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

浅析贵州省工业经济的发展

2016-07-25 14:4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贵州省工业基础差、底子薄、起点低、总量小。改革开发至今,30多年来,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在2008年工业实现增加值就突破了千亿元,对贵州省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与全国整体发展水平相比,其发展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本文简述贵州省工业经济当前发展的现状,然后贵州省工业经济存在哪些突出问题,由此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把工业经济放在突出的位置,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有了长足的进步。国有经济进行了战略性调整,中小企业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但由于种种原因,贵州省工业经济还存在不少问题,散、乱、小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整体水平远远低于全国同行业水平。所以,贵州省必须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快企业转型,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竞争力,为贵州省今后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贵州省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至今,30多年来,贵州省工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规模不断扩大,为贵州省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工业经济成为贵州省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成为增加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近年来,贵州省正在加快制定和实施循环经济推行计划,积极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产业朝着集群、集聚、集约的方向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8年以来,贵州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首次突破了千亿元,20082009年分别达到了1051.26亿元和1170.29亿元,同比增长10.1%10.6%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了1969.7亿元,同比增长了21.1%2009年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7.9%2011年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46.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电力、煤炭、饮料、烟草、医药等这五个行业对贵州省工业增长的拉动最大。

 

  在经济结构方面,工业发展极大推动了贵州省经济结构的变化,从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历经了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从一、二、三格局,演进为二、一、三格局,再演进到现在的二、三、一格局。2008年的时候,贵州省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6.341.941.8

 

  目前,贵州省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现代化制度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企业结构由单一化逐步向多样化及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不断提高市场的适应能力。此外,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上升,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成为贵州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拉动贵州经济发展的生力军。非公有制成为新兴产业的主体,中小企业由粗放经营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一批专业且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

 

  二、贵州省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贵州省工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从整体上看,欠发达、欠开发还是贵州省的基本省情,贵州省工业基础差、规模小、起点低等原因严重限制了工业经济的发展,从而导致了贵州省工业水平与全国差距大,根据统计部门统计得出,贵州省工业现代化水平和城镇化水平落后,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省内各州市工业现代化水平发展也不均衡。由此我们得出贵州省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

 

  长期影响贵州省工业经济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产业层次低、产业发展滞后,竞争力不高,基础相对薄弱,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结构矛盾突出。贵州省能源原材料丰富,但技术落后,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工业上主要依赖能源原材料工业,这就导致了,在支柱产业上表现单一,同时也缺少配套产业和相关联的辅助产业。贵州省工业经济要想取得进步,可持续发展,不得不依靠外延式的简单再生产来扩大生产规模。在产品上,多表现为原材料产品,低端产品和初加工产品,缺少终端产品、高端产品和深加工产品。高能耗和低附加值为贵州省工业经济的基本特征,原材料工业比重大,产业链短,没有拉长产业链,所以也没有延伸产品链。

 

  ()布局不合理且缺乏创新能力

 

  改革开放至今,贵州省三次产业进行了三次演进,工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但工业布局仍存在不少问题。贵州省工业布局分散、混乱、规模小,没有形成有效的区域结构,近年来贵州省通过国家级开发区和工业园去等,力图完善工业布局,实现工业集聚,但散、乱、小等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此外,贵州省尚未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科技研发机构和研发人员不足,科技研发投入严重不足。企业缺乏创新能力,没有可持续发展,严重制约了贵州省工业经济的发展。当前多数企业设备陈旧、老化,造成了产品的高能耗、低附加值;高浪费、低资源利用率的问题。

 

  ()国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比重不均

 

  国有经济比重过大,中小企业和非公有经济比重过低。国有经济在贵州省占绝对优势,政府把提高贵州经济的希望寄托在国有企业身上,忽略了中小企业成为当前贵州经济新的增长点。在政策,资金贷款等方面都优先考虑国有经济。这就导致了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占比过低、活力不足、缺乏竞争力、政策环境不完善和融资困难等问题;工业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也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并且存在小企业过多和产品结构雷同等问题。比重不均同样也严重制约了贵州省工业经济的发展。

 

浅析贵州省工业经济的发展


  三、针对贵州省工业经济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

 

  结合贵州省当前工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在十二五中发展工业经济的总体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和政府推动,建立贵州省新型工业化体系。扩大企业规模,扩大总量,加速企业的发展,在扩大总量的同时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利用贵州省丰富的能源原材料,引进先进的技术,优化产业结构和现实产品升级,发展贵州省资源型工业经济,在加强自己内部经济发展的同时,引进外资,并加强与东中部经济发达地区加强合作,延长产业链,创造延伸产品,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

 

  ()完善布局并提高创新能力

 

  完善工业布局,现实区域协调发展,在建立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时候,力图完善工业布局,实现工业集聚,有效解决当前存在散、乱、小等问题。在完善工业布局之外,我们还得提升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建立新型工业化创新体系,加大对工业经济创新的投入力度,坚持依靠科技,大力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相融合,提高产业和产业竞争力,形成知识产权、品牌、质量的新优势,带动贵州省工业化站上新起点。

 

  ()调整国有经济和中小企业、非公有经济的比重

 

  适当减少国有经济在整个工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加大对中小企业和非公有经济的投入。根据贵州省目前的实际情况,国有经济应该从战略上进行调整,对基础产业、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国有经济可以吸收非国有的加入,现实产权多元化,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对竞争力强劲的国有企业,应加大投入,让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形成核心实力强大的企业集团。对部分业绩不好的国有企业,进行改组,兼并,收购,这样提高产业集中和产品竞争力,增强行业整体实力。在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调整的同时,也要加快放开搞活贵州中小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根据贵州省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积极引进外资,加强自身管理模式,逐渐拉长产业链,增加中小企业和非公有经济在贵州工业经济中的比重,让你成为经济增长新的亮点。

 

  作者:杨光祥 来源: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理论版 2013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