因素所形成产业链的质量。2012年全省重点工业园区共实施推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637项,仅占全省比重[学术参考网提供写作论文的服务www.dylw.net]的46%,产业集中度不够。由于园区内部企业的关联性不强,不能形成良好的分工与协作,导致很多企业都是独立的自我封闭的生产系统,研发和交易成本很高,产品市场竞争优势被弱化。
  2.产业结构层次有待优化。江西“轻轻重重”的工业结构使得规模工业高速发展的同时,高耗能高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1995年,江西能源消耗总量达到2391.7万吨标准煤,2011年则达到6928.2万吨标准煤,增长近2倍,能源消耗总量为历年来之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逐步回升,重工业化趋势加剧,污染物排放总量在不断上升,2011年单位GDP废水排放16.61(万吨/亿元)、单位GDP废气排放量1.36(百吨/亿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远远高于沿海发达地区,也比中部一些省份高。
  3.节能环保的压力大。高耗能行业的比重仍在上升,高耗能行业呈加速增长态势,新增产能上升较快,给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特别是节能减排工作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目前全省各地普遍感受到较大的经济下行,地方政府和企业在“稳定经济增长”和“完成减排任务”面前,面临更大的诱惑和压力。
  三、国外产业集群生态化的经验启示
  (一)微观层面的美国“杜邦模式”
  杜邦是世界上第一家以“将废物和排放物降低为零”作为奋斗目标的大公司,创造性地在化学工业中运用循环经济3R原则。此模式是循环经济在微观层次的具体体现,即通过延长产业链条,重组公司内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系统,采用新工艺减少生产过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尽量减少废弃物和有毒物质的排放,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资源,提高产品的循环利用率等。
  (二)中观层面的丹麦“卡伦堡模式”
  卡伦堡生态园是企业之间的循环经济运行模式,它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建立,已成为世界生态工业园建设的典范。作为一个小工业城市,起步阶段这里只有一座火力发电厂和一座炼油厂,数年之后,这里的主要企业开始内部交易,彼此间交换“废料”,产生了很好的范围经济。由于彼此需要,能源和副产品在这些企业中得以多级重复利用,形成资源共享和副产品互换的产业共生组合,逐步形成了生态工业园的早期雏形一工业共生体系,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处于良性循环之中。
  (三)宏观层面的日本“循环型社会模式”
  日本在循环型社会建设方面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上:第一层次是有规划地制定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构筑全方位法律体系,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最终达到废弃物零排放的目的。首先是基本法,其法律有《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等;然后是综合法,其法律有《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等;最后是根据各种产品的性质制定的专项法,主要是《促进容器与包装分类回收法》等。第二层次是要求企业肩负处理循环资源的责任,自觉进行资源的循环利用,承担为环保所支付的费用,实现环境成本的内部化。第三层次是加强宣传,提高认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观念。如消费者对垃圾要密封并分类处理,有义务对政府和企业行为进行监督,使建立生态型经济社会成为全民族的共识。
  四、江西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与提升的对策
  产业集群的生态化过程是一个相关方面共同参与的过程,产业集群的生态化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三方共同努力,构建生态化共生网络。
  (一)强化政府对产业集聚地的绿色规划
  造成资源的经济回报得不到最大化的根本原因是约束式制度缺失,“资源诅咒”并非是由自然资源的丰富所导致的,而是源于不恰当的发展战略及其政策,如果“开放式制度的悲剧”让稀缺的资源继续“搭便车”使用,那么有资源地区的贫穷就会继续下去。因此,政府首先要制定全省总体产业生态化发展战略规划,确定各区域产业集聚地的指导性或指令性目录。严格按照全省产业集聚的统筹规划和重点区域布局,确保产业集群生态化战略的实施。借鉴先进生态园区的管理模式,把园区真正办成江西生态产业集群的研发基地、生产基地和产品输出基地。为此,需加大对科技人才的投入力度,建立吸引科技人才基金,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来江西发展。
  (二)依托“卫星平台型”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以核心企业为中心,以循环经济的思想为指导,延伸产业集群的生态产业链条,扩展产业集群,引入那些能将集群中企业所产生的废物或副产品作为自己原料的企业,优化完善集群结构,形成一个闭合的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系统。永[学术参考网提供写作论文的服务www.dylw.net]修江西星火有机硅厂就通过这样的一个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与30多家关联企业形成了彼此融合的循环共生关系,上下游企业在相互依存中共同做大做强。
  (三)发挥中介组织、行业协会等中间组织的作用
  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实现循环经济,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交易成本的上升。降低交易费用,需要有中问机构的存在。在产业集群向生态工业园区转化的过程中,需要在集群内部建立信息中心等中间组织,降低企业搜寻谈判的成本,同时建立监督机构,来降低企业之间执行合约的费用和违约的风险。因此,作为影响集群发展的中间组织,在产业集群生态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它们游说政府部门,为集群生态化建设争取相关政策支持。其次,它们可直接投资于集群赖以生存的环境,特别是在与集群产业生态化相关的教育培训机构、科研机构的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最后,它们可对市场需求发展趋势进行研究,随时根据资源、市场和外部环境的随机波动自动调整产品、产业结构及工业流程,并能通过不同产业集群的行业协会的交流,适时地建立资源循环利用的途径。
  (四)逐步增强区域生态效率评估
  生态效率强调经济效率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是将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目标融入区域和产业的发展规划与管理中的有效工具。生态效率研究涵盖产品、生产技术、企业本身以及整个行业的经济以及环境表现,立足于产业集群生态效率的评估分析,将为 江西的产业结构调整探索出具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新模式,对各级政府更好地贯彻和实施国家和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和价值。围绕产业结构优化的系统目标,开展产业集群生态效率的评估、产业对生态影响程度的量化分析,构建生态效率评价和产业对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作出生态环境、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相对有效性比较,将为集群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持。
  总之,江西要科学发展,应实现三个统一:强省与富民的统一、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开发建设与保护生态的统一的发展目标,需紧抓产业集群生态化,优化产业布局,壮大产业规模,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以集群优势促进工业化向高级阶段发展。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