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

外语教学中文化差异教学的必要性

2015-07-28 18:2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0076-02
  1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是人类表达思想、传递感情、交换信息的工具。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面镜子,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每个民族的文化必然在它的语言中有所体现,任何一个民族语言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它是语言赖以生存的根基,是语言新陈代谢的生命源泉。所以要真正理解和掌握一门语言,必须学习该语言赖以生存的文化。我国著名翻译家王佐良先生曾说:“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这说明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
  文化则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既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学艺术、科技成就,也包括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还包括语言以及非语言的交际手段。概括起来,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的内容如此庞杂,我们应对其进行分类,发现不同种类的文化与外语教学的相关程度,并决定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使文化教学为外语教学的总目的服务,即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张占一将文化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他指出,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内容应分为两种——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所谓知识文化,指的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培养出来的人进行交际时,对某词某句的理解和使用不产生直接影响的文化背景知识。双方或一方不会因为缺乏这种文化知识而产生误解。所谓交际文化,指的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熏陶下的人进行交际,由于缺乏有关某词某句的文化背景知识而产生误解。这种直接影响交际的文化知识就属于交际文化。在日常生活中,如寒暄问候、致谢致敬、谦虚礼让、购物索物、希冀祝愿、委婉禁忌等内容在不同民族里都有各自的表达法。如对之不了解,便会产生误解,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所以这些日常言语交际差异应属于交际文化的范畴。
  在外语教学中,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对外语学习者交际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都是同时参与交际。通过知识文化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艺术、历史、科技成就、宗教信仰等,扩大学生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交际文化的学习,学生可以学到有关目的语国家的风俗习惯、行为模式等。交际文化离不开知识文化,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由于对知识文化缺乏了解不会产生误解,而对交际文化缺乏了解则会产生误解,所以我们在外语教学中应有所侧重。对于海事大学航海类专业的学生来说,了解交际文化差异尤为重要,因为这部分学生将直接与外国人交往,不了解正确的交际方法会造成误解与尴尬。
  著名外语教育家拉多(Lado)在论述文化和语言教学的关系时说:“语言教师必须理解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学生要是弄不清文化差异,就不能深入到目的语中去,因为语言的意义是由文化决定的。一个学习者若弄不懂语言所表达的独特的文化意义,他就不可能完全理解一门外国语。”这说明文化差异和外语教学是密不可分的,所以为了克服“重语言,轻文化”的弊端,在外语教学中要把文化差异教学引进来,只有这样,才能从传统的外语教学法中走出来。
  下面一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民族因待人接物方式的不同可能引起的误解和尴尬。
  Helen Oatey曾这样描述她在香港的亲身经历:“我第一次去香港的时候,由于不懂得这方面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因而处于一种十分难堪的境地。我拜访了一个中国家庭,一进门主人就献上一杯茶。当时我不想喝那种茶,但出于礼貌,我喝了一杯。主人于是倒上第二杯、第三杯……我坚持不想再喝了,但主人置之不理,一直倒下去,结果整个下午我被迫喝了十二杯!主人一定会认为我很贪婪,但我确实不知道如何拒绝……”
  这段描述说明中西方待客习惯与做客习惯的不同。中国人到别人家里做客,对主人提供的饮料一般不是马上接受,而是先客套一番再接受。英美人则不同,如果需要便马上接受。在上例中客人坚持不再喝茶了,但主人却认为客人是客套。另外,中国人做客时,杯中残留饮料不是失礼行为,而在西方则相反。所以该描述中的客人Helen Oatey尽管不喜欢喝主人提供的茶,却一杯一杯地喝光。这尴尬的局面是由于对文化差异不了解而造成的。由此可见,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差异教学应当引起外语教学界的足够重视,否则会出现许多笑话和不快。
  2社会语言学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语教学存在着“重语言,轻文化”的弊端,忽视文化差异的教学。这是因为传统的语言理论只注重研究语言本身,致使传统的语言教学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忽视语言的社会功能和文化特征。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差异教学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出现的。这一时期,社会语言学的兴起使语言研究同社会研究结合起来。人们从社会语言学理论中得到启示:交际能力的形成受许多因素制约。交际能力除语言的能力,还可以从语言的论述中得到证实。美国社会语言家Dell Hymes认为:交际能力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语法性(grammaticality),即合乎语法;二是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即在文化上的可行性,在情境中的得体性和实现性。他认为学习语言不能脱离社会文化环境,在情境中的得体性和实现性,他认为学习语言不能脱离社会文化环境。可见,要想形成交际能力,必须了解目的语论及其与本族语的差异,否则就达不到英语教学目的。
  3从学生的语用错误看了解文化差异的必要性
  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也包括语用能力,即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说出和理解话语的能力。过去的英语教学由于对文化差异教学不重视,学生常常出现语用错误。常见的语用错误有以下几种:
(1)社会语言方面的错误。如称呼语、寒暄语等使用错误。有少数中国学生(也包括部分教师)常常称呼外教的姓,这样是很不礼貌的。例如把John Smith叫成Smith,这是受汉语习惯的影响,汉语中的姓氏在先名字在后,而英语正相反。教师如不把这种文化差异教给学生,就会出现许多类似的情况,使听者感到不自在。
  (2)因价值观念的冲突,不同的民族对于隐私、禁忌有不同理解。中国人在看到别人买了一件衣服 就询问价格,而在英美只有商店里才可这样做,在其他场合一般来说是不合适的。比如“How much did it cost you?”或“How much is it?”就是中国人常用的问价句子,英美人一般是不愿意告诉别人物品价的,可以这样问“Is it expensive?”给对方留有余地。如果对方不情愿这样做,就可以说:“Yes,but I think it is reasonable.”这样的回答比较模糊,双方都不受害。
  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说英语的人一般忌谈年龄、婚姻、收入、物品价格、死亡、贫穷、衰老、发胖等话题。
  (3)属文化上的错误。即从文化的角度看是难以接受的。如中国人表示谦虚的方式令说英语的人迷惑不解。中国人常以自贬的方式表示谦虚。在西方人看来,这是缺乏自信甚至是无能的表现,请看下面一段短短的对话:
  Mr.Dennison:“Xiao Li,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
  Xiao Li:“No,no.You are flattering me.My English is very poor .There is still a long way to go.”
  这里小李对彭尼逊先生的称赞表示谦虚,便说:“不好,您过奖了。我的英语很不好,还需进一步学习。”小李的回答一点语法错误也没有,但是对方会很不愉快,会感到小李没有相信他的评价,有一种污辱感。正确的英语习惯用法是接受对方的称赞,然后可做此补充说明。可以说“Thank you,But I think there is still room for improvement.”
  (4)社会发展迫切需要掌握英汉文化差异的人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同西方国家交流日益频繁,这就给西方人民提供了较多的接触机会。语言交际成为经济、文化交流的必要条件。对文化差异不了解就会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因此,迫切需要在外语教学中通过多种渠道把文化差异对比的成果教给学生,培养出合格的外语人才。
  (5)了解英汉文化差异的益处。通过英汉文化差异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英汉文化差异的敏感度。
  学生通过对英汉文化差异的学习,可以发现本国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异同处,进而了解到,不同文化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各自的个性、又有普遍的共性。正是这种共性为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可能性。而不同文化所具有的个性或特征构成了交流的障碍。这样可使学生的认识能力有所提高,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结论: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差异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Robert Lado.Lauguage Teaching,A Scientific Approach[M].New York:Mc Graw-Hill,1964.
  [2]张占一.试议知识文化和交际文[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3).
  [3]Helen Oatey:The Customs And Language of social Interaction In English[M].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87.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