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信息产业经济论文

青岛崂山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SWOT分析

2015-09-23 09:1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生态旅游的出现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文章以崂山自然保护区为例,通过对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条件的SWOT分析,提出一定的开发措施与策略,以指导崂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崂山自然保护区;基本现状;SWOT分析;措施和策略

1 崂山自然保护区基本概况
  崂山位于山东半岛南部黄海之滨,青岛近郊,总面积约达4485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为1132.7米,是我国万里海疆上的最高峰,面积约400平方千米。
  保护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2.6°C,年降水量940-1073.7毫米,是青岛市最湿润的地区,气温年差较小,相对湿度较大。
  该区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已达68%以上。
  保护区内具有奇特的自然景观,花岗岩峰丛地貌。地质结构为断块状的隆起,受地质结构以及冰裂风化作用的影响,形成了层峦叠嶂、奇洞怪石密布的山水旅游资源。
2 崂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SWOT分析
2.1 优势(strengths)分析
2.11 优越的区位条件
  崂山自然保护区就位于著名的崂山风景名胜区境内,保护区距离青岛市约4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周边地区工业较发达,具备先进的科研、试验、技术、教学条件,使保护区内的大量资源得到了有力的开发。
2.12 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好
  崂山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率较高,人为活动干预少,使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保存着良好的原生状态,优越的生态环境使许多外来引进动植物在崂山保护区很快得以适应并存活下来,大量的珍贵保护动物在这里栖息繁殖。同时,自然保护区在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方面也起着很大的作用,是开展生态旅游的最佳选择地。
2.13 旅游市场潜力大
  崂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经济发达的崂山区,人口基数大,人口密集分布,有着一支庞大的旅游消费队伍,市场潜力大。保护区周边地区又是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开发较早的地区,城镇人口较为密集,许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分布在这里,人才济济,社会精英荟萃,这里需要高品位的旅游资源来满足他们的需要。因此,保护区周边有着开展教育和科研的巨大的生态旅游消费市场。
2.14 便利的交通条件
  保护区周边交通发达,公路网密集,崂山滨海公路北段穿越崂山风景区,有效的沟通了保护区与外界的联系,提高了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可进入性。
2.15 崂山茶和道教文化
  崂山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孕育的崂山绿茶,具有“叶片厚、内质优、滋味浓、香气高、耐冲泡”的高贵内质。
  崂山是中华道教较早的发祥地之一,自宋、元各代以后,成为道教丛林基地而长盛不衰。神秘的道教文化构成了崂山景区独特的游览内容。崂山道教生态养生院,发挥了崂山道教在生态健身游、养生方面的优势,使崂山旅游更具吸引力。
2.2 劣势(weaknesses)分析
2.21 生态系统比较脆弱
  崂山自然保护区内多为原生稀有植被,而且还有罕见且当地独有的动植物资源,系统中的某种生物物种受到危害,可能会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失调,进而导致更多物种的灭绝。同时,人类的干预使土壤裸露面积增加、土壤PH值提高以及土壤厚度降低,这些是在短时间之内难以修复或无法再恢复的破坏。
2.22 环境敏感性强
  自然保护区致命的弱点就是对环境污染有着极大的敏感性。目前,保护区内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白色污染和生活垃圾的乱堆乱放。大量游客的到来还会对大气、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使保护区的环境变得更加脆弱敏感。
2.23 旅游产品无特色,开发深度不够
  具有特色是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先决条件和灵魂。长期以来,崂山自然保护区开发的旅游产品多为流行各地的产品,并不代表崂山地方独有的特色,失去了和周边地区旅游产品比较的竞争力。
2.24 社区共管机制不完善
  当前,在崂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项目中,很少或没有去考虑周边社区居民的有关利益,大多数居民并没有因为在保护区内开展生态旅游而获益,在保护区内进行掠夺式的开发,不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监守自盗的现象,加深了崂山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居民之间的矛盾。
2.3 机遇(Opportunity)分析
2.31 各级政府的扶持力度强
  青岛市政府有关部门非常重视青岛崂山景区旅游业的发展,在政府大力支持下2011年,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崂山区政府也正在全力打造国际性旅游度假区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等优势产业,力争把青岛旅游业做大做强。
2.32 以青岛发达的经济为依托
  青岛市是山东省境内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之一,海尔集团、海信集团、青岛啤酒等国内知名企业有力地推动了青岛经济的发展。崂山自然保护区可以以周边这些有力的经济条件为依托,抓住机遇,结合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生态旅游,推出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
2.33 生态旅游发展迅速
  随着环保意识、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可以回归自然,呼吸新鲜的空气,放松自己的心情。以回归自然、亲近自然为特色的生态旅游将成为城市居民出游的最佳选择方式。这为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和条件。
2.4 挑战(Threats)分析
2.41 资金短缺,融资渠道单一
  长期以来,崂山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资金多是青岛市政府补给,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呵护下成长。近年来,随着生态旅游在保护区的迅速发展,政府所给经费已不能再满足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资金来源的单一性严重制约着崂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长远发展。
2.42 法律制度不健全不完善
  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一部完整的旅游法案,有关的法律制度不健全,导致了自然保护区有关的管理准则的滞后,如总体规划的不合理不协调、粗放式破坏性的生态旅游开发等,导致保护区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等。
3 崂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措施与策略
3.1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建设
  为了保证崂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的有效开发和合理运行,需要用完备的法律手段进行规范,把保护、合理开发和科学管理纳入法制轨道,为崂山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政策保证。
3.2 扩大宣传教育,增强环保意识
  通过对游客、保护区当地居民、管理者、崂山区政府有关部门和保护区从业人员进行生态旅游意识教育,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来提高相关者的生态保护意识。
3.3 科学规划,统筹开发


  在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下进行科学规划,统筹开发崂山保护区生态旅游。坚持保护区原有环境的自然特色,保护好生态系统,使发展生态旅游与保护环境相结合。保护区内建筑和基础设施应与周边自然环境协调一致,尽量保证旅游资源的原始性和真实性。同时,对崂山自然保护区进行合理功能分区,并严格执行各功能分区的有关规定,对保护区进行有效的管理。
3.4 多渠道筹集资金
  青岛崂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后盾和保障。除了运用青岛市政府有关部门的财政经费外,还可以积极引进外资,在保护区内合理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多渠道经营,多渠道融资。
3.5 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人才培养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工作是一项技术性要求很强的工作,需要具有懂得生态、环境、森林、土壤和旅游规划等多方面的知识的高技术人才。保护区应根据这方面的具体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鼓励和吸引高科技人才。
3.6 完善社区共管机制
  崂山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的观崂村、河东村、竹窝村的居民有着密切的联系,保护区建设必须充分调动这些周边群众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保护区中。让他们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主动承担其保护自然资源的责任,参与到保护区的规划管理中来,从而使保护区和周边群众双方受益,以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进步。
3.7 开发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和纪念品
  根据崂山自然保护区内储存资源的特点及类型进行生态旅游产品策划和规划。如,保护区内珍贵的动植物资源可用来进行来发科考、科普旅游,生态度假游和生态观光游。对保护区周边村落,进行开发独具特色的乡村生态游等。
4 小结
  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崂山自然保护区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分析,并提出崂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发展策略,以促进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阎文圣.崂山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对策.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1):138-139.
[2]朱珊.崂山旅游网.2009.
[3]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淄博市博山区环境检测站.青岛崂山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综合价值及功能分区研究.山东环境.2001,3:21-22.
[4]唐嫚丽,方百寿.道教音乐与崂山旅游.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3:82-86.
[5]陈海鹏,穆慧玲.山东省道教名山的生态旅游开发构想.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5):156-158.
[6]陈海鹏.“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与生态旅游-以山东省道教名山的生态旅游开发为例.社科纵横.2006,21(12):88-90.
[7]孙婧,李慧.区域-瞭望.
[8]杨主泉,王金叶,吴忠军.彭祖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SWOT分析与开发构想.西南林学院学报.2007,22(4):176-179.
[9] 高红梅,黄清.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SWOT分析.野生动物杂志.2007,28(1):47-5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