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县域主导产业是县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和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载体,遵循一定的原则来选择好主导产业,对县域实现持续、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县域经济 主导产业 可持续
主导产业在区域经济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着所在区域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县域主导产业作为所在区域的核心产业,在其产业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它是县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和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载体。因而研究县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培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主导产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1、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的变动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区域内主导产业的转换问题。主导产业的形成、发展和更新对于区域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对于一个县域来说,经济结构的调整变化和经济的增长,主导产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发达地区由于主导产业的发展比较快,区域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也就比较快、比较顺利、比较优化。而欠发达地区之所以产业结构长期难以调整、难以优化,几十年保持原有的结构模式和经营方式,也就在于新的主导产业形成和发展不够。因此,县域主导产业的形成、发展和更新过程也就是县域内产业结构的升级过程,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2、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大部分县域基础设施落后,资金技术人才短缺,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在资源极为有限的条件下,不可能使各个产业齐头并进、全面突破,而只能集中力量,选择培育出一个或几个重点产业,以此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特别对欠发达县域来说,如果不实施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即使某几个企业能够获得一定的优良资源,也极有可能是分布于各个产业之中。这样,就只能解决个别企业眼前的生存问题,而不能为欠发达县域迅速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发挥整合性的作用,反而降低了资源的利用效率。惟有通过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选准主导产业,广泛开展区际间的分工协作,取长补短,一个县域才能更好地实现有限资源的有效配置。
3、提升县域经济技术层次。一个县域经济技术水平的提升与主导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主导产业的轮替过程实际上也是县域经济整体技术水平提高的过程。只有在技术上具备先进性的主导产业才能够取代原有的主导产业成为新的主导产业。而反过来,新兴主导产业的形成又为吸纳更多更新的技术创造了条件,以此形成技术与县域经济的良性互动,从而引致整个县域经济系统的技术进步。
二、县域经济主导产业选择原则
确定县域经济主导产业,既要参照经济学理论提出的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又要针对县域经济所处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历史文化传统,还要充分考虑其所在的大经济区域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具体来讲,县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相对集中原则。“大而全”、“小而全”,互相模仿,互相攀比,这是县域经济中常见的一种小生产习气,也是造成很多县域间产业结构趋同、缺乏分工合作、重复发展、恶性竞争的根源。市场竞争最根本的是资源市场和产品市场的竞争,一个地区不可能所有产业都同样具有竞争优势,特别是县域经济规模相对较小,资源比较有限,在主导产业的选择中更应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几个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瞄准市场,创建特色品牌,使有限的资源在相对狭小的空间里发挥最大作用;再围绕主导产业形成产业链,进而培育主导产业集群,以此支撑整个县域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
产业协同发展原则。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第一,从县域经济系统内部来看,主导产业将通过前向、后向和旁侧关联,依次递阶影响,形成波及效应,一个产业的发展会导致其他多个产业的发展,从而发挥其对整个县域经济的驱动轮作用。第二,从大区域经济系统来看产业的地区专业化分工有其基本格局产业结构调整有其基本方向,如果一县域仅仅考虑自身要素条件和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选出的主导产业也往往是孤立的,也是落后的,并致使欠发达县域永远无法在今后的发展中赶超先进县域因此,县域在选择和培育主导产业时,既要从现实的县域产业潜能和技术关联度出发,又要遵循大区域的产业导向原则这样才能使选出的主导产业能够在协调地嵌入大区域产业链的基础上实现不断升级。
动态比较优势原则。县域主导产业必须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它是一个动态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在永恒的社会生产中是一个有规律新而又永不断裂的产业运动过程。必须使选出的主导产业能够在适应经济发展与市场变化上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能不断按县域新的比较优势组织生产活动,及时地提供社会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具有永续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后劲。因此,既要从当前县域的要素条件和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出发,选出符合现实经济优势的主导产业,又要分析县域潜在的发展优势,积极培育潜在的主导产业,使其充当未来县域经济增长的主角。
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的原则 县域经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区域经济,在当前城乡二元结构显著的情况下,县域主导产业必须肩负起改造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任,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一方面,它传统应通过技术经济联系,为传统农业部门注入现代化的生产要素,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科技贡献率和土地产出率,加快建立贸工农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另一方面,主导产业及其产业链上的其他产业还要把要素集聚和人口集聚结合起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为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和处于隐性失业状态的农村劳动力扩大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因此,县域特别是欠发达县域所选择的主导产业应该尽可能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