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

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的创新路径

2015-08-04 09:0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行业部门,林业肩负着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等多重使命。林业的经营管理对象主要是森林。森林不仅是全球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而且是全球发展战略性资源。当今林业面临最重要的问题是利用森林资源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对林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务林人在社会发展和变革中探索着林业的发展模式。林业发展模式涉及与森林利用和保护相关的社会、经济及环境等方面,这就意味着需要从不同角度有目的地干预、保护和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功能,从而不断地获取森林资源产品和服务。
    一、林业发展阶段与模式回顾
    模式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论。研究林业发展的模式就是要解决林业应当采取什么样的生产方式、生产方案、发展路线,以及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的问题。宏观层面上,林业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木材生产为主阶段和生态或环境林业阶段,对应着存在木材生产为主和生态或环境林业两种发展模式。
    (一)木材生产为主的林业发展模式
    木材生产为主的林业发展模式是林业诞生以来最主要的生产模式。无论是原始的森林利用,还是工业革命以来的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即便是科技飞速发展、替代产品日新月异的当代,满足人们生活中的木材需求仍然是林业的重要任务。木材生产为主的林业发展模式以法正林学说和Faustmann模型为标志,林业科学和经营管理达到了一定高度。法正林(Normal forest)就是具备永续状态的森林,即具备能够实现严格永久平衡利用状态的森林。按照法正林学说,森林经营应当实施严格的保续作业,也就是每年都有均等、固定的木材收获。Faustmann模型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通过这一模型可以进行大范围战略分析,制定最佳的森林管理方案[1]。Faustmann模型以法正林为基础,追求利润最大化经营森林。
    在木材生产基地和以生产木材为主的林地,木材生产为主的林业发展模式仍然是现实可行的林业发展道路。我国速生丰产林建设就是以木材生产为主的林业工程。在林业发达的德国,倡导近自然经营。近自然经营其实是一种作业方式,其主要目标还是生产木材。美国林业巨头也是以生产木材为主,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观的现代化,在林业生产的同时,兼顾代际公平、生态环境和持续的木材供给等因素,但其宗旨还是以生产木材为主。
    (二)生态或环境林业发展模式
    经历竭泽而渔的森林采伐之后,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人们开始对木材生产为主的生产模式进行反思。公众支持多价值生态系统管理超过单一木材生产方式,不支持木材经济效益最大化[2],生态或环境林业发展模式浮出水面。生态效益的基础是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良性、高效循环。生态效益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人们试图依据生态平衡规律,使自然界的生物系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环境条件产生有益的效果。林业生产中讲究生态效益,就是要使森林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在物质与能量输出输入的数量、结构功能上,经常处于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平衡状态,使森林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在生态或环境效益为主的林业发展模式下,生物多样性保育甚至可以说是生物多样性恢复是主要命题[3]。林业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这一模式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和重要生态区域林业的主要经营管理方式。在我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就是这一模式的典型实践。
    二、探索新的林业发展模式
    (一)当前林业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木材生产为主的林业发展模式受到攻击最多,虽然这是林业的基本生产方式,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追求单一的林产品,很难满足人们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同时也影响森林其他效益的利用,甚者还可能造成生态系统的退化、环境质量下降等。在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今天,木材生产必须放在整个林业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进行考量,并且很少有木材或非木材林产品持续产出的事例,即便是知名的产品,例如巴西坚果和桃花心木,由于缺乏充足的知识储备,很难设计出一套满足持续产出的方案。因此,在实践中会抛弃木材的持续生产和供应[4]。
    生态或环境林业发展模式与以木材生产为主的林业发展模式相悖。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是林业的两个主要任务,这两项任务不可偏颇。在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形下,生态或环境林业发展模式有一定的市场,但不可能涵盖林业的全部。
    以上两种林业发展模式均不能全面、准确引领林业的发展方向,不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经营森林,发展林业。因此有必要继续探索林业的发展模式。
    (二)探索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
    虽然木材生产为主的林业发展模式和生态或环境林业发展模式存在很多缺陷,但是林木的持续供给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理念仍然是合理的,所以,当今各国均提倡森林可持续经营。世界范围内的森林可持续经营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直到现在仍然是林业、生态环境领域乃至全社会的焦点问题[5-6]。
    相对于传统的森林管理,森林可持续经营具有跨学科、异构、基础性及更多的社会责任等特点。森林可持续经营需要多维度、完整的考量[7]。尽管森林可持续经营认可程度较广,但还是有一定的问题。可持续经营作为一种经营方式或理念,在实践中经常出现与其他经营方式之间的冲突。森林可持续经营是要整合不同的、有时相互矛盾的管理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更好地了解森林可持续经营对不同群体的影响,以及如何使这些群体在森林可持续经营中协调发展[8]。由于发展和保护生态系统之间存在冲突,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应用是复杂的[9]。可持续发展有很多争议,这些争议主要来源于可持续发展的假设前提。可持续发展术语本身也有争议[10]。可持续经营在纵向上强调资源的代际公平利用,对当代横向的现实问题考量较少,并且在可持续性标准上缺乏长期监测数据。当代人评价自己的经营方式是否可持续,为时尚早。所以,森林可持续经营还只停留在理念上,缺乏实践中的评价标准。
    森林作为主要的资源,能否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得到有效保护,这是一个挑战[11]。在社会价值多元化的今天,森林经营中需要平衡越来越多的利益。在更大程度上森林经营比以前更需要平衡商品、环境和自然价值[12]。森林可持续经营逐步演变成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现在的森林经营已经是生态、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管理的综合体 现[13]。社会发展对林业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林业以生态系统可持续的原则经营森林,在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理念指导下发展多功能林业,实现兴林与富民、生态与产业、保护与利用三大关系的协调发展。多产品和服务的混合发展模式必然形成竞争机制,协调社会需求和经营者利益,并最终促进多功能林业管理的实施[14]。
    在对各种经营模式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学者试图淡化按林种营建和经营森林,提出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发挥林业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促进林业经营模式(特别是实行分类经营后)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发挥林业多重效益,发展多功能林业。多功能林业因此提上日程。联合国粮农组织积极倡导森林多目标利用,发展多用途林,并将多用途林定义为:用于木材产品的生产、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存和提供社会文化服务的任何一种组合的森林,任何单独的一项用途都不能被视为明显地比其他用途更重要。国外很多国家已经走上多功能林业的发展道路。澳大利亚目前的林业经营思想是在区分不同区域的森林主导功能和一般功能的基础上,要求人工林集约经营必须兼顾经济和生态两方面的利益,要求在保护天然林的同时要开发其非木质林产品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这种淡化或改变分林种营造和经营的多功能林业经营思想,或许能够弥补我国目前林业经营方式的不足,更好地建设林业生态、产业和文化体系[15]。
    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就有学者开始探索多功能林业。谢京湘[16]认为平原林业受土地条件所制约,不同于山区林业的发展方向和机制,平原林业的进一步发展必将会形成双重性,在林业发展的同时为农村社区服务,采用复合经营方式,发展复合、多功能林业。在探索区域林业发展方面,李嘉珏等[17]指出黄土高原应进一步完善径流林业技术体系,运用乡村林业的思想方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以多功能林业占主导地位。我国在多功能利用方面,强调因地制宜,以可持续利用方式发展林业,以生态建设为重点保持生物多样性,发展生态旅游业等林业产业[18]。
    三、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
    (一)概念
    多功能林业尚在探索当中,其定义和概念还有待深入研究。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多功能林业课题组给出的定义是:多功能林业,是指在林业发展规划、森林培育与恢复、森林经营与利用等过程中,从局地、区域、国家到全球的角度,在容许依据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正确选择一个或多个主导功能利用并且不危及其他生态系统的条件下,合理保护,不断提升和持续利用客观存在的林木和林地的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所有功能,以最大限度地持久发挥林业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作用[19]。笔者认为多功能林业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发展多重效益的多功能林业,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在林业发展中应得到充分体现。发展多功能林业是对现有经营模式的反思,是林业作为一个行业的回归。多功能林业既是森林的多功能,也是林业的多功能,还是促进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多功能,是林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在多功能林业探索中,应当立足林业行业,发挥行业自身优势,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多功能和多效益利用森林资源,在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林业的作用。多功能林业主要是从宏观上、整体上强调林业发展模式,并不排斥具体经营对象或区域的单一功能经营。多功能林业的本质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林业的综合效益、主导效益或时空节点上的最佳效益。
    (二)目的
    通过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的探索,推动林业行业发挥自身优势,把林业融入社会、融入市场,实现森林资源的多功能价值,突出林业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基础地位,同时对林业业态、林业行为、林业影响力、林业社会地位、林业政策环境进行监测评价并以此推动林业发展。在复杂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基于林业社会、经济和生态三大功能,通过对多功能林业的研究,准确评价森林功能及其数量、结构,促进优质、高效经营森林,为政府决策服务,为实现林业可持续经营、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和最终达到兴林富民的目标提供技术支持,促进林业发展。
    (三)发展原则
    1.保育与开发利用并举
    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即适度人口、资源合理利用、保护环境、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健康发展。在探索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中,可持续发展仍然是颠覆不破的真理。在资源利用方面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利益;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促进林业行业持续发展的同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在社会义务方面,将多功能林业发展与区域发展相结合。在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语境下,与以往所解读可持续发展不同的是:多功能林业强调当代的保护生态环境、保育与开发利用资源并举,但不反对代际公平。
    2.文明发展
    在多功能林业探索中,文明发展原则主要体现在树立文明发展的理念,在林业生产实践中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现代林业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不断向更高的文明迈进;选择符合文明标准的发展道路,发展林业科学技术,创造林业科技文明;创新林业行业保障制度,创造林业行业制度文明;发展林业行业,创造林业行业产业文明。多功能林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生态文明。
    3.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社会经济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是密切相关的。自然生态规律是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规律,人类的活动必须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的要求。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有充分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使用不考虑相互作用的标准和指标将导致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缺陷[20]。政府在发展多功能林业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诸因素,构建综合的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多功能林业发展监测评价指数,同时还要兼顾专家、当地居民、社会公众和经营管理组织的意见。
    四、选择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的条件
    (一)森林资源条件
    
    (二)林业产业条件
    我国的林业可以追溯到史前文明时期,构成了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林业局《林业统计年鉴2010》统计数据,截至2009年底,全国共有林业机关企事业单位45 986个,从业人员1 358 347人。2009年度,林业总产值达17 493.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1 351.3亿元,具有发展多功能林业的产业基础。我国林业总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5%左右。林业行业涉及第一、第二 和第三产业的各领域,具有发展多功能林业的行业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形成了以重点工程为龙头,全社会参与的完备的林业产业,具有发展多功能林业的产业条件。
    (三)政府支持
    200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确立了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明确了林业改革的方向和一系列政策措施。“十二五”规划和林业的中长期规划都把林业发展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之中来定位、运作,要求加速推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着力构建林业生态和产业体系;要求林业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步伐,为实现基本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而努力;以森林的多功能、林业的多产出来满足经济社会的多方面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政府为多功能林业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政治和经济条件。
    如今林业肩负着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经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促进人民富裕的时代课题。无论是国际社会对林业发展的要求,还是我国承诺的发展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义务,发展多功能林业已经是必然选择。
    五、问题
    研究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的目的是推动我国林业迈进林业发展新阶段——多功能林业,在研究工作取得新进展时,我们也发现了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协调难
    实施多功能发展战略,要求在决策时综合考虑社会、环境和经济因素,然而国民经济各部门都是相互独立的,除非政府出面,否则很难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同时,也需要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跨领域合作,但整合科学资源也很困难。多功能林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目前的经营模式转变成多功能林业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而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在2011年9月首届亚太经合组织林业部长级会议上,胡锦涛同志也明确提出发展多功能林业。落实这项意见,我国林业任重道远。
    (二)评价难
    实施多功能林业发展战略,需要平衡数量与质量评价目标。评价林业的指标很多,不仅仅是森林覆盖率和造林面积等数量指标。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木材自给率、科技投入占林业生产总值比重、失业率和林业职工年收入水平等具有质量评价意义的指标应当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三)实施难
    实施多功能林业发展战略,需要有科学和可执行的方案及具体实施计划,并且能够落实到位,但目前的林业发展模式很难适应。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林与育人异曲同工,不可一蹴而就,更不可一封了之。当前的林业生产过于简单,管护成了一些林业经营单位的主要工作。这是林业行业的不经营、不作为。几十年后,我们不能拿出高质量的森林资源,也没法向后辈人交代。
    多功能林业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目前还只能依靠政府的统计数据和科研项目数据进行评价和监测,但是否真正实现了多功能、多效益,还应该多听取当地居民、社区、经营单位、土地使用者,以及其他社会各界的意见。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