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信息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所表现出的动力越来越显著,由于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极强的渗透力,在直接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对其他产业的改造和升级也起着巨大作用。近年来,我国信息产业迅速发展,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主要基地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的产业集群,并且积极向中西部扩展,重庆的信息产业发展迅猛逐渐成为西部信息产业高地。鉴于此,本文利用代表我国主要信息产业集群地带的四大直辖市1999—2013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2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了一系列的论证研究。国外学者Porat(1977)提出信息产业是“第四产业”理论,划分和定义了“第一”、“第二”信息部门,并且建立了对信息产业实际测度的体系。Romer(1986)通过构建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提出了信息产业的“外溢作就用”。
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1)以马克卢普、波拉特的信息产业分类理论为基础的建立信息经济测度模型。如张颖丽,许正良(2003)通过计算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带动作用系数的测算步骤,提出了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和发展结构四个方面的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带动作用参数系数的测算方法。(2)通过编制产业投入产出表来衡量两者作用机制的分析方法。如袁建文(2007)在研究广东省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依存带动关系中建立了广东省信息产业投入产出表,通过分析认为广东省信息产业对其他产业发展有着极强的带动性,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也很高。(3)运用协整理论对时间序列数据模型分析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如张安(2006)运用时间序列经济计量方法对1991—2003年间我国信息产业在实际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实证分析,证明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存在着格兰杰因果关系。
综上,为了进一步探索在近几年在全国迅猛发展的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对位于我国主要信息产业集群地带京、津、沪、渝四大直辖市1999—2013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3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3.1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由于统计年鉴的统计口径是按照传统三次产业的划分来统计的,没有信息产业的相关统计数据,所以考虑到数据采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本文选择各地电子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当年销售收入表示信息产业总产值,记为IT。同时,选取地区生产总值作为经济增长水平指标,记为GDP。所有的数据均来源于由各地方统计局编写的《统计年鉴》,以及各地方统计信息网上的相关进度数据。
3.2平稳性检验—IPS检验
本模型选用IPS检验法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LNGDP和LNIT的统计量检验值分别为3.73246和0.79756,在大于显著水平为5%时的临界值,因此接受原假设的,即原数据是不平稳的。所以,对其进行了一阶差分,可看出△LNGDP和△LNIT的统计量检验值分别为2.42247和1.66809,均小于显著水平为5%的临界值,因此拒绝原假设,即该数据在置信度为95%下是一阶单整数列Ⅰ(1),差分后的数据平稳。
3.3协整检验—Pedroni检验
本模型选择Pedroni检验法进行协整检验,检验结果:在同质性假定的检验结果中Panelv统计量和Panelrho统计量在显著水平10%下不能拒接原假设,PanelPP统计量和PanelADF统计量在显著水平为5%下拒绝了原假设;在异质性假定的检验结果中,Grouprho统计量在显著性为10%下不能拒接原假设,GroupPP统计量和GroupADF统计量在显著性为10%下均拒绝原假设。所以,存在异质性的协整关系。
3.4Granger因果检验
由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的结果可知,LNGD与PLNIT是一阶单整数列的且具有协整关系,即信息产业与经济经济增长之间是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进一步验证,检验结果是:当滞后期为2时,两者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当滞后期为3和4时,两者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即:在置信度为90%时LNIT是LNGDP的Granger原因,反之则不成立。
3.5模型实证检验
由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可知变量LNIT是LNGDP的Granger原因,为进一步探索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具体机制,对该模型进行实证回归。
回归方程式为:LNGDP=6.995852+0.238915LNIT
(0.0002)(0.0001)
由上方程可知,LNGDP与LNIT之间呈正向关系,即信息产业总产值每上涨1%,国民经济将增加23.8915%,可见信息产业产值的增长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
4政策建议
信息产业具有极强的渗透性间接对其他产业进行改造升级,所以它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由于我国单一的产业结构模式,在技术研发、投融资机制、市场运营等尚未健全,对信息产业的发展的拉动作用还未凸显,使得该产业起步晚,较滞后,区域发展不平衡。
政策启示:(1)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充分发挥信息产业的“内生”作用,优化信息产业的内部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内涵式”发展。(2)以工业带动信息化,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宏观调控为信息产业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技术支持、投融资机制、法律环境等,促进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协调发展,加速“两化融合”。
参考文献:
[1]PoratM.U.TheInformationEconomy[J].WashingtonD.C:GovernmentPrintingOffice,1977.69125
[2]Romer,PaulM.IncreasingReturnsandLongrunGrowth[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86,94(5):10021037
[3]张颖丽,许正良.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带动作用度量方法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10):145148
[4]杨健.信息产业与经济成长效应关系的研究[D].北京:北方交通大学产业经济学,2000
作者简介:
杨晓(1989-),女,四川资阳人,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科技产业、教育经济
来源:商情 2014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