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青海省东部的海东地区,是全省的粮食主产区,种植着各种具有高原特色的农作物。农业种植这一古老的产业,是人类获取物质产品,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而早期的农业种植,由于人口少,对农产品的需求小,生产手段落后,并没有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较大的影响,但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为了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开始采取了粗放型和掠夺型的生产手段,农业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愈来愈大。我们必须要认识到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严重后果,寻求一条既保护生态环境,又促进农业增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十分必要的。
一、粗放型农业种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植被破坏,生态功能下降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在“以粮为纲”的思想指导下,开始了“全面砍光”的开荒造田行动,使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地表大面积裸露。农民形象的说“山顶和尚头,山腰罗汉肚,山下黑水流”。生态系统失去了自我维持和发展的能力,使森林涵养水源、调节气温、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大大降低。
2、耕作方式粗放、生态环境恶化
大量应用粗放的铧式犁深翻耕作,使土壤裸露,细碎、干旱。当大风刮起时,将大量干燥细小的土粒带到空中,便形成了沙尘暴。当天下暴雨时,洪水从裸露的地表冲走了肥沃的土壤,沟壑纵横、耕地贫瘠,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当干旱少雨时,裸露的土壤风蚀严重,耕地沙漠化趋势逐步加快。
粗放型耕作形成了生态环境恶化——干旱等自然灾害增多——农业减产——农民贫困的恶性循环。
3、焚烧作物秸秆,污染天空环境
种植业产生的农作物秸秆,每个农户就有数吨。有的种量大户甚至有几十吨,这些秸秆除少部分用于牲畜饲料外,大部分农民拉回家用于生活燃料,或被当做废弃物丢在田间地头和路旁在秋春之际烧掉了。焚烧秸秆导致了温室效应的增加和环境及大气的污染,在公路和飞机场周边焚烧,产生的浓烟影响车辆和飞机的正常行驶,增加了安全隐患。
4、化肥农药使用不当,污染生活环境
在种植业中,农民只知道化肥具有运输使用方便,肥效高的优点,而不知道长期使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硬化的后果。二是随着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劳力较少,大量应用农药除草和灭虫。而化肥和农药使用过量,甚至使用不当,会使化肥和农药在农作物的秸秆和颗粒中残留,造成对人畜的危害。农药在毒死病虫的同时,还毒死了益虫和益鸟。生态失去了平衡。当出现暴雨时,部分化肥及牲畜粪便随地表径流到受纳水体,使人畜饮用水源受到污染,粪便中的氨气等气体散发到空中,对空气造成了污染。
二、发展低碳环保农业的建议
农业要实现低碳、环保发展,必须把农业、林业与牧业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资源合理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改善有机的结合起来,向着低碳、绿色、有机、生态农业的方向和循环经济的方向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效统一”的目的,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增强环保意识
人来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它既为人类活动提供了空间和载体,又为人类提供了资源和容纳废弃物。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管开发利用,不管保护建设,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因此,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一是要用生态环境恶化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危害的事实说服教育;二是要用分析预测的方法,生态环境继续恶化,子孙后代无法生存的严重性说服教育。尽快扭转“重生产轻环保:重粮食轻林草;重城镇轻乡村: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思想,增强环保意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营造绿色家园
为营造一个山川秀美、鸟语花香的绿色家园,一是要继续抓好计划生育工作,控制人口增长,缓解人地矛盾。二是要继续绿化荒山荒坡,让山顶戴上绿帽子(植树),山腰系上彩带子(水渠、林带),山根铺上绿毯子(种草、种树)三是要在耕地边、道路边、院墙边、水渠边种植树木花卉,努力实现农田林网化,水利化:村庄园林化、清洁化。四是要科学绿化,计划要合理、种树要适宜、管护要规范。巩固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成果,使青山常在,碧水长流。
3、推广保护性耕作
退耕还林还草虽然是治理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但是退耕还林还草只能退掉一些贫瘠的陡坡地,而平地和较为肥沃的缓坡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口粮田,是退不掉的。这些干旱裸露耕地,这是沙尘暴频发和水土流失的来源地,怎么办?我们只有采取转变生产方式,把落后的粗放型耕作,转变为科学的保护性耕作。
保护性耕作是采用免耕,少耕、深松土壤、秸秆还田等技术,利用作物残茬和秸秆覆盖地表,用根茬固土,秸秆覆土,提高土壤的保土、保肥,保墒能力,达到减少水土流失、防止土壤沙化、保护生态环境、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作物产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经过试验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后应紧紧抓住机遇,要大力推广普及。
4、应用清洁能源
在农村推广沼气、太阳能,风能、光伏等清洁能源,能达到节约资源、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尤其是沼气技术的效果更为明显,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
(1)一座8M3沼气池可年产沼气300 M3左右,基本能满足一个5口人家做饭用能的需要,不仅解决了用秸秆做饭,烟尘污染环境的问题,而且解决了农民生活用能后,减少了对薪柴的砍伐问题,使退耕还林成果能得到巩固和发展。
(2)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污水等直接流入沼气池作为发酵原料,可改变农村粪便、秸秆和垃圾乱堆放、乱燃烧状况,消灭了蚊蝇的产生和病菌的传播,解决了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的问题。
(3)沼气池产生的沼液和沼渣,富含农作物生长所必须的氮、磷、钾元素、肥效高,无污染,且有杀死病菌的作用,沼液喷施在农作物及果树上灭虫,不仅起到了杀虫的作用,而且还有叶面施肥的作用,没有毒副作用。在种植业中大量使用沼液和沼渣,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是实现农业生产无害化的有效途径。
5、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农药
化肥的使用应遵循“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的原则。一是要做到配方施肥,根据养分平衡原理,使土壤、作物、肥料得到合理、经济的搭配。二是要做到化肥深施。用分层施肥播种机,将化肥深施于农作物根部,提高肥效、减少污染。三是要多施有机肥和应用秸秆还田技术,减少化肥使用量。促进土壤的疏松透气和有机质含量的增产。促进耕地持续增产。
病虫杂草防治时,要以生态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倒茬、调节植株营养、提高生理抗病性,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使用农药时,应注意对症、适量用药,选择效果好、毒性低、残留少的农药,减少对人畜、鸟类和林木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