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信息产业经济论文

信息产业经济论文3900字_信息产业经济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2023-12-07 08:2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导读:信息产业经济论文应该怎么写?对于现在很多初次撰写论文的作者来说,应该都是不怎么清楚论文写作方向的吧,自己在写作的时候更是无从下手,本论文分类为经济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信息产业经济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信息产业经济论文3900字(一):基于投入产出的安徽省信息产业经济效应论文


  运用投入产出理论,将信息产业细分为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以安徽省2007年和2012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为例,揭示了信息產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等指标,并对安徽省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效应进行比较分析,由此揭示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一、前言


  信息化已经成为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诸多行业部门存在着千丝万缕的交错关联。国内不少学者对信息产业的关联效应作了相应研究,例如徐丽梅指出我国信息产业是中间投入型产业,对上下游产业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推动力;盖建华认为信息制造业对现代服务业的影响力很强,但整个信息技术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比较低;周敏认为浙江省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具有不同程度的依赖,但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对信息产业的推动作用还比较小。


  目前的研究成果对于我们认识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并为后续进一步深入研究信息产业以及促进国内信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现有的这些研究基本上都是应用我国或者某一个地区的单独一张投入产出表,这并不能看出信息产业的关联效应动态变化情况。安徽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首个新型城镇化试点省份,其信息产业经济关联效应和波及效应如何?基于以上分析考虑,本文基于最新的安徽省2012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以及安徽省2007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对安徽省信息产业经济关联效应和波及效应进行动态比较分析。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选取


  1.投入产出分析说明。投入产出分析法是利用投入产出表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再生产各环节之间数量依存关系进行分析的经济数量方法,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是:中间需求+最终需求=总需求(总产出),中间投入+初始投入(增加值)=总投入,总需求=总投入。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工具是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表是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投入与产出的数据表,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是:中间需求+最终需求=总需求(总产出),中间投入+初始投入(增加值)=总投入,总需求=总投入。投入产出分析的主要指标有:


  (1)直接消耗系数也称作投入系数,计划公式为,其中,是部门生产中消耗的第部门产品的数量,是部门的总投入。直接消耗系数越大,说明部门对部门的依赖程度越大。


  (2)影响力系数。影响力系数越大,说明该部门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越大。大于1,说明产业对社会生产的影响程度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小于1,说明产业对社会生产的影响程度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等于1,说明产业对社会生产的影响程度等同于社会平均水平。


  (3)感应度系数,感应度系数越大,说明该产业受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大。某部门的感应度系数大于或者小于1,说明该部门的感应程度在全部部门中位于平均水平以上或者以下。


  2.数据来源和结构调整。我国或者某地区的投入产出表每逢尾数是7和2的年份编制一次,本文所需基础数据来源于安徽省2007年以及2012年投入产出表中的42部门表。根据2007年投入产出表与2012年投入产出表,结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11)中对信息产业的表述,本文将信息产业分为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其中信息制造业主要是指“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信息服务业主要是指“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为研究需要,本文将2007和2012年投入产出表调整为包含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剔除信息制造业)、信息制造业、第三产业(剔除信息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的5×5部门的投入产出表。


  三、实证分析


  1.信息产业发展状况。为了了解安徽省信息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我们利用调整后的2张投入产出表分别计算出各产业部门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整体而言,安徽省信息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少,远远落后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且信息产业2012年的比重比2007年有所减少,说明安徽省信息产业总体规模和发展水平还较低,从信息产业内部来看,2012年信息制造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07年有显著增加,反映出信息制造业发展相对较好。


  2.产业关联效应。产业关联效应是指经济系统中各部门间的关联关系,其衡量指标主要有直接消耗系数。通过计算安徽省5部门各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信息制造业对第二产业、信息制造业自身以及第三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都大于0.1,说明信息制造业每增加1万元的总产出,需要第二产业、信息制造业本身以及第三产业各投入1000元以上,反应了信息制造业对第二产业、信息制造业自身、第三产业的依赖度较强。信息制造业对第一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2007年和2012年均为0,说明信息制造业对第一产业的发展没有起到任何拉动作用,且这种状况没有得到改善。(2)信息服务业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都大于0.1,说明信息服务业每增加1万元的总产出,需要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各投入1000元以上,信息服务业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依赖程度较大。信息服务业对第二产业的依赖度较强,这主要是因为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对为其提供基础设施服务的上游产业的拉动能力较强,但是2012年的系数要小于2007年的系数,反映出信息服务业对第二产业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这种情况应该得到重视。信息服务业对剔除自身的第三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较大,说明部门内部产业性质相近、相互关联度大的特征,这有利于服务业内部集聚经济的形成和生产效率的提升,且2012年的系数要高于2007年的系数,说明信息服务业对其它服务业的拉动作用在增强。以上主要分析了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对其它产业的依赖程度,下面分析其它产业对信息制造和信息服务的依赖程度。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的直接消耗系数都低于0.01,且2012年的直接消耗系数都要比2007年有所减少,反映出这些产业对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的直接关联度和依存度本就较低,且依赖程度还在减弱,尤其是第一产业对信息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均不大于0.001,第一产业每增加1万元的总产出,需要信息产业投入不高于10元,反映出安徽省农业对信息化的需求较低,安徽省农业信息化水平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3.产业波及效应。产业波及效应指某一产业发生变化后,會引起其直接相关产业的变化,并且这些相关产业部门的变化又会导致与其直接相关的其他产业部门的变化,依次传递下去。反应产业波及效应的具体测度指标有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1)通过计算各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可知2007年、2012年信息制造业的影响力系数分别为1.2670、1.2351,信息制造业的影响力系数都高于1,说明信息制造业对社会生产的影响程度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信息制造业对国民经济有较大影响,加大对信息制造的投资,将促使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信息服务业无论是2007年还是2012年的影响力系数都小于1,但2012年的影响力系数要高于2007年系数,说明信息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程度有所增加,其对国民经济其它产业的影响、辐射能力在逐步提高。(2)信息制造业、信息服务业2007年和2012年的感应度系数都低于1,说明信息产业还没有成为国民经济的关键部门。且和2007年相比,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2012年的感应度系数有所减少,这说明其它产业的发展对信息制造和信息服务的需求在减少,但也反映出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受其它产业的制约作用有所减少,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的独立性在逐步提高。


  四、结论和政策性建议


  1.分析结论。(1)安徽省产业结构仍然体现出明显的“二三一”格局,第二产业比重最大,信息产业规模还比较小,且信息产业2012年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07年有所减少,说明安徽省信息产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2)安徽省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对其它产业有不同程度的依赖,尤其是对第二、三产业的消耗系数较高。(3)无论2007年还是2012年,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影响力系数都要大于感应度系数,因此安徽省应该采取主动发展的模式来发展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其他产业来推动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4)安徽省农业信息化程度还不高。第一产业对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的直接消耗系数都很小,说明农业对信息产品的需求极少,反映出安徽省农业信息化程度不高。


  2.政策性建议。(1)推进信息产业与其它产业的互动融合。信息化在安徽省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体现的作用还不够,需要安徽省积极实施“互联网+”系列行动,逐步提高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三化”融合。(2)加快信息产业创新平台建设。作为科技大省,安徽省应积极推进现有的创新研发平台建设,同时积极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以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契机,积极加大对研发创新平台的引进力度,逐步增强安徽省的科技创新水平和信息化水平。(3)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单纯依靠信息产业自身能力还很难实现快速健康发展,这就需要政府通过集聚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加大对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商务等信息产业细分行业的支持力度,积极培育基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信息产业发展新动能。


  信息产业经济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信息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研究论文


  摘要:新时期,人类社会走向了新的发展阶段,信息技术、通讯科技等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朝着信息化时代转变。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正在以强大的势头和动力走进人类社会、人们的生活,形成了庞大的信息产业,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全新力量。本文分析了信息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关键词:信息产业;经济发展;贡献;研究


  中图分类号:F127;F49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1


  信息产业的发展既是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成果。新形势下,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我国逐渐走向了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了以信息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我国形成了巨大的信息工业产业链,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根据行业专家的总结,信息产业是一门服务型产业,负责信息的生产、传输与服务,能够为社会各个行业、企业提供及时、到位的服务,推动整个社会的高效建设与发展。


  目前,我国信息产业通常包括两大部分:第一,信息设备加工业,该行业主要负责通讯设备等的生产加工,这些设备或产品具有电子处理、记录与检测等功能,从而有效控制设备产品的生产过程;第二,信息服务业。利用电缆系统来进行信息的处理与传输、通讯,这其中主要是指软件开发行业、信息服务业等。


  根据调查显示,工业化道路以来,我国的信息产业一直处于稳步发展的状态,信息产业的增加值已经达到千亿元,而且始终保持稳固上升的增长势头。与信息设备制造业相比,信息服务业的增幅更大、增速更快,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整个社会正在走向信息新时代,人类社会对于信息服务的需求度也必将有增无减,信息服务业的飞速发展也意味着信息产业正在走向结构优化阶段,发展方式得到了优化调整。总体来看,信息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信息产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研究


  信息产业作为一门新兴产业,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融入了国民经济发展的主流,对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贡献,具体体现在:首先,信息产业自我产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其次,优化与改造传统产业创造的间接经济增长值。


  下面将利用贡献率指标来深入剖析信息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直接贡献,同时,通过弹性分析法来预测信息产业所创造的间接经济增长值。


  1.直接贡献率分析


  作为重要的经济发展分析标准,贡献率一般有直接和间接之分,前者主要指信息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后者则是指不同产业增加值和GDP增量之间的比值,用于信息产业,则分别用Cd(it)和C(it)来表示,具体有如下关系式:


  Cd(it)=AVit/GDPx100%


  AVit------------信息产业增加值


  C(it)=ΔAVit/ΔGDPx100%


  经官方调查显示,信息产业对GDP的直接贡献率仅有12%上下浮动,在2007年甚至只有10.85%,随着国家财政支持性资金的投入,一些重要的信息产业项目建设、开发,才逐渐提高了其对GDP的直接贡献率,在众多与信息产业相关的产业中,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异常迅速,在整个信息产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然而,最近几年内一些与信息设备相关的硬件加工、制造等行业企业也为国内生产总值的创造做出了直接贡献。


  总体来看,信息产业对GDP的直接贡献率逐渐呈向上发展的趋势,这就意味着信息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有着巨大的潜力,而且信息产业的发展稳中求进,同时,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其他与之相关的产业,甚至一些传统产业也都得以带动发展、优化与改造,由此来看,信息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间接贡献率正在逐步上升。


  2.间接贡献率


  所谓的间接贡献率则指的是GDP对信息产业增加值变化的反应程度,这种反应程度用Eit来表示,具体可以通过GDP变化的百分比和信息产业增加值变化的百分比间的比例关系来表示,具体的关系式为:


  Eit=ΔGDP/GDP/ΔAVit/AVit


  由于无论是GDP还是信息产业增加值,都呈正向发展,此公式得出的结果通常为正数,对整个社会近五年的统计数据带入此公式,最终得出的Eit结果趋近于1,甚至大于1。


  当Eit<1时,信息产业自身发展较快,超出了GDP的增长速度;当Eit>1时,则意味着信息产业发展放缓,落后于GDP发展速度。


  经过近五年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信息产业对于GDP的间接贡献率相对较小,这就意味着对国内经济的贡献更多地体现在直接贡献率方面。


  3.提高信息产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率的对策


  (1)加大力度扶持信息服务业


  在以信息通讯为主流的现代社会,信息服务业势必会对GDP的发展带来更大的贡献,对此,国家有必要加大力度来扶持信息服务业,既要调动市场经济的作用,驱动企业自主研发信息服务性产品,又要加强政府的调控,利用经济、政策等职能性措施来支持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同时,逐步创建人才吸引机制,为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招贤纳士,形成巨大的人才储备力量。


  (2)加快信息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信息产业的发展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要重视新技术的开发与运用,信息型企业要不断提升自身自主研发能力,开发出更多的信息服务产品,并不断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善于利用国内、国外先进技术,以此为基础来逐步开发、创新,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信息产品,参与国际竞争。


  创建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部分实力相当的信息服务类企业努力走向国际市场,逐渐占据更多的国际、国内市场份额。要进一步优化信息产业结构的调整,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同时,也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支持并带动与之相关的其他行业,例如:传统工业、制造业等的信息化发展,逐步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此外,还要积极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支持传统产业科学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信息服务来辅助支持传统产业的发展。


  三、总结


  信息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既体现为直接贡献,又有间接的贡献,信息产业正在带动着整个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信息产业有着无限的发展潜力,势必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大源动力。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