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保障性安居工程是我国“十二五”时期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标志性工程,也是当前和今后几年经济工作的硬任务。“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未来五年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3600万套,其中2011年开工建设1000万套。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是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住房保障的目的不仅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加住房有效供给,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而且还在于是否能增加消费,有助于扩大内需。①因此,探究扩大内需下保障房的最优供给区间,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寻求扩大内需下保障房的最优供给,要重点考虑的是保障房供给如何对商品房市场发生作用,进而对消费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个问题则直接与房地产价格的财富效应息息相关,②也就是说,只有理清了保障房的供给如何影响了房地产价格的财富效应,才能确定促进消费进而扩大内需的保障房最优供给区间。
所谓“财富效应”(Wealth Effect)是指:“货币余额的变化,假如其他条件相同,将会在总消费开支方面引起变动(伊特韦尔,1996)。一般说来,现代意义上的财富效应,是指居民资产价值的变动对于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而保障房的供给对于财富效应的影响,主要是侧重研究当保障房供给处于不同状态时,商品房价格的变化如何对消费产生影响。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已经明确指出,保障房供给可以对商品房市场的供求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财富效应。DiPasquale(1996)认为较高的保障性住房供给会降低居民对商品房的潜在需求,从而基于预算约束和替代效应,使得商品房价格的正向财富效应得以发挥(Ludwig和Slok,2001),所以会提高消费。也就是说,保障房供给是一个有效缩减住房负担及稳定住房市场的工具(Wood和Rangarajan,2004),会提高日常的消费(高波,2010)。很多文献直接或间接支持了这一观点(Le Blanc和Laferrère,2001;等)。但是,Murray(1983;1999)基于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LIHTC项目,发现由于存在着商品房供给的挤出效应,使得接近1/3乃至100%的保障房经济效果被抵消。此后,Eriksen和Rosenthal(2010)等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此外,保障房供给具有再分配效应(Musgrave,1959),而不同的收入分配结果会对房地产价格的财富效应产生不同的影响(Dvornak和Kohler,2003)。这种效应可以通过影响住房市场中潜在需求者的收入结构和人口结构,进而对房地产价格的财富效应产生影响。也就是说较高的保障房供给会降低广大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年轻人)的商品住房需求,进而减轻广大低收入群体的住房负担,所以根据预算约束和替代效应的原理,还会提高消费,并使房地产价格的正向财富效应得以发挥。Gourinchas和Parker(2002)等的研究均支持这个观点。但是,有的学者则对于这种再分配效应存有质疑,认为财富效应与资产财富的风险调整值正相关,高收入的家庭具有相对较低的风险厌恶程度,风险调整值较低,从而具有较小的财富效应,所以尽管较高的保障房供给减少了商品房市场需求中低收入群体的比例,但是并不一定会必然促进消费(Hurst和Stafford,2004等)。
从以上的文献可以看出,尽管都已经指出了存在住房保障的情况下,房地产价格的财富效应会受到影响的可能性,但是几乎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主要的原因是忽视了当保障房供给变化时,财富效应可能存在的非线性特征。而准确把握这种非线性特性,对于科学合理地确定保障性住房的供给规模十分重要。
因此,本文将首先构建引入住房保障后的跨期消费模型,探究保障房供给影响房价财富效应的内在机理,同时利用2000-2009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基于Hansen面板门槛模型,来实证分析我国住房保障对财富效应的影响,以得出最优的保障房供给区间。
二、理论模型
基于标准的LC-PIH模型,③首先设定如下最优化问题:
对应的系数会随着r的降低而变小。所以当保障房覆盖率η较高时,两个时点消费的替代弹性的大小决定了房地产价格的财富效应的趋势,若两个时点消费的替代弹性超过1,则房地产价格的财富效应将会正向发挥,反之则受到抑制。实际上,保障房覆盖率较高时,平均风险厌恶程度的降低会有引致σ逐渐增大的趋势,因此会存在由小于1的状态到大于1的状态的转化。所以开始时保障房的供给有利于正向发挥房价的财富效应,但是会被σ逐渐变大的趋势所缓冲,因而会逐渐抑制房价的财富效应的发挥。
因此,理论上存在一个最合理的保障房供给区间,使得房地产价格的财富效应得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进而有助于促进消费。
三、实证模型的设定与估计
由上面的分析得出,保障房供给增加对房地产财富效应的影响呈现非线性的区制转换形式,因此实证分析将采用Hansen门槛模型,来检验不同的保障房供给规模下对应的房地产价格财富效应的变化情况,进而判定有利于扩大内需的保障房最合理的供给区间。
(一)门槛模型的设定
根据Modigliani和Tarantelli(1975)等的消费行为理论,结合Stone(1974)所采用的公式,得出度量消费支出与收入和财富的标准计量模型如下:
式(7)表示的是基本的线性模型,若要在其基础上考察可能存在的非线性影响,特别是可能存在的区制转换或门槛效应,Hansen(1999)的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是非常好的估计方法,不仅能估计出门槛值,而且能够对门槛值的正确性及内生“门槛效应”进行显著性检验。综合我国的保障房实际情况,考虑到保障房供给指标的特点和代表性,本文采用保障房覆盖率作为保障房供给的门槛变量,以平均房价作为区制解释变量,构建初始的单门槛模型。⑥
(二)数据来源和样本选取
本文基于中国2000-2009年30个省份的年度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所使用的各省面板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1-2010年),包括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相关数据,由于上海的数据存在一定的缺失,因而未加以考虑。对消费、收入的度量分别选用了“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以CPC、DPI表示。对房地产财富的度量,本文依旧采用大多数文献的做法,以房地产价格近似度量房地产财富,在此采用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以AHP表示。而门槛变量保障房覆盖率采用经济适用房竣
[1] [2] 下一页
工套数占全部住宅的比重,以RPHFL表示。样本的基本描述性统计量见表1。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