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济的规划需要考虑要素与区域之间的综合发展,通过建立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全面客观反映贵州省的综合经济发展水平,明确规划目标与指标之间的支配关系。本文通过文献梳理了经济发展的相关概念,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资源环境三个方面建立测量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指标进行分析,得到贵州经济发展综合因子得分。从分析结论可以得出,贵州的经济、社会、环境总体发展趋势较好,2004-2014年综合评价指标呈正增长变化。文章最后对贵州省的正向增长变化趋势做出了解释。
关键词:经济发展;评价研究;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866(2016)04-426-08工业经济论坛URL:http//www.iereview.com.cnDOI:10.11970/j.issn.2095-7866.2016.04.009
一、引言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区域之间对于资源、技术、要素的利用更加呈现复杂化的趋势。在尽可能实现产能最大化的同时,能够通过区域所拥有的独特区位优势,实现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产业的集聚程度从而增加产业的竞争力。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逐渐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从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的原则转变成为追求利益最优的原则,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再处于一种孤立、激进的状态,而是寻求一种人与自然、人与区域、区域与区域综合发展的状态。在通过互利互惠的共同目标下,寻求区域之间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性发展,成为今天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理论研究与分析
1.区域经济概念的提出
区域是在国际与国内之间的地域分工不断深化中产生的,在一定区域内使得经济外部和内部条件相互作用的综合体。区域之间的高度相关性使得区域内部呈现一致性和相似性的均值区域,通过经济和社会指标的不同,形成了内部核心与其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共同利益的外部区域。“区域经济”在约翰·弗里德(1966)的核心-边缘理论中得到了很好的阐述,他试图解释了区域之间如何从相互孤立的发展个体逐渐演变成相互关联、平衡发展的区域系统。通过对整个经济活动的分工不同,德国经济学家冯·杜能(1826)提出了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要的农业区位论,德国经济学家韦伯(1909)提出了以生产、流通、消费为主要生产活动的工业区位论,德国经济学家奥古斯特·廖什(1940)提出了以市场需求为主的市场区位论。这些理论为区域的划分提供了借鉴作用[1]。我国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2002)在以中心地理论为基础提出了点轴理论模型,从空间集聚和空间扩散两个方面形成新的空间布局,提出了国土开发和经济布局的“T”字型结构的战略布局[2]。
2.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
覃成林提出(1998)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的经济研究者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实践所提出具有科学性、内涵性的概念[3]。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以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地域分工理论为指导,主要学习借鉴苏联生产力布局的经验和模式,提出了均衡发展的生产力布局理论,在战略上运用布局均衡的形式,以工业为主要布局,规划新兴的工业城市[4]。从“九五”计划开始,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经济发展方针,形成了以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区域为导向的重要战略[5]。从国家发展的现状来看,要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内涵的界定。从宏观上看,国家要处理好东部、中部、西部和沿海之间的发展关系;从微观上看,省级区域内部要在区位上实现功能的优势互补。2013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形成了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主要指导目标的总体发展战略[6]。
3.区域经济发展综合指标体系
区域经济发展综合指标体系是衡量区域之间经济协调发展,评价、分析、监测和预测各种经济问题的重要手段[7]。通过定量的方法对实践的经济问题进行分析,能够更加客观准确衡量某一特定區域的综合发展水平。纵观理论研究中,由于关注点和评价的多样性,会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建立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4.区域经济发展评价方法
随着对于经济发展的研究不断深入,理论研究角度不断从单一微观要素研究逐步升入到区域与区域、区域与环境、区域一体化综合发展的研究中,通过不同角度的深入探讨,使得区域经济综合发展能力研究得到了多样化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定量分析也愈加系统化、完善化,如表2所示。
三、研究设计
1.评价指标体系的测量
1.1数据的选取与方法
通过文献可以得出,评价贵州经济发展的指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以各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能够客观了解贵州的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发展程度;第二,从人口结构变化和人民的收入水平能够了解现阶段贵州的社会发展水平;第三,以资源环境为评价指标能够了解贵州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与环境的协调水平。通过多种经济指标的综合测量,得到贵州在经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得分和2004-2014年总体发展趋势。
本文从经济发展指标、社会发展指标、资源环境指标三个角度对贵州经济发展评价指标进行研究,构建了9个二级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由于测量指标角度的多样化和复杂化,本文选取了地区生产总值的主要测量指标进行集中分析,以《2005-2015年贵州统计年鉴》和《2004-2014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为依据,收集到贵州省2004-2014年的指标测量数,通过SPSS软件运用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建立的各项指标数据进行测度,如表3所示。
1.2分析说明
首先将指标分别测算处理后用X1-X9进行表示,通过SPSS软件进行分析得到指标的相关矩阵(如表4所示),随后进行KMO和Bartlett的检验,由表5可以得到KMO=0.647,Bartlett检验统计值的显著性sig值小于0.0001,数据的相关检验在合理的范围内,表明数据间具有相关性,因此适合因子分析。
由表6和表7可以得到,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两个公共因子分别记为1和2,其累计率分别为62.351%和80.605%,通过旋转成分矩阵可以看出,X3、X4、X5、X6、X7、X8、X9在第一个公共因子的载荷较高,X1、X3、X4、X5、X6、X7、X8在第二个公共因子的载荷较高。
根据表6得到了贵州经济发展评价的综合因子的权重记为F1和F2:
F1=46.426/80.605=0.576F2=34.179/80.605=0.424
由此可以得到贵州经济发展评价综合得分的公式为:F=0.576F1+0.424F2
通过图8得到贵州省2004-2014年的综合因子代入式子,得到了2004-2014年贵州经济发展评价的总得分,做出了近10年的变化发展趋势图,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到,2004年到2014年贵州经济综合发展总体为正向增长。这十年是贵州快速发展的高速成长期,国家的许多相关政策、资金向西部倾斜,为贵州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贵州在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使得贵州内部与内部、贵州与周边区域的联系更加紧密,为贵州的发展引进了更多的资金、技术等要素,流通效率的增加为构建布局合理、竞争有序、功能完备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提供了动力。
四、结论研究与解释
贵州由于地理位置独特,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使得地区经济总量小,社会发展水平低,与周边地区的综合发展实力在不断拉大,长期处于一个经济欠发达、欠开发的状态。“十二五”以来,贵州政府领导人民团结一致,坚定贯彻落实中央的相关决策部署,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牢牢把握“发展”和“生态”两条可持续发展底线,实施以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的发展战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在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中形成了具有贵州特色的区域经济。近五年贵州省经济运行总体发展较快,经济增速连续位于全国的前列,从2010年-2015年贵州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的1.13%增加到1.55%[15]。
从实证分析得到,贵州在2004-2014年整体的综合发展趋势是逐年上升的趋势。本文认为贵州发展的趋势变化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释:
第一,从产业结构来说,贵州区域发展存在严重的结构性障碍,陈旧缓慢的发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快速高效的速度。贵州从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产业效率出发,大力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服务业,以“大数据”、“大扶贫”的主要战略构想,以大数据助力大扶贫,强力推进解决“三农”问题,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截止到2014年,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6000元,增长1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由2012年位列全国第13位提升至2014年位列全国第4位。以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出发,发展具有贵州民族特色的旅游产业及第三产业,近五年来,全省旅游总收入增幅达29.4%,旅游业使得第三产业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带动了社会就业154万人。以高科技高端产业引领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将未开发的旅游资源转化为发展的优势,为贵州经济综合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第二,从区域布局来说,发展有效的“点轴”模式经济空间组织形式,以黔中经济区位为中心,以交通干线为轴,打造多层次的经济圈,围绕特色产业和服务业的经济中心区和产业集聚区。通过以高铁系统和公路网络节点城市为支撑,构建“一区两翼多组团”的工业发展布局。截止到2014年,贵州几大支柱产业产值明显增加,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幅7.7%,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增幅9.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幅2.2%,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幅6.2%,这些改革的变化为贵州经济综合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第三,从区域合作来说,高铁的相继开通使得贵州在更大的范围内进一步开放,在高铁沿线形成新的经济带和增长极,进一步融入长三角经济区和泛珠三角经济区。为贵州整合周边地区旅游资源、资源要素提供了契机。2004年-2013年贵州引进泛珠区域八省市投资额为5000万以上项目2293个,投资总额达12721.6亿元。[15]这些投资与合作为贵州经济综合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合作与机遇。
作者:李桢 肖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