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

中国与欧元区国家贸易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统计

2015-07-24 09:4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引言
  中国的贸易增长依然表现为以规模扩张为主的“粗放增长”态势。而在当今时代,贸易额已不再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贸易实力的唯一标准,发展中国家通常采用的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增长模式受到国际贸易剪刀差、微笑曲线、市场波动以及资源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经济发展遇到许多的瓶颈。2004年欧盟东扩以来,欧盟保持着中国第一大的贸易伙伴的地位,中欧贸易的发展情况对中国贸易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于贸易结构的研究,国外学者Saka(1963)发现,欠发达国家的产业当中即便是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当中仍然处在非常不利的地位,现实情况当中的微笑曲线便是一个非常好的例证。Fondler(1973)提出,发展中国家贸易的发展主要还是依赖发达国家进口需求增长,这种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很难获得贸易的主动权,如果发展中国家想改变自身被动的地位必需减少对发达国家的依赖,同时保护国内的朝阳产业。
  二、模型解释
  国际贸易当中引力模型的概念及结构来源于Isaac Newton在1687年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引力模型最先是由 Poyhonen& Tinbergen分别于1963年1962 年在国际贸易的研究中使用,其原始模型可表示为:
  T=C(G1G2)/D 2-1
  其中被解释变量T为两个经济体之间贸易的总量, C为常数项,解释变量G表示经济体生产总值,D表示两个经济体之间的最短距离。继Tinbergen&Poyhonen首次将引力模型运用到国际贸易研究之后,许多学者在此基础之上对模型的运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主要是增加自变量的个数。
  三、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一)变量的选取
  被解释变量分别为:ZG_EXP:中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对欧元区的出口额;ZG_IN:中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自欧元区的进口额。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数、财政收支状况、汇率和距离作为解释变量。其中:GDP_C: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_U:欧元区国家国内生产总值;GPI_C:中国的物价指数;GPI_U:欧元区国家的物价指数;CZ_C:中国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的比值CZ_U:欧元区国家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的比值;M2:中国广义货币发行量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M3:欧元区广义货币发行量与欧元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REER:直接标价法下的名义汇率;D:贸易距离
  (二)模型选择和数据处理
  Panel data也被称为 “面板数据” ,是在时间序列上取多个截面所构成的样本数据。这一模型是约20年来计量经济学方法的重要成果之一,其最大优势在于估计个体差异,可以明显的减少模型自变量之间的共线性以及缺损变量带来的损失。
  建立面板模型时,首先要正确的选定模型 ,否则估计误差会比较大。因此, 研究面板数据的第一步是检验刻画被解释变量Y的参数是否在所有横截面样本点和时间上都是常数, 也就是检验所研究的问题应当使用于上述三种情况的哪一种,从而确定模型形式。根据原始贸易引力公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针对中欧资本密集型贸易品的引力模型的表达式可以表述为:
  3-1
  (三)实证结果分析
  1.中国资本密集性贸易品出口模型的估计
  通常情况下,进口国宏观经济因素对贸易量的影响更为显著,根据中欧贸易实际情况,在公式3-1基础上做调整,形成中国对欧元区国家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引力模型:
  估计结果显示,进、出口国家经济规模因素的系数都为正,说明经济规模越大,中国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规模越大。但是发现商品出口国(中国)的经济规模对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影响程度大于贸易品进口国(欧元区)的经济规模因素,中国经济规模的影响系数几乎是欧元区国家的两倍。欧元区财政支出与收入的比值对中国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影响系数明显为负,表明欧元区财政赤字程度越高,从中国进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越少。欧元区货币发行量对中国向欧元区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影响不显著,这主要是由于中国该类商品的科技含量、产品层次和市场地位决定的。中国贸易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品牌优势不明显导致差异化水平低,在市场上会遇到东南亚等国家产品的激烈竞争,出口商为了保持市场份额,在总体物价上涨的时候不能够随意提升自己商品的价格水平,存在比较强的价格粘性,因此造成了物价和货币发行因素对中国出口额影响不显著。汇率的相关系数为正而且绝对值较大,表明人民币贬值对中国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说明中国产品在欧元区国家市场上竞争手段还是以价格竞争为主。
  2.中国资本密集性贸易品进口的模型估计
  估计结果显示,进出口国的经济规模对进口量都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是出口国经济规模因素对贸易额的影响系数更大,这说明产品的供给层面对贸易量的影响更大。欧元区国家财政收入与支出的比值与中国进口贸易额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从价格和货币发行角度看,中国广义货币M2与GDP的比值对贸易存在明显的正影响。汇率系数为正,说明人民币贬值对欧元区出口仍然有正向影响,这一结论似乎不符合常理,但是深入分析中欧贸易情况,就能够发现贸易结构是这一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欧元区国家出口的产品技术含量高、品牌附加值大,所以中国的进口需求弹性比较低,当人民币贬值时,欧元区的出口商不需要通过压缩利润空间的方式降低价格,就可以维持产品在华市场份额,因而造成人民币贬值对欧元区出口有正影响。
  四、政策建议
  在这些结论的基础上,我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善贸易结构。首先,从短期效益来看,中国必须发挥自己在人力资源上的禀赋优势,以保证我国外贸出口的稳定。其次,2003年至2007年贸易额和贸易竞争力同时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很难再出现,我国重出口轻内需的国民经济增长模式很难再维系下去,必须改善收入分配状况,扩大内需。再次,我国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仍然无法摆脱剪刀差对产业发展的束缚,必须在人力资源禀赋优势丧失之前完成产业的优化升级。最后,在科技水平短时间内无法取得大的进步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必须树立起品牌意识,欧元区国家科技水平较之于美国日本没有比较优势,其它生产要素禀赋水平不及许多亚洲国家,而其能在国际分工当中占有优势地位与其发挥文化品牌优势有很大的关系,这点非常值得中国企业借鉴。
  参考文献:
  . Economic Review, 1980.
  [2]Brada J C, MENDEZ J A. Economic Integration Among Developed, Developing and Centrally Planned Economi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J].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8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