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信息产业经济论文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我国信息产业 经济效益审计评

2016-03-20 19:3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当前,我国学术界对经济效益审计的研究多集中于概复核审计结论、评价审计风险是否达到可接受水平,在此念和政策等宏观层面,对于经济效益审计由哪些指标构成,如何科学、层次清晰地评估指标等深层次问题的研究则比较少。因此,构建一套科学的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实践意义。

  

  一、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及程序

  

  (一)概念界定

  

  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审计是外部审计机关或内部审计部门依法运用现代审计手段或方式方法,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和产业特性,以信息产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为审计对象,以促进信息产业全面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对资金运动和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评价、鉴证,确定其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提出改进建议,在较高层次上和较宽领域内开展的一种综合性审计形式。

  

  (二)审计程序

  

  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程序一般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和后续审计阶段。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体系应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是实现经济效益审计目标的关键。各阶段的内容和主要工作如下:

  

  1. 审计准备阶段。审计人员应当利用评价体系初步评判被审产业的管理活动,从而确定具体审计对象及重点审计领域。

  

  2. 审计实施阶段。审计人员需要以评价指标体系为依据来客观评价审计对象的业务活动是否实现了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目标,从而开展具体审计工作,搜集审计证据来验证初步评价。

  

  3. 审计报告阶段。审计人员将以评价体系为依据基础上形成审计结论。

  

  4.后续审计阶段。审计人员应按照评价体系,检查审计对象是否依照审计报告中所提出的问题及建议实施了适当的整改,并分析整改产生的效果,评价审计产生的影响或效果。

  

  二、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我国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体系构建思路

  

  (一)基本框架

  

  本文借鉴平衡计分卡原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并参照学者李蕴娜在《企业效益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中的调查分析结果,建立了由22项主要指标构成的评价体系基本框架(见图1)。

  blob.png

  借鉴平衡计分卡原理对这22项指标归类,可将其分为财务、内部经营过程、学习与成长、客户4个维度(见表1)。财务维度包括了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指标;内部经营过程维度涉及生产、创新两个阶段的效率效果;学习与成长维度的指标关注员工素质及其提高、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等方面;客户维度的指标主要用于评价信息产业维系客户、扩大市场方面的经济效益。

  blob.png

  上述指标反映了信息产业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共同构成了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体系。当然,这些指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具体审计项目中,各具体信息部门和单位可参考这个指标体系选择合适的指标制定出各自的指标体系。

  

  (二)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1.权重分配方法

  

  本文选择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分配,其是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集成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它将人们对复杂系统的思维过程数学化,将以人的主观判断为主的定性分析进行定量化,将各种判断要素之间的差异数值化,帮助人们保持思维过程的一致性,适用于复杂的模糊综合评价系统,是目前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确定权重的方法。

  

  由于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体系具有层次性,在评价时,若仅依靠评价者的定性分析和简单逻辑判断,而没有客观的定量分析作为依据,很难得出一个有说服力的结论。因此,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来对评价指标进行相对客观的评价。

  

  2. 权重分配过程及结果

  

  (1)构造判断矩阵。这是层次分析法的关键步骤。判断矩阵是用来针对上一层次中的某元素,评价该层次中各相关元素重要性的状况,其示意图见图2。

  blob.png

  其中,a。表示元素ai对aj的相对重要性的判断值,a。的取值详见图2,标度也可为2、4、6、8,表示分别界于下述标度之间的情况。

  blob.png

  判断矩阵的数值是根据数据资料、专家意见和分析人的认识,加以平衡后给出的。本文邀请了10位相关专业人士,其中注册会计师、信息产业财务人员各5位,专门对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各级评价指标两两对比打分。根据专家打分结果构造判断矩阵,并求出相应指标的权值。各层次的判断矩阵及权值见表3至表7。(2)进行一致性检验。当判断矩阵偏离过大时,结果的可靠性就值得商榷了。一般采用一致性比例C.R.(ConsistencyRatio)进行一致性检验。当C.R.<0.1时,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较令人满意;当C.R.&0.1时,应对判断矩阵作适当的修正。表3~7中已列出各判断矩阵的C.R.值,可见各矩阵均满足了一致性检验。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三)分值及评价等级的确定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后,本文采用指标归一化的方法及已构建的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体系,对信息产业经济效益综合打分,并初步划分了各等级,指导进一步的审计。指标归一化是指将各项指标均转化为(0,1)区间内的标准值的方法。在信息产业综合经济效益评价过程中,既有定性指标又有定量指标,指标间存在着量纲、数量级不同的问题。为使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体系中的各指标在整个过程中具有可比性,必须将定性指标量化处理,并与定量指标一同转化为在标度区间(0,1)内的无量纲指标值。归一化处理过程如下:


     1.找出未归一化的指标


  在所建立的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体系中己经进行归一化指标是有关“率”的定量指标,此外尚有产品制造周期、研究开发新产品周期、内部沟通程度、员工受激励程度、客户满意度、信息支持准确程度与速度6项指标未归一化。其中“产品制造周期”和“研究开发新产品周期”为定量指标“内部沟通程度’、“员工受激励程度’、“客户满意度”和“信息支持准确程度与速度”为定性指标,需要对其进行量化考评。

  

  2. 指标归一化

  

  (1) “生产制造周期’、“研究开发新产品周期”是逆向型时间指标,即时间越短,效益越高。因此可采用下述公式对其归一化处理:

  blob.png

  其中M||是指标值t的效应系数;tmin是行业最短周期或计划最短周期;tmax是行业最长周期或计划最长周期。

  

  (2“内部沟通程度’、“员工受激励程度’、“客户满意度”和“信息支持准确程度与速度”4项是定性指标。对于前两项,可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员工座谈会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于后两项指标,可根据信息产业或相关市场提供的信息做出评价。由此对这四项指标各给出(0,1)的一个分值。经过上述处理,已将各项指标转化成了(0,1)之间的值珚,由此可建立评价指标矩阵。

  

  3. 评价体系归一化

  

  为了能够对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得出综合性更高的评价,还需对评价指标矩阵中的各项指标进一步归一化处理,使每一项指标均转化为(0,1)之间的标准值,其计算公式为:

  blob.png

  由此将评价指标矩阵珚归一化后转化为新的评价指标矩阵。

  

  4. 确定分值

  

  结合权重分配的结果,可得信息产业综合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总得分S,S在(0,1)之间。

  

  5. 评价等级

  

  表8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系数

  blob.png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关于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系数表( 如表8所示) 。对于所建立的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体系,其总得分S 就是其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系数,将该得分与表8 中的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等级系数相比较,便可获得信息产业综合经济效益评价等级,从而简单判断经济效益水平。


  6. 进一步审计

  

  通过对上述综合分析所得到的结果进行讨论,分别得出各项指标的等级系数占总体绩效评价等级系数的比重,从而分析信息产业经济效益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开展重点审计,查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以提高信息产业的经济效益水平。

  

  三、结论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经济效益审计和绩效评价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信息产业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我国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并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价体系各层面、各指标的相对权重,对各项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以便综合评分。希望能对现实中构建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体系提供有益借鉴。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