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信息产业经济论文

关于我国职业女性过劳问题的解决路径

2015-07-15 10:4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职业女性过劳现状
  过劳(burnout)是指劳动者在工作场所因工作时间过长或工作压力过大而呈现出的一种生理和心理状态。过劳现象在当今社会屡见不鲜。2006年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3》指出,目前我国七成知识分子处在“过劳死”的边缘。《2009中国城市健康状况白皮书》指出,主流城市的白领亚健康比例达76%,同时处于过劳状态的接近六成。同年,一项针对北京企事业单位知识工作者过劳情况的调查显示,825名劳动者当中只有27.27%处于“绿色安全区”,39.16%的被访者都位于“红色危险区”和“深红灯高危区”。可见,过劳已经成为当今社会职场的普遍现象。
  《中国统计年鉴2010》显示,全国大专以上学历男女比例为1.25:1,北京地区则达到了1.11:1。同时,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与社会观念的变化,使得女性已经成为当今职场中不可或缺的一股重要力量,中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同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与男性劳动参与率的差别也处于较低水平(见表1)。2011年国际劳工组织所做调查显示,与亚洲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大陆女性劳动参与率(67.7%)除低于澳门(68.0%),均高于其他国家,甚至高于蒙古和中国台湾地区的男性劳动参与率。根据《中国人的生活时间分配-2008年时间利用调查数据摘要》中国女性平均用于生产性活动、培训和学习的时间也要高于很多欧洲发达国家(见图1)。社会的压力、职场的压力以及角色的多样性使得职业女性不可能幸免于过劳。2010年卫生部“知女健康行——中国职业女性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对北京的10000名已婚职业妇女进行调查,显示80.75%的被访者压力过大,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影响了女性的身体健康。专家指出,35岁以下年轻女性患乳腺癌的比例已占到乳腺癌发病群体的20%,中国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比西方女性提早10年,而现代女性工作和生活中压力增大是乳腺疾病多发的重要原因。2009年的一次调查分析显示,北京市知识工作者的工作负担度且没有因为性别的差别而有所不同,女性知识工作者同样承受着与男性一样的工作强度。
  图1 中国和欧洲国家女性年从事生产性活动、学习和培训时间比较(单位:天)
  二、职业女性过劳的负面影响
  1.经济损失
  职业女性的健康受损,这既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过劳易带来多种疾病,尤其是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和内分泌失调,另外还会引发神经质、抑郁焦虑、急躁易怒、自我评价过低、适应能力不良、甚至自杀等心理问题。职业健康受损就要进行休息或者接受治疗,因此引发的薪酬损失和医疗费用,在目前相关法律欠缺的情况下,只能由员工个人承担。
  对于用人单位而言,过度劳动和过度劳累都会引发员工的边际生产率递减,最终导致生产效率的下降;另外,用人单位如果长期处于用工过度的状态,那么员工极易产生职业倦怠,最后导致企业人才外流,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外流将严重影响企业持久竞争力。
  对于整个社会和国家而言,过劳对就业和消费来说产生了挤出效应。过度劳动者抢占了更多的工作岗位。由于他们大部分时间用于工作,闲暇和消费时间就会减少,尤其是作为消费的主力军女性而言,疲于奔命以至于没有时间去花钱,这对扩大消费、推动经济增长不利。同时,过劳引发的工作失误和事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据统计,一向以重视劳动者权益著称的欧盟,每年因此损失达到1100亿欧元,美国每年因此损失达到3000亿美元。中国的过劳经济损失尚无权威数据,但是从过劳的普遍性来说这一数据也不会很小。第三,知识工作者作为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力军,他们身上凝结着高额的人力资本投资,如果过劳严重甚至极端情况下产生“过劳死”,那么这些损失将是无法弥补的。
  2.非经济损失
  职业女性过劳易影响家庭和谐。职业女性身兼双重角色:在家庭中,她们是贤良淑德、善于持家的贤妻良母,在职场中,是积极干练、生龙活虎的女性工作者,要达到“工作——家庭平衡”状态是每个职业女性需要面对的问题。在时间和精力有限的状况下,顾此必将失彼,那么过劳就是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工作当中,而忽略了家庭,家庭成员缺乏交流和理解成为了诱发家庭关系紧张甚至破裂的导火索,2010年北京的离婚率高达39%,上海达到38%,广州36.25%,这其中的深层次原因值得思索。
  影响职业女性的工作满意度和职业价值观。女性与男性相比更易于对压力和突发事件产生波动情绪,超长工作、超压工作或超量工作导致精神高度紧张从而无暇去思考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为了平衡“工作——家庭冲突”只能按部就班的重复工作,这会影响她们的工作满意度,也会改变职业女性的工作价值观。
  三、职业女性过劳的原因分析
  1.宏观社会层面
  首先,国家发展阶段。我国正处于跨越式发展时期,“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的观念深入人身。政府以地方的GDP增长率作为政绩考核标准,用人单位追求资本的积累,员工个人追求物质享受。这种目的性很强的赶超式发展使得全社会形成了一种加班加点,增加工作强度的氛围;另外,国家产业结构升级,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求从事脑力劳动的员工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再者,收入差距的加大促使员工被迫或者自愿地牺牲休息时间来换取更多的物质激励,从而满足更多的精神需求。
  其次,社会文化背景。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等亚洲国家更加崇尚勤奋、敬业、奉献的精神,甚至那些为了社会,为了人民过劳而死,献出自己生命的人成为了整个社会宣传学习的榜样。在这种文化背景下,适度劳动、劳逸结合往往会被看成是贪图享受、自私自利,因此大部分劳动者都会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为了集体的利益,过度消耗自己的身体。
  2.中观用人单位层面
  用人单位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下,更多的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努力工作,其制定的大部分激励措施都是激励或者奖励那些努力工作者或者业绩优秀者,如涨薪机会、培训机会、晋升机会、休假机会,“机会往往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在这里“有准备的人”指的是努力工作做出业绩者,而这些机会是为了这些优秀员工更加优秀, 更加勤奋。这样的企业理念和氛围促使员工加班加点,身体透支。
另外,企业对女性的关怀不足。虽然国家有女性的法定节假日,除此之外,女性和男性毫无例外的竞争在同一起跑线。但是,从女性的生理结构和心理特点的角度去考虑,女性更易疲劳,更易产生情绪波动。而企业的管理制度缺乏对女性员工的人性化关爱,即使公司设立员工援助计划(EAP),很少的公司将女性群体作为援助对象。
  3.微观职业女性个人层面
  自我实现需求与日俱增。女性职业发展之路更加广阔,越来越多的女性成为行业企业中的管理者。女企业家和女管理者对企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10年《十年:中国商界女性的机会与挑战》显示: 中国商界女性的企业规模不断扩大,2000年是21%,2006年是36.5%,2009年经过了危机的洗礼仍然保持这样一个水平,销售收入在1个亿以上,保持在13%以上。企业盈利方面,女性企业盈利面一直保持在98%左右。即使2009年中期,盈利面降至97%,亏损面保持在2%至3%这样的水平。温馨的家庭、稳定的收入和融洽的人际关系已经不能满足很多职业女性的需求,她们对事业成功的追求程度与日俱增。
  生存和生活成本提高。传统上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生活成本和生存成本提高的情况。2007年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即达到70.6%,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2.6%和发达国家的52.1%。虽然这一状况与我国妇女自强勤劳的传统美德密不可分,但是生活成本的提高也使得女性必须在职场中奋力打拼。
  四、职业女性过劳的预防
  1.健全完善法律法规
  将过劳列入职业病范畴,由劳动部门、卫生部门联合界定过劳的标准和范畴,使过劳概念清晰,处理因过劳引发的纠纷、因过劳造成对劳动者权益的侵犯问题时有据可循,有法可依。严格执行最高工作时间以及带薪休假的法律规定,尤其是对职业女性应出台特殊保护政策。对于极端情况——“过劳死”的赔付措施应更加明晰,赔偿力度更大,使用人单位从利益监督出发不敢再以牺牲员工的生命和健康为代价。
  2.倡导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管理制度要更加人性化,在有些岗位建立弹性工作制和工作再设计,严格控制职业女性的工作时间,逐渐减少加班时间和加班次数;在企业内部营造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给予女员工与男员工一样的工作晋升机会和发展机会;定期组织员工健康体检,尤其是针对女性员工的健康体检,开展职业心理咨询和辅导,舒缓职业女性压力。
  3.增强职业女性自我调控
  首先,职业女性增强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思,真正认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的道理,关注自身健康,增强身心健康的自我调控。
  其次,要突出工作重点,努力培养自身核心能力,以不变应万变,在激烈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在复杂工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加强工作和闲暇时间的合理安排,家庭是工作的助推器,家庭的稳定才能更加安心的工作,与家人沟通放松有助于舒缓过劳的紧张情绪;注意锻炼身体和做好定期的体检。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