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论文

2023-02-17 00:1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论文

1.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一切经营活动都要坚持以环境资源保护为前提
  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是建立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的基础上的,没有完整的生态资源,生态旅游就无法达到可持续发展。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在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要把对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这是保护区自身发展的需要。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一切旅游经营活动要体现在对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的科学组织管理和保护上,以使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环境得到改善、美化。在发展生态旅游相关项目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资源保护为中心的导向机制,保护是开发利用的前提,资源保护要贯穿在开发的整个过程中。
  2.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核心是坚持生态和经济效益最优原则
  在保护和发展的矛盾关系中,保护区应该坚持生态和经济效益最优的原则。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业效益最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生态旅游保护区获得经费补充;自然环境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比较完整;社区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自然环境质量有所提高;达到科普和生态教育的目的。这就要求保护区在发展生态旅游业的过程中要建立生态旅游评估制度,对自然资源状况进行评估和临测,确定生态环境质量和承载量,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合理安排旅游项目和旅游开发强度,根据环境条件和游客承载量制定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做到定点、定线、定量、定时旅游,使之不超过自然破坏的临界点,杜绝有损生态系统完整的过量旅游活动,坚持经济效益服从生态效益的原则。
  3.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环境与经济的协调,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其核心思想就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的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不对后代人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鉴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是一种不同于一般旅游资源的特殊资源,其价值具有它的原始性和整体性,旅游景区的经济效益也直接受到影响。显然,发展与保护是可持续旅游发展的一对核心。只有从战略高度上充分认识保护区的生态问题,用生态学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来开发和规划生态旅游,做到保护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才能使保护区的旅游业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业。

生态旅游开发 及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定义 毕业论文用! 谢谢!

  浅析生态旅游的发展及开发
  ———以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为例
  摘 要 生态旅游区客流量的大幅度增加、各种形态的污染物相继出现,直接威胁生态旅游区的环境质量。
  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真正的生态旅游必须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完善生态旅游规划;建立高素质的导游队伍;完善管理
  制度;严格执法力度;加强污染防止;开展生态科学宣传教育。
  关键词 新疆 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观
  尽管生态旅游融入了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和倾
  向,但实际上并非如人所愿。旅游活动对环境的负
  面影响在相当程度上困扰着旅游的发展,表现在对
  生态旅游区内生态平衡和环境质量的影响。由于旅
  游者及交通车辆的介入,造成了动植物结构和种类
  的改变,对依赖于自然景观生活繁殖的野生动物造
  成了基因交流的障碍、生存能力的弱化及活动领域
  的局限。生态旅游区客流量的大幅度增加、各种形
  态的污染物相继出现,直接威胁生态旅游区的环境
  质量。同时,也对自然资源和对生态旅游区自然性
  产生一定影响。本文以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为例
  对生态旅游的发展及开发作些分析。
  一、生态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一)生态旅游的产生。
  生态旅游的雏形是“生态性旅游( ecological
  tourism) ”,是1965年海兹尔(Hetzer)提出的旅游发
  展思路( Fennell, 1997) 。他认为生态性旅游有四个
  要点:减少环境影响,增强对当地文化的尊重,让当
  地居民受益,满足参加者的娱乐需求。在20 世纪
  70年代中期,加拿大政府对高速公路沿途进行生态
  功能分区,开展了“生态旅行( ecotour) ”的实践活
  动。而正式把生态旅游( ecotourism)作为一个独立
  术语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IUCN)生态旅游特别
  顾问Ceballos - Lascurain于1983年提出的。当时就
  生态旅游给出了两个要点,其一是生态旅游的对象
  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

  此前与其相关的词汇也有许多,如“自然旅游( na2
  ture tourism) 、野外旅游(wilderness tourism) 、探险旅
  游( adventure tourism) 、绿色旅游( green tourism) 、替
  代性旅游( alternative tourism) 、可持续旅游( sustain2
  able tourism) 、适宜性旅游( app rop riate tourism) 、自
  然休假( nature vacations) 、修学旅游( study tourism) 、
  乡村旅游( rural tourism ) 、科学旅游( scientific
  tourism) 、文化旅游( cultural tourism) 、低影响旅游
  ( low - impact tourism) 、农业旅游( agro - tourism) 、
  软旅游( soft tourism)和环境朝圣( environmental p il2
  grimage) ”。这些旅游形式都与自然相关联,提出的
  目的都是为了减少传统旅游方式对生态环境或当地
  文化造成的负面影响(Ceballos - Laseurdin, 1996) ,
  但生态旅游似乎是对上述旅游形式的总结和概括,
  理论性和学术性更强,内涵也更丰富。
  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
  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球。
  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
  巨大反响,仅仅不到20年,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
  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不断的充实。针对目前生存环境
  不断恶化的状况,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一出发,
  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
  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旅
  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二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
  “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同时,世界各国
  根据各自国情,开展并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World Tourism Organiantion、
  WTO)将2002年定为“国际生态旅游年”,并同联合
  国环境规划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2
  gramme, UNEP) 、国际生态旅游协会( The Interna2
  tional Ecotourism Society, TIES)于2002年5月联合
  举办“第一届国际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强烈呼吁
  生态旅游要从概念化向观念化转变,特别是生态旅
  游的开发者和管理者,他们所持的生态旅游观念是
  解决当今生态旅游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的关键所在。
  ———自然观。生态旅游是“到相对没有受干扰
  和污染的自然界去旅游,尽情欣赏大自然风光,并感
  受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生态旅游必须以自然为
  基础,是为研究、欣赏和享受自然风景和野生珍稀濒
  危动植物物种等特定目的而到受干扰较少或没有污
  染的自然区域所进行的旅游活动,是人们在可考虑
  的距离范围内的一种经济型旅游。
  生态旅游需要“带着真诚去旅游,去感受相对
  原始的乡村环境和乡土文化,观察和亲近野生动物,
  在不损害地方文化和自然资源的情况下尽情游
  乐”。广义而言,就是享受自然,并通过对大自然真
  实的感受和体验,唤醒人们的环境意识。
  ———环保观。莱德伯格(Lindberg)等认为“生
  态旅游的发展应有利于生态保护”。生态旅游过程
  中对大自然的感受、认识和改善都应谨慎从事,从而
  使它不会产生传统旅游可能产生的环境和社会问
  题。它将努力为每个旅游者树立更加清晰的环保意
  识,并对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条件的
  改善作出积极的贡献。
  芬内尔( Fennell)等认为,生态旅游(或自然游)
  意味着既可以刺激经济发展又能建立一系列的生态
  保护区。生态旅游的主要特点表现为:独一无二的、
  可进入的以及自然界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要把生态
  旅游业发展成为一种对自然界进行保护的工具,通
  过教育、福利、环保意识的提高,使生态旅游对当地
  经济发展产生经济收益,为当地人提供工作和就业
  机会。
  生态旅游的形式是多样的,并具有创新性,如自
  助旅游、新旅游路径等,如果对此加以正确认识和管
  理,就有利于对自然和文化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
  展。生态旅游的拥护者认为,既然生态旅游是一种
  “更友善、更高雅”的旅游,就没有必要大规模、集中
  性地开发,以免造成生态环境的劣化,而是应尽可能
  地让人们更多地接触和体验大自然的奇妙,进而认
  识到环境的价值并加以保护,保护那些曾经遭到破
  坏而加以修复的环境。
  ———经济观。佐勒库维斯克( Ziolkowski)将生
  态旅游描述为“低干扰旅游,关注于感受当地的文
  化和尚未开发的自然景观”。生态旅游应当是一种
  模式,即将自然区域作为发展旅游的基础部分,而其
  中的生物资源则是和社会经济密切相连的部分。通
  过对当地的投资和当地居民的参与,小规模渐进式
  发展,提供一种既能保护环境又能带动经济发展的
  机遇。生态旅游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去关注环境,
  其特点是结合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和旅游者的共同
  点,在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共同关注和保护自然
  生态系统。因此,生态旅游也揭示了一种管理方法,
  即依靠当地居民共同参与的方式建立和保护生态旅
  游区,并通过市场化加强管理,进而对旅游目的地的
  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条件的改善作出积极的贡献,
  正如科纳德(Kinnaird)所说,“生态旅游或自然旅游
  都不言而喻地假定不会或几乎不会对环境造成影
  响,从而推导出一种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的理想
  化答案”。
  伯里兹( Place)指出,“生态旅游是一种对基于
  全球经济持续增长态势的现象的反应,这种现象既
  发生在中心也发生在外围。在中心,工业和农业的
  发展普遍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环境的恶化;在外
  围,经济的不景气、商品价格的下跌和国外债务的增
  加迫使政府选择了经济而放弃了生态保护”。
  上述对生态旅游的认识,尽管有助于加强对生
  态旅游的理解,但其中很多是规范性的描述,是环境
  保护论者、专业组织或者学者们基于对旅游者行为
  的观察研究而推导出来的。对生态旅游进行定义
  时,自然资源保护论者和环境保护论者可能会把重
  点置于对生态旅游的保护上,而轻视私人企业的赢
  利动机和商业社会的现实,如劳动力市场、经济部门
  之间的关联度、全球化竞争等。
  ———战略趋势。自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在20
  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逐步得到世界各国各行各业
  的公认,尤其是1992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发表
  《里约宣言》以后,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处理发展与
  环境关系的准则。相应地,世界旅游组织、世界观光
  理事会和地球理事会等机构制订了《关于世界旅游
  业的21世纪议程》,提出可持续旅游的发展思路,
  而生态旅游是可持续旅游的最佳选择之一。
  (二)生态旅游的发展
  1. 初级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期,“生态旅游”的概念被正
  式提出,并得到旅游界和自然保护界的认同,一些有
  远见的旅游经营者逐渐意识到生态旅游的潜在利
  润,从当地人那里租赁或者购买土地,建设生态旅
  馆,提供导游服务,并获得较好的效益。与此同时,
  欠发达国家也开始意识到,生态旅游一方面可以赚
  取外汇,另一方面比伐木和农耕等其他资源利用方
  式对资源本身的破坏性小,生态旅游能够将保护与
  开发相结合,将满足旅游者需求与改善当地社会福
  利相结合,于是纷纷将生态旅游确定为实现保护和
  发展目标的手段。为全面了解旅游开发、环境保护
  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世界自然基金会于1987年
  在美国国际开发机构的资助下,对哥斯达黎加、多米
  尼加、厄瓜多尔、墨西哥等国家里的10个国家公园
  或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
  1990年正式出版了介绍这项成果的书籍《生态旅
  游:希望与陷阱》。我国的生态旅游也是在这个时
  期兴起的。1982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了第一批国家
  级风景名胜区, 建立了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 虽然
  也提出要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
  来, 但对生态旅游的概念还比较陌生, 国内在这个
  时期的文献非常少见。总体来看, 这个阶段生态旅
  游作为一种经营创新的理念才刚刚兴起, 运作规律
  在不断完善之中, 旅游收入中对当地保护的投资也
  不多。
  2. 迅速发展阶段。
  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生态旅游在一些国
  家的成功实践,越来越多的组织、政府部门、研究人
  员、企业、当地居民、非政府组织等介入生态旅游的
  实践与探索,生态旅游的概念不断清晰、完善,各种
  原则和框架也不断建立。在对诸多成功或者失败的
  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人们对生态旅游的认识也
  越来越深入。这期间,有不少专著总结了各地生态
  旅游的发展经验,如卡特(Cater)等( 1994 年)主编
  的《生态旅游:可持续的选择吗?》一书中,介绍了东
  欧地区、澳大利亚、新西兰、南极洲等国家与地区的
  生态旅游业发展概况。
  较具综合性的概念是澳大利亚联邦旅游部
  1994年在制定其《国家旅游战略》时,由巴克理(R.
  Buckley)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
  可持续发展旅游、环境保护旅游和环境教育旅游的
  交叠部分,指出:生态旅游是“以大自然为基础,涉
  及自然环境的教育、解说与管理,使之在生态上可持
  续发展的旅游”。瓦伦丁( valentine)从四个方面界
  定生态旅游: (1)以没有受到污染的自然区为基础;
  (2)生态可持续,不导致环境破坏或环境质量的下
  降; (3)对旅游区的持续保护和管理有直接贡献;
  (4)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
  1994年底,我国召开了第一届生态旅游研讨
  会,会上成立了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
  1996年6月,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支持下,召开
  了武汉国际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并将生态旅游研
  究推向实践。1997年12月,与生态旅游密切相关
  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认
  为生态旅游对于保障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
  要意义。1999年是我国的生态旅游年,开展了以云
  南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为代表的系列“生态环境
  游”活动,举办了一系列生态旅游研讨会,如世界旅
  游组织与中国国家旅游局在昆明召开的“生态旅游
  高级研讨班”,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在昆明
  召开的“中国生态旅游与景观生态学学术研讨会”,
  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的
  “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研讨会”。这些会议全面推
  动了生态旅游在我国的影响与发展。
  沃德(Wood)在2002年第一届国际生态旅游研
  讨会上指出,生态旅游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领域中
  的组成部分,包括: (1)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维持当地居民的良好生活环境; (3)通过解说获
  得认知的经历; (4)无论对旅游者或是旅游业而言,
  任何行为都必须是负责任的; (5)由小规模企业主
  要针对少数群体经营; (6)对不可再生资源要求最
  低限度的消耗; (7)强调当地参与,强调对于旅游经
  营者尤其是当地居民所带来的机会。
  3. 生态旅游内涵及联系性。
  “生态旅游”概念的阐述,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
  了生态旅游的内涵。从中可以总结出与生态旅游联
  系的观念,诸如环境友好之旅、社会责任感之旅、教
  育之旅、低影响之旅、生态文化旅游、持久的/非消耗
  型旅游等
  二、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正负
  面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
  首先我们看一下传统旅游与生态旅游的比较,
  并对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正负面
  影响进行分析,从而可以看出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
  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
  (一)正面影响分析。
  1. 社会效益。
  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将给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
  会,促进保护区及周边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人
  们转变观念,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而且,旅
  游与宣传教育、社区共管工作相结合开展,不仅给人
  们体验自然的精神享受,产生经济效益,增强周边群
  众保护意识,形成“保护—利用—保护”的良性循
  环。由于经济条件的改善,增加了保护区对交通、通
  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投入,这会增强保护区自身
  发展的经济活力,为最终达到“以保护区养保护区”
  创造条件,有助于保护区走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2. 经济效益。
  旅游给保护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旅
  游实施后,年旅客将达到5~10万人次左右,以后还
  会逐年增加。按人均消费800 元计算,可创产值
  400万~800 万元,年实现利润80 万~160 万元。
  而且随着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效益会更客观,给保
  护区的发展、管理和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柱,
  增强了保护区自我发展能力和社会知名度。
  (二)保护区开展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分析。
  随着游客急骤增多,大量的生活废水、废气、废
  渣排向保护区内,污染水体、大气、土地和景观,也极
  大地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因游人和机器的重量
  及移动产生的对土地的踩压,大量游客在风景区的
  聚集,对土壤和植被造成一定的损害,严重的可出现
  土壤板结、压实、水分渗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导致
  水土流失增加,进而影响到植被的生长,破坏景点。
  总之,旅游对目的地内的动植物、大气、水质等产生
  干扰和破坏。
  在保护区内开展旅游,由于游客的进入,带入许
  多污染物,如丢弃的垃圾物都会影响保护区的生态
  环境。还有修建宾馆、饭店等服务设施和其它娱乐
  设施,都不可避免地破坏周围的一些景物———保护
  区内修建道路,破坏道路两侧的植被。比如,在保护
  区内修建了16. 5公里景区道路和13公里森林小火
  车铁路。胡杨自然保护区地处生态脆弱区,一旦破
  坏,生态环境很难恢复。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数量的增加,会影响服
  务业的发展。在当地群众不能满足游客需求的情况
  下,从外地来的大量的人做生意,在宾馆、饭馆当服
  务员,结果引起保护区内总人口的增加,对保护区的
  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保护区的生态平衡主要取决于
  人对保护区环境和资源影响的方式和程度,以及大
  自然对这种影响的消除能力。只有准确地计算环境
  容量和游客数量,按照科学的合理环境容量控制游
  客规模,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三)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措
  施。
  生态旅游的开发要比传统旅游的开发复杂得
  多,要认识和理解生态旅游的真正涵义,防止生态旅
  游资源退化,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真正的生态旅游,就
  必须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 完善生态旅游规划。
  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必须进行规划设计,
  保护区要合理规划好功能区,保护好核心区,开发试
  验区、缓冲区和核心区。核心区是保护的核心地带,
  是各种原生性生态系统保存最完好的地方,是动植
  物最好的“庇护所”。坚持持续利用的方针,切实保
  护好生物多样性,对核心区加以严格保护,不对外开
  放旅游;在试验区开展科研和生产;在旅游区开展旅
  游业务,旅游点线严禁与核心区交错。各保护区根
  据实际情况,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以充分发挥其在
  保护、旅游、宣传教育、科研和生产等方面的功能。
  2. 建立高素质的导游队伍。
  培训导游人才,引导游客进行浏览活动,使游客
  不仅观赏到迷人的景致,陶冶情操,而且从中了解到
  有关的人文、历史趣事,更增添了游玩的乐趣,减少
  玩的盲目性。在游览中导游向游人介绍相关的环保
  方面的常识,使旅游、环保齐头并进。
  3. 完善管理制度。
  提高管理者素质,加强科学管理,制订相应的法
  律法规。在自然保护区建设旅游设施和进行旅游活
  动所消耗的能源、材料必须是可持续利用的,减少旅
  游带给环境的负影响。这不仅关系到保护区旅游业
  的成败,也关系到对保护区的保护。培养保护区所
  需的各类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保护区要根据各自的
  实际情况,从组织机构上逐步完善适合自己特点的
  科学管理体系,制定各种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逐步
  使管理科学化、制度化。
  4. 严格执法力度。
  严格执行自然保护区及野生动物保护法,要坚
  决杜绝偷猎动物、乱开采森林现象发生。
  5. 加强污染防止。
  按环境保护的要求严格处理和管理“三废”,防
  止环境污染,以保持当地高标准的环境质量。
  6. 开展生态科学宣传教育。
  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对游客进行生态教育,使
  验区,划分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域分为试
  游客认识和了解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不断提高
  游客生态环境意识的自觉性,做到在游山玩水的同
  时,自觉爱护保护区的一草一木。树立“保护优先”
  及遵守“三控制”原则的思想,充分考虑自然保护区
  作为旅游资源的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能力,搞好旅
  游规划。控制游客流量,合理分配旅游收入,使保护
  区的生态旅游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不仅能
  够完善保护区的生态平衡,而且能够促进周边地区
  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能够改善周边居民
  生存环境,保护和建设绿色生态屏障,维护生态安
  全,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书目:
  1. 金鉴明、金冬霞:《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新理念和新
  举措》[ J ] ,《生态环境与保护杂志》2004年第2期。
  2. 刘静艳、颜亮、彭少麟:《生态旅游观的发展及其应
  用》[ J ] ,《生态学杂志》。
  3. 夏林根:《旅游业绿色管理》[M ]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3年出版。
  4. 钟林生、赵士洞、向宝惠:《生态旅游规划原理与方
  法》[M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
  2003年出版。
  5. 张广瑞:《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 J ] ,《旅游学刊》。
  6. 王跃华:《论生态旅游内涵的发展》[ J ] ,《思想战线》。
  7. 迪丽拜尔、艾拜都拉、海米提·依米提:《塔里木胡杨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初探》[ J ] ,《新疆林业》
  2006年第3期。
  (作者简介:买合木提·买买提 新疆大学旅游学院讲师
  海米提·依米提 新疆大学副校长、教授
  斯地克江·艾力 新疆大学旅游学院助教)

旅游管理系毕业论文范文

  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十分迅速,而且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旅游管理系 毕业 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旅游管理系毕业论文范文
  浅析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开展

  摘 要:当前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 文化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自然的渴望逐渐强烈,在这种情况下,森林旅游得以快速的发展起来,不仅成为游客喜欢的一种时尚旅游方式,同时也有效的带动了林业的发展。

  关键词:森林;生态旅游;生态环境保护

  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更向往大自然,这就使森林生态旅游得以发展起来。森林旅游是一项新兴的产业,但在林业的发展过程中,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实现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这就使森林旅游和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当前林业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 林业保护与森林生态旅游的关系

  森林资源是我国陆地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动植物赖以生存和繁衍的重要场所。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所以保护生态环境也就是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而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不仅会使林业的生态环境得到快速的发展,同时也是实现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近些年来,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开展生态旅游,使在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在不消耗森林资源的情况下实现林业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旅游给林业带来的效益是远远高于生产木材的效益,而且还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地方经济的增长。森林具有发展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给林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使当地的居民受益,所以随着各项关于生态环境旅游活动的不断开展,有效的推动了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生态旅游具有不可替代性,其自身也具有一些显著的特征。如生态旅游活动具有原始性和自然性,其管理上更加生态化,旅游的内涵更加科学性,通过生态旅游可以使森林资源得以永续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同时生态旅游还具有较好的 教育 性和高知识性,可以使多方利益主体有效的参于进来。

  2 森林旅游的重要地位

  据一项统计分析表明,当前全球旅游人数对于森林旅游的向往开始不断上升,估计到2020年,森林旅游的人数将占全球旅游总人数的一倍以上,这是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森林旅游的市场具有较大的潜力。我国对森林旅游的发展起步较晚,森林旅游在我国还属于新兴的行业,具有较强的生机和活力,所以在未来的市场中,森林旅游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必将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

  2.1 具备森林旅游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旅游的创造性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随着我国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不断的增加,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游客,所以为发展森林旅游局提供了潜在的客户群,而林区旅游其前景较好,森林生态旅游能吸引更多的人群来到森林中,与大自然进行充分的接触。

  2.2 在林区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

  通过发展森林旅游业,使森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也使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得以有效和协调,有效带动了林区经济的发展。森林旅游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十分可观的,而且其投资少,见效快,不仅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同时也会带来较高的回报率。而且森林旅游具有较为广泛的辐射性,其关联性也较强,可以直接拉动地区各行业经济的增长,充分带动了地区相关行业的发展,也吸收了地方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使社会更加稳定。

  3 开展生态旅游的条件

  3.1 加快旅游资源的整合

  一是整合景点资源,充分的挖掘景区的旅游资源,形成各具特色的景区景点,同时加强零星资源和个性景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增加景区的整体感,使景点之间实现相互补充,激发旅游可连续浏览的热情,同时在景区内还要设置一些景点群,充分显示出景区的文化底蕴,使其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二是整合季节旅游资源,让四季都有丰富优化的景点、景区,使游人来到大森林四季都是享受;三是整合旅游消费资源,按照不同消费群体的经济状况,可进入度、旅游市场辐射人口和消费能力,确定不同的旅游线路和消费层次。

  3.2 搞好“三个统筹”

  一是统筹城乡和区域的发展。在景区内应该根据季节的不同,而使景区的景点具有明显的季节特点,在一年四季都各有不同,从而给旅游一种全新的感觉。同时还可以根据旅游的个性化需求,制定会议游、工业游、科技游、烹饪游、渡假游,采摘游,考察游,采风游等。

  二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要两手抓:一手抓旅游的经济产业功能的增强,迅速发展森林旅游产业,提高效益的最大化;一手抓林业绿化覆盖面积的发展。

  三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旅游业发展带动了人流、信息流、物流,旅游业的发展是基于旅游资源的丰厚,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又源于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

  3.3 抓好生态旅游的管理

  生态旅游的管理需做到如下几方面:(1)对于生态旅游的开发要切实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2)做好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及规划工作;(3)严格控制旅游区内设施的建设量(满足游客基本需求即可,切忌泛滥)和

  机动车的进入量;(4)建立健全生态旅游的科学管理机制,细化生态旅游的管理工作;(5)科学确定旅游区内的游客容量,并严格控制游客规模;(6)建立旅游区社会、文化、环境的跟踪监测系统;(7)加强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生态旅游意识;(8)大力倡导社区参与,实现生态旅游的群策群力。

  4 加快推动森林旅游业的发展 措施

  4.1 解放思想,变资源为资本

  对于一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在地方林业中是最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也是最具有潜力的。在保护好生态环境自然景观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得天独厚森林旅游资源,已成为林业职工群众的共识,在发展森林旅游、变森林资源为森林资本同时,树立森林资源开发建设的新观念,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品牌优势做好森林资源开发。

  4.2 合理资源配置

  一是搞好森林景区之间的横向联系,弥补单一林区自然景观单调的不足,实行优势互补,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整体优势。

  二是加强森林景区与 其它 自然景区之间的纵向联系,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弥补森林旅游内容欠丰富的不足。如文化美食节、峡谷探险、漂流等,丰富森林旅游的内容和内涵,并向更广泛的生态旅游扩展延伸。

  三是探索森林旅游与林区农户相结合,弥补森林景区吃住条件不足。观森林景,林区吃农家饭,憩林区农家园,悦游客心。

  4.3 保护森林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森林旅游业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的危害,森林旅游面临着森林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森林旅游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森林旅游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因此,我们应对森林旅游的真正内涵加以调研,结合林业管理局实际制订出森林旅游管理措施。把握适度的开发速度,增强环保意识,使森林生态旅游业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

  5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森林生态旅游得以较快的发展,这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行为,游客在旅游中充分的享受了大自然并了解了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当地的人文特征,同时森林生态系统的循环和自然与人为生态资源都得到有效的保护,而当地的居民和管理机构在这种特殊的旅游行为中享受到经济效益。所以生态旅游的开展有效的推动了林业经济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当前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森林成为其发展的重要基地,但任何旅游活动都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生态旅游也不例外,在生态旅游开展过程中,对于森林资源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就需要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正确处理生态旅游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找到二者的平衡点。充分发挥生态旅游在森林资源环境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扼制其消极作用,从而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根辉.论我国现代林业的发展方向林业调查规划.2010.35(5)6.

  [2]侯艳伟.生态旅游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作用.管理观察.2010(13).

  [3]王慧玲.浅析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发展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吉林地质.2008,27(2).

本科旅游管理论文题目

随着国际经济的全球化,旅游业更加繁荣,因此对旅游的管理要求也随之提高,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本科旅游管理论文题目,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1、论旅行社对散客的服务方式

2、浅谈导游讲解对旅游景区形象的影响

3、导游服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4、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

5、旅游网络预定系统的战略研究

6、文化旅游与文化市场建设

7、谈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8、主题公园高效益的成因探究

9、浅谈旅游信息在经济决策中的地位及其开发利用

10、论城市在旅游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11、关于旅游对环境影响问题的思考

12、浅析影响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因素

13、整体产品观念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14、旅游业的经济功能及其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15、论自然保护区旅游的持续发展

16、创造性思维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17、论旅游服务的国际标准及我国的接轨方式

18、论旅游景观的视觉形象及其对景点开发与经营管理的意义

19、关于商用旅游信息系统的总体构想

20、论风景旅游资源开发中的视觉影响问题

21、旅游与社会互动关系初论

22、旅游动机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

23、论导游的品质对服务的影响

24、生态旅游及其类型浅析

25、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

26、旅游发展对风情民俗资源的消极影响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27、需要层次论在旅游饭店餐饮管理中的应用

28、旅行社经营机制转换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9、旅游广告媒体对旅游的影响研究

30、旅行社服务质量与游客满意感影响因素分析

31、旅游业的社会弊端及其治理

32、浅谈形体语言在旅游服务中的运用

33、论旅游饭店集团的成长方向

34、旅游饭店顾客导向定价模式浅析

35、生态旅游绿色营销的产品策略分析

36、浅论我国商务旅游开发

37、浅论导游人员的基本素质

38、知识经济下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39、发展旅游观光农业问题初探

40、旅游企业品牌战略探讨

41、中国旅游教育与培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42、论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及其保护

43、旅游购物的投诉心理及服务对策

44、饭店服务人员个人能力培养途径

45、饭店文化对员工行为的影响探讨

46、旅游保险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

47、浅析我国国有饭店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48、旅游业的网络营销发展态势及对策

49、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传播策略初探

50、旅游开发中人文景观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51、如何树立优秀旅游区域形象探讨

52、生态旅游在我省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53、旅游与环境的关系

54、浅论星级服务

55、试析旅游品牌效应

56、导游的语言魅力

57、湖南旅游商品的开发思路

58、如何增加旅游产品的文化

59、旅游服务质量之我见

60、试论旅游对接待地的社会文化影响

61、试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62、浅论旅游促销

63、浅论发展旅游业与扶贫

64、浅论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65、浅论旅游的名牌效应

对做好旅游管理的探讨

摘要: 如何做好旅游管理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旅游人文资源开发以及应对旅游危机管理两方面阐述了旅游管理的思想。

1旅游管理要加强在人文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建议

1.1 促进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的统一自然资源不管多么美丽,没有人的参与就失去意义,没有人文的氛围就失去了颜色。以杭州西湖为例,是我国独有兼具美丽的湖光山色和悠久历史文化韵味的景区,这里孕育的文化非常丰富。既有家喻户晓的白蛇娘子传奇,又有文人墨客留下的象“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佳句。这些资源都可以在西湖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西湖旅游区的各个景点,可以充分利用名人故居这一旅游资源。游客在游山玩水之间,也可以充分了解到西湖文化的历史和典故,同样也可以利用杭州的民俗艺术团体在西湖景区表演西湖文化的传统民俗节目,巧妙的将文化资源和自然景物结合起来,使得游客更容易理解杭州,实现西湖景区的人文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保护西湖资源,对西湖的生态、水质、卫生状况加强保护和监督。

1.2 努力发掘人文历史旅游资源我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众多的文化资源,像龙舟赛、元宵灯会、清明踏青、五月花会、八月观潮、中秋赏月、重阳登高、十月庙会等民俗活动,开发利用条件极其优越。要充分利用这些民俗文化,重点打民俗旅游,这样不仅可以为当地的旅游产业带来巨大的收入,也会对当地的城市发展和定位等具有很好的作用。

1.3 提高人文素质,完善旅游设施文化旅游具有文化传播和交融的作用,具有很强宣传作用,旅游就像一张名片,在带给游客旅游资源享受的同时,也将自己的形象进行了宣传。从事旅游资源服务的人员素质对旅游形象具有重要影响,在旅游景点的一些人性化的配套设施对旅游地形象也有重要影响。好的人文素质、礼貌切近的服务态度会对旅游者带来很大正面的影响,会提高游客对旅游满意度,进而对整个城市的形象具有更好的印象。旅游设施的完善程度也会对游客带来不同的感觉,游客在旅游时一般比较放松,一些人性化的设施会让他们感觉很亲切,一些带有游客可认知的语言无疑会增加亲近感。

1.4 优化资源配置,改进旅游经营策略和其他产业一样,人文旅游产业的开发、经营等需要进行细化研究,所不同的是一般其他企业开发的是有形产品,而人文旅游产业开发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产品,产品的质量通过旅游群体的满意程度体现。开发怎样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的市场前景如何、如何合理规划使得资源配置优化以及采用什么样的旅游产品经营策略都需要因地制宜、通过对人文旅游产业的科学研究实现。目前,我国很多旅游景点在人文旅游开发方面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失败的教训,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①通过加强在人文旅游产业方面的研究,使得人文旅游资源开发更加成功,则可以大大减小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的风险;②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值得关注,不同的旅游资源如何配置更加合理,如何配置才能更加吸引旅游者,使得运行成本降低,产业收益增加,这些方面也需要进行科学的研究;③人文旅游产业的经营策略非常值得研究,并非景点门票价格定得越高,旅游产业的收入就越多,不同的旅游景点采用联合消费还是单项消费更好也需要根据消费者的旅游消费心理和旅游景点的具体情况确定。

2加强旅游危机管理的措施

旅游业是一个相对脆弱的行业,由其自身所具有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决定了她的触角极大地延伸到其他各个行业领域,使得外界瞬息的变故都牵动着整个旅游行业敏感的神经。旅游危机已成为世界许多地区的旅游业上空的阴云,良好的危机管理成为旅游业——这个应优先考虑快乐和关照产业的急迫需要。

2.1 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危机意识是一种竞争意识、超前意识、鞭策意识,也是一种凝聚剂。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应在感觉危机、认识危机的前提下,经常地、系统地讲形势、讲问题,使员工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和与企业共同承担危机与风险的主人翁责任感。居民与旅游者要强化安全意识,强调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确保平安健康也是一种增收途径。

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应是政府危机管理的核心和重点,作为旅游地区政府应首先树立危机意识,加强旅游危机战略性研究,从根本上防止危机的形成和爆发或将其及早制止于萌芽状态。

2.2 建立预警机制,实施预防管理在建立旅游灾害预警机制方面已经达成普遍共识。所谓"旅游预警制度",主要是有关部门在国内外发生疫情、战争、社会问题、自然灾害等影响旅游的事件,予以发布并警示,从而有利于旅行社和游人预见问题,并主动采取积极的安全措施。

2.3 建立应付旅游危机的应急机制旅游危机爆发后,最紧要的是建立起一套快速反应机制,尽量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灾害、事故发生后,在第一时间实施有效抢救,减少人员伤亡;在疫情发生时,防止疫情扩散;在治安事件发生后,尽快侦破案件,惩治违法分子,保护受害人,处理善后事宜。因为自然灾害导致旅游地暂时不能接待旅游者,及时告知旅游者,减少旅游者的期待成本和预期心理,有利当地旅游市场的恢复。

2.4 旅游危机过后尽快采取措施复苏旅游业首先,旅游危机过后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促销活动。其次,要利用媒体重树区域旅游形象。旅游危机之后,要尽快挖掘正面报道的价值,予以针对性的促销。第三,做好事件旅游营销,加大市场对旅游地的关注。

总之,当组织或个人面对危机时,应当把社会公共利益放在核心地位,及时反应、控制、补救、总结,并有意识地将危机转化为契机,因势利导,借题发挥,将损失减小到最少。旅游行业是很脆弱,但不经磨练、不经危机,这个行业永远都是脆弱的。作为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努力构建比较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推动本部门以及整个行业危机管理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如东.政府在旅游管理中的作用及制度创新[D].同济大学,2006,(08).

[2]牛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的利益相关者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07,(03).

[3]王咏.遗产旅游地管理体制的初步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05).

[4]张志娟.中国传统文化与旅游管理[D].厦门大学,2001.

[5]乌杰.浅谈旅游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策略[J].科技资讯,2008,(0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