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对我国的商贸流通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从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国际贸易理论均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国际贸易理论与西方经济学中的国际贸易理论存在着差异性,且均影响着我国的商贸流通理论。为此,本文针对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国际贸易理论和西方经济学中的国际贸易理论等内容进行对比分析。
西方经济学及其商贸理论
(一)西方经济学
从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产生时间进行分析,西方经济学产生的时间更早一些,可以说马克思经济学中的一些重要理论出自于西方经济学。当然,经济学是一个笼统的说法,是各种经济问题组成的一个体系,比如:西方经济学就是大量与经济问题相关的不同文献和资料等组成的体系。在西方经济学中,有不同的派别,其中一些派别处于社会经济的主流地位,而还有一些派别则处于受冷落的地位。
西方经济学就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西方经济问题的看法,其往往是针对经济问题表象进行的分析,而不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内在联系、矛盾等进行深入的研究。西方经济学可分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三个组成部分。其中西方经济学中的微观经济学,在于对私有制下的市场经济产生的〃理想社会〃结果进行宣传;宏观经济学则是以国民收入为经济总量作为经济分析的目标,以实现物价稳定、经济增长、收支平衡等为宗旨,重点对整体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济增长进行分析。基于此,从总体上进行分析,西方经济学就是资本主义〃理想社会〃的说法,其认为私有制下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为最合理的社会制度。
(二)西方经济学中的贸易理论
从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与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国际贸易问题一直是其研究的重点,因为西方经济学是一个较为笼统、庞大的经济体系,所以从国际贸易理论进行分析,可以将西方经济学中的理论分为以下三种:
1.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对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主要是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对国际贸易活动进行阐述。国际贸易的基础,在于各国生产商品时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之间的差异,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优势商品,也有劣势商品,在国际贸易中,要使各国的资源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进而从中获得利益。
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将各国的国际贸易优势进行了改善,在各国商品成本决定界限之内,各国商品的交易价格,需要由商品的需求强度而定。如果一种商品的国外需求大于国内需求,则商品的交换率会接近对方国家的国内商品交换比率。如果本国同对方国家的商品需求量大于对方国家对本国商品的需求量,则此时的商品交换比率,将会接近本国的国内商品交换比率。因此,商品的交换比率接近哪一国家的交换比率,这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利润就会减少。
2.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在进行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中,新古典经济学与古典经济学的国际贸易理论假设相同,都认为商品市场属于完全竞争市场。古典经济学认为各国的要素不同,商品的生产使用要素不同,所以各国在不同的商品上有不同的优势。出口商品的国际价格高于国内该商品的价格,会造成商品的生产规模扩大,生产要素不断地增加,价格不断地升高,而由于进口商品的价格低于国内商品的价格,则会造成该类商品的生产规模萎缩,价格也会不断的下降。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各国的商品价格会逐渐呈现均等化趋势。而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中也指出,不同国家的商品要素的发展程度,决定了该国家商品的出口、进口和生产现状。
3.新贸易理论。在新贸易理论中,国家的竞争优势理论,主要是从企业加入国际贸易竞争的角度进行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主导产业的优势,而国家的创新机制、能力,则影响着市场中主导产业优势的形成。从新贸易理论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生产要素、市场需求、竞争环境、市场机遇等,均是影响一个国家国际贸易竞争优势的因素。
(三)西方经济学中的商贸流通理论
西方经济学因有不同的派别,所以不同派别的西方经济学商贸流通理论也不尽相同。
1.西方经济学中的古典经济学商贸流通理论。在古典经济学中的商贸流通理论中,涉及到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且重点讲述的是国际贸易。在古典经济学中商贸流通理论中较为突出的是重商主义,在重商主义中,对国际贸易非常的偏爱,其认识到国际贸易带来的通行费、税收等问题。古典经济学商贸流通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发展,使得专业化生产成为可能,商品的流通影响着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增长,也会影响着商品的流通。
2.西方经济学中的新古典经济学商贸流通理论。在西方经济学中,随着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新古典经济学商贸流通理论,在新古典经济学商贸流通理论中,生产者、消费者、市场竞争者等都是主要的组成元素。在其流通理论中,客观上得到舍弃,其主要是对消费者、生产者行为进行的研究。所以,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研究过程中,产生了生产理论、消费理论等,并没有产生专门的商贸流通理论。
3.西方经济学中的新经济学商贸流通理论。在西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新经济学是重要的经济学分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从交易费用的角度,将商贸流通理论进行了扩充。交易费用的不同造成了市场、企业产生不同的资源配置,并根据不同的资源配置,进行不同的商品制度的安排制定。
因为在西方经济学中不同的经济学理论派别,有不同的商贸流通理论,所以对商贸流通理论有不同的认识和见解,从不同的角度,对商贸流通理论进行分析,能够清楚地认识商贸流通理论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马克思经济学及其商贸理论
(一)马克思经济学
任何一种经济理论的产生,都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历史条件,马克思经济学与其哲学、社会学等理论,密切地联系在一起,马克思经济学是无产阶级、广大劳动人民战胜困难的强大武器。马克思经济学主要是针对国内市场和经济运行方式的国民经济学,因此,国际市场与国际经济运行方式的国际经济学,是马克思经济学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以生产关系为社会关系中的基本关系,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创造了劳动价值论,并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论。通过马克思经济学,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理论进行了阐述,通过马克思经济学,我们看到了马克思提出的发展论。即马克思经济学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其与时代共进退,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马克思经济学,吸收各种经济学说中的合理成分,进行自身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例如:毛泽东针对马克思经济学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是,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等等,邓小平对马克思经济学的发展作出的贡献是,提出了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因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而变化,在我国商贸流通领域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以科学的态度认真地对待。与此同时,我国的商贸流通领域建设,需要建立在马克思经济学理论基础之上,从我国商贸流通领域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属于我国商贸流通领域的理论,以促进我国商贸流通的国际化,更是为马克思经济学理论增加新的篇章。
(二)马克思经济学中的贸易理论
马克思经济学也是由多种经济理论组成的,在马克思经济学中,国际贸易理论则是在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科学地展示了国际贸易在国际市场中的规律。
在国际贸易发展的过程中,国际贸易的发展动力,则是国际价值与国内价值的差异。在国内商品价值的决定上,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且由国内中等劳动时间,决定该生产商品的价值。而在国际市场中,商品价值的确定,则是商品在国际范围内生产所耗费的必要劳动时间。国际价值、国内价值之间存在不同的差异性和不同的价值尺度,进而造成商品在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上存在价值的差额,这也成为国际贸易的源动力。
1.国际分工。随着贸易和经济的发展,劳动分工产生,从劳动分工的发展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最初的劳动分工为自然分工,按照年龄、性别等进行商品的生产分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分工出现了社会分工,社会分工是在不同的、互不依赖的生产领域交换生产中产生的,社会分工中生产部门具有分离、独立等特点。而在马克思经济学的国际贸易理论中,国际分工是社会分工在国际上的一种分工形式。国际分工较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其强调分工的社会性、自然性,同时也强调国际分工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产物。
2.世界市场。在马克思经济学中指出,世界市场是资本家剥削工人而产生的无限增值和扩张,国内市场限制了资本的扩张,只能从国际上寻找发展的新方向。世界市场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是为了获取最大的利润,资产阶级将发展的方向,伸向了世界上的各个角落。而在资本过剩的情况下,实施向外输出,将剩余价值的生产推出国门,形成全球性的剩余价值生产体系,所以资本生产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国际市场是资本生产新的贸易环境。因此,资本的无限扩张,使得资产阶级实施对外贸易、资本输出等,进一步的对国际市场进行了侵占,甚至将大量国内倾销的剩余产品推向了国际市场,加重了国际上其他国家的生产过剩问题。与此同时,国内危机矛盾在世界市场中,就是全球范围内的危机,世界市场危机是经济矛盾、强制平衡,而在世界市场发展的过程中,使得各国相互的依赖、依存,世界市场的扩大,暂缓了国内危机,但其对世界市场的危机缓解能力是极其有限的。
3.国际信用。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进行,国际信用产生,大规模和供应远地市场的生产,会将全部的产品都投入到商业者手中,进而增加了资本,如果将这些产品全部的买去再卖掉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信用应时而生。国际信用成为了国际贸易的加速剂,同时也是国际贸易的润滑剂,其推动了世界市场的统一发展。但是,国际信用的过度膨胀也造成世界市场中商品过剩,加速了世界资本经济的危机。
4.世界经济危机。在经济的飞速发展下,经济和资本主义矛盾出现了局部的危机分散、片面的暴露出来,而在国际贸易中,这些危机呈现出来的是世界规模的总危机。随着国际贸易产品总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市场扩大需求的不断增长,造成世界市场变得越来越窄,从危机的角度进行分析来看,世界市场中的危机愈加频繁、剧烈。在国际市场发展的过程中,造成了世界经济危机,而国际信用的一度膨胀、物价上涨,造成国际贸易中的国家一个接着一个地发生了经济危机。
(三)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商贸流通理论
在马克思经济学中,其理论体系由生产、交换、消费、分配组成,而商贸流通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品的流通是交换的开始,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产生了不同形式的交换,从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商贸流通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流通包含了商品流通、货币流通、资本流通等,商品的流通是真正的商贸流通,其流通是由购买、销售两个阶段共同组成的。
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商品流通,是商品一货币一商品的交换过程。而商品的流通形式与实质,跟物物交换不同,从传统贸易的形式或者是交易的实质进行分析,最基本的物物交换模式,会受到交易时间、地点、空间等限制,而商品的流通是一种新的交易方法,商品的流通不受时间、空间和地点等的限制,所以进一步的解释可以认为商品流通将物物交换的范围、品种、数量等进行了扩大。商品的流通是不断的从一个手中专业到另一个人手中,在整个商品流通的过程中,商品的功能、作用、所有权等得到实现。从马克思经济学流通理论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商品的流通时间,可以分为两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商品的购买时间,第二部分是商品的销售时间。在商品流通的过程中,将商品流通的时间缩短,可以加速商品的周转。商品的流通费用中包含了商品纯流通费用、生产性流通费用。商品的流通费用,不是商品创造的价值,而是商品价值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商品流通与资本流通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商品流通以卖开始,以买结束,资本流通以买开始,以卖结束。而在商品流通的过程中,商品的主要购买手段为货币,而且商品最终会被消费掉。但是,相对于商品流通而言,资本流通中的交易,货币只是作为交易的预付手段。所以在马克思经济学流通理论中,商品流通对商品的生产、生产速度、生产结构等都有重大的影响,并且在资本流通的条件下,如果出现买卖脱节,将会引发商品流通危机的产生。
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商贸流通理论对比
本文针对马克思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中国际贸易理论、商贸流通理论进行了分析,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马克思经济学商贸流通理论与西方经济学商贸流通理论在研究视角、重点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
(一)研究视角不同的对比
从马克思经济学商贸流通理论进行分析,其主要是对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商品生产、交换、消费整个过程进行了研究,流通是生产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商贸流通的研究中,将资本流通、商品流通进行结合,其中在商品流通的研究中,将流通、生产、消费等结合,对商品流通、资本流通的关系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而西方经济学商贸流通理论的研究中,从财富、交换等角度,对商贸流通问题进行了研究。不同的西方经济学派别对商贸流通理论的看法和研究也迥然不同,古典经济学研究的是流通领域,新经济学从交易费用的角度对商品流通问题进行了研究,新兴古典经济学将商贸流通理论纳入了经济学中。对比分析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商贸流通理论与西方经济学商贸流通理论的研究视角不同。
(二)研究问题不同的对比
从上述两部分的内容分析可以看出,虽然马克思经济学商贸流通理论与西方经济学商贸流通理论均对商品流通、国际贸易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但是这两种理论体系研究的问题不同。在马克思经济学商贸流通理论中,社会再生产是重要的研究问题,其商品流通理论具有系统性,其对流通功能进行研究的同时,也对商品流通、资本流通的结合进行了研究,将商品流通的本质进行了揭示。全面地展示了流通、生产等的相互关系,并对危机发生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所以马克思经济学商贸流通理论具有系统性、全面性等特点。
相对于马克思经济学商品流通理论而言,西方经济学商贸流通理论的问题研究范围较窄,西方经济学中不同的经济学派别,有不同的研究角度,其中,古典经济学,从交换的角度进行流通的研究,新经济学从交易费用的角度进行研究等。对比分析可以看出,马克思经济学商贸流通理论与西方经济学商贸流通理论的主要研究问题侧重不同。
(三)研究方式不同的对比
在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中,从理论方式的角度,对商贸流通理论进行了研究,其通过对当时社会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商品流通现象进行观察,并结合劳动价值等,通过抽象的分析研究,得出商贸流通理论。在商贸流通理论的基础上,针对商贸流通涉及到的一系列问题展开研究。而西方经济学在商贸流通理论的研究中是采用应用方式,以应用为目的,在古典经济学中,商贸流通理论的研究,主要是为了对财富进行解释,对流通在市场形成中的作用、经济增长问题进行解释。新经济学中的商贸流通理论研究,则是从交易的角度进行研究。对比分析可以看出,马克思经济学商贸流通理论与西方经济学商贸流通理论在流通问题的研究方式上存在差异性,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商贸流通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西方经济学商贸流通理论缺乏系统性。
结论
综上所述,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国际贸易,而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大,也促进了商贸流通的发展。当前,我国的商贸流通需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商贸流通理论,为我国国际贸易在世界市场上的发展,以及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帮助和依据。通过研究马克思经济学商贸流通理论以及西方经济学商贸流通理论,本文认为马克思经济学商贸流通理论、西方经济学商贸流通理论中的科学成分,对我国经济商贸流通理论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我国需要结合这两种商贸流通理论的精髓,以建立我国的新型商贸流通理论,并推动我国商贸流通经济的发展。
同时,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我国已经进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在赵爱东刘静王登海(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当前的全球经济发展下,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贸易、商品流通,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内市场的稳定性。而且,流通是世界市场中国际贸易进行的重要途径,流通的方式、途径、手段、费用等,都影响着商品价值的实现,也影响着国际交易的顺利进行。因此,本文通过对比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商贸流通理论,希望得出中国的商贸流通理论。
我国的商贸流通理论可以以马克思经济学商贸流通理论为主,再结合我国商贸流通领域的实际变化,从西方经济学中各派别的科学商贸流通理论中借鉴精华,形成我国的商贸流通理论,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保障我国的商贸流通在国际市场中稳步前行。
赵爱东,刘静,王登海\河北建筑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